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动式教学是强调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互动教学方法各环节的描述及分析,并对我国独立学院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展开了研讨,最后,结合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独立学院运用互动式教学应从转变教师角色转变、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课前的预习、互动环节知识点的覆盖、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实践。  相似文献   

2.
实验课程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理论教学的不断革新,相应的实验教学改革成为迫切需求。以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改变流体力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将以学员为主体的研讨课模式融入实验教学中,创建"教员主导、学员主体、师生互动、问题驱动、能力为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革新实验教学理念,并针对流体力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开展研讨课模式实验教学,通过前期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并给出了研讨课模式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生研讨课是近几年新兴的授课模式,旨在培养大学新生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学术写作、自主学习等能力,以加快其对大学教育的适应过程。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例,结合教师团队实践和学生交流反馈,在总结研讨课所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经验,探讨优化提高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械三维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适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师生间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CAD制图的兴趣和关注度,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机械三维CAD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即是在信息化平台上不断推进CAD课程教学实施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5.
张冬燕 《科技信息》2007,(8):124-124
本文结合《泛函分析》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教好这门课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要同步进行,课堂上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还要注意讲练结合巩固知识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师生互动对于语言课堂的作用得到二语课堂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对象差异大、非言语互动未得到重视等弊病。教师必须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不断反思互动的在教学中开展的实际效果,通过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倡师生平等、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等手段,使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微信平台的便利,提出了以微信为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分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实施效果表明,以微信为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课堂上师生互动增多了,学生课后对课件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了,因此可在师范专业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师生互动的内涵、意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课中如何开展师生互动进行了探讨,并对体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模式、互动策略和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构建能够反映和指导实践的“师生互动观”,为体育教学和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雨课堂是一种将教学课件融入微信的师生互动型教学工具,充分利用雨课堂构建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根据雨课堂平台的功能和公安情报技术课程的特点,构建了基于雨课堂进行公安情报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模式,覆盖该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教学环节。同时以加密技术教学模块为例详细描述了3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方式。结论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雨课堂的优势,为教师和学生在公安情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提供多通道互动,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互动分析有助于挖掘课堂教学特征,是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运用视频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小学数学优课中的师生行为占比、师生对话风格、师生互动行为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数学优课中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操作技术等行为出现较多,课堂呈现出学生中心的特点;问答对话主要表现为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应答;师生互动形式多样且深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4.
香波中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萃取 - 称量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香波中硅油沉积量的影响,分析了硅油沉积量与香波调理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萃取V- 称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量;主体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均影响硅油在头发上的吸附;香波的调理性随着硅油在头发上沉积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为大宗食用菌,为提高杏鲍菇利用率,开发杏鲍菇休闲食品,研究前处理工艺对真空油炸杏鲍菇品质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主要考察了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和漂烫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方式影响显著,脆片的脆度和含油量都与切片厚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2mm为较佳厚度,与L值呈现负相关关系;漂烫可灭杏鲍菇脆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褐变,较佳漂烫处理方式为95℃、90s。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不同颗粒度的纯铁铁粉为研究对象,进行气体渗氮.通过各种渗氮条件下的氮化实验,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度对纯铁氮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氮化实验中,纯铁铁粉氮化后所形成的氮化物的相组成及含量与颗粒度有关,细化后的铁粉由于表面能及晶界、位错等缺陷的增加,为氮原子的渗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粒径减小为原来的1/10后,临界渗氮温度可以至少下降50℃,并且相同温度下的渗氮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首先使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Pyrosim对某教学楼一层全尺寸模型的火灾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仅门开启的火灾场景下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火灾产物数据;其次引入疏散速度系数概念,将火灾产物数据经Matlab预处理后输入Pathfinder,建立基于火灾产物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对比分析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与不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下的疏散情况;最后将火灾模拟动画与人员疏散动画耦合,实现三维环境下火灾发展过程与人员疏散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疏散速度系数影响下的火灾人员疏散模拟相对于不考虑速度影响的火灾疏散模拟更能真实反应火场中的人员疏散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刘国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729-6733
当前应答器传输模块解调应答器报文采用传统的非相干解调法和相干解调法,非相干解调法简单易于实现,但抗干扰性能差,难于解决接收信号的相位延迟的问题。相干解调法抗干扰性能好;但要求设置与发送设备中的高频信号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参考载波,实现起来过于复杂,且影响解调的速率。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尝试在应答器传输模块中引入通信领域先进的自适应算法对应答器报文2FSK信号进行解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解调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解调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传统解调算法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解调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列车上应用生态厕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列车上应用生态厕所的学术思想并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表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既可以解决线性环境污染,又能将粪便污物转化为大量的优质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