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六项扶贫创新机制之一,是新时代中国扶贫政策重要举措。光伏扶贫作为湖南省扶贫攻坚的新生力量,是湖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有益完善和必要补充,随着光伏精准扶贫项目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方式、对象以及途径,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提升精准扶贫效能。  相似文献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是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全面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民族村寨发展策略之一。研究设计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于贵州省金沙县温泉村调查,分析研究案例村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水平。研究认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贫困人口融入、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转型升级存在困难、旅游扶贫经济基础较差、旅游扶贫链接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鉴于此,从顶层设计构思提出精准识别扶贫受助对象、精准鉴别旅游项目资源、精准认识扶贫政策环境、精准打造社会参与平台、精准践行组织体系建设、精准创新产业融合道路、精准教育村民发展观念几个方面,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3.
产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如何精准地实现职业教育助推产业扶贫,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新时期扶贫开发中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凸显职业教育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职能体现。立足旅游扶贫的时代背景,紧扣贵州职业教育对接旅游扶贫的内在逻辑,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并总结贵州省职业教育在服务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了新时代背景下贵州职业教育对接旅游扶贫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长宁县召开农业产业技术精准扶贫培训会。全县"万名科技人员进万村"联系贫困村的农技人员和18个乡镇农技站站长、副站长参加此次培训。会上结合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要求,培训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驻村工作方法等内容,围绕"七个一"的产业发展路径,指导驻村农技员帮助贫困村做好下半年和明年的发展规划,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脱贫攻坚战中,必须要强调"能力扶贫"和"机会公平",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在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和价值。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一种"造血式"扶贫方式,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达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智"目标。该文从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独特优势,通过对福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从招生、资助、培养、就业、培训等方面探析提高福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的路径,同时为充分发挥福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致富作用,建议在教育经费、扶贫基地、就业准入和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助力福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  相似文献   

7.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贫困区农民脱贫增收走出多赢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月,国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已经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艰巨任务。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攻坚的高潮,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最基本、覆盖面最广的产业扶贫内容。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耕地少、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循环技术体系,构建生产和消费精准对接信息平台为推动力的脱贫致富思路,实现贫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脱贫致富目标,并以相关技术的具体方案,提出了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过往,我国用30余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了贫困,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目标,"中国奇迹"举世瞩目。30余年,随着国家提出组织实施科技扶贫、发布实施《科技扶贫行动方案》等举措,全国各地大量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走进贫困地区、走到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科技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时代的背景下,围绕"精准扶贫、智力扶贫、创业扶贫、协同扶贫",科技扶贫有了新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对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政策的回应。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高校作为人才、科技、创新的高度集中地,不但应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吸收营养,更应该和国家扶贫开发中的精准扶贫思想相结合。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以精准扶贫作为指导思想,从中吸取经验,用精准扶贫的思想来指导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以期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和我国的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兆雅镇探索脱贫致富新路径,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发展巨星生猪寄养、小龙虾养殖及谷物、蔬菜、水果、花木种植六大支助产业力促增收。一是小龙虾养殖,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和"虾苗供应+技术指导+成虾自销、代销"的方式,在贫困村型家村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自愿入股专合社,按入股比例分红,形成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全镇发展小龙  相似文献   

11.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精准扶贫工作不容小觑。在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高校的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将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好,需要全员参与。作为高校中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学生党支部服务理念,提升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里中的积极指引作用,形成学生党支部多层次协同帮扶体系,对贫困生的帮扶从单纯的物质帮助转化为物质加技能帮扶,从而使贫困生、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学习生活等工作不断提升。借助技能党建平台,达到既精准帮困,又精准提升学生党支部服务意识,实现双"精准"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少数民族扶贫措施从特殊政策救济发展到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精准扶贫。传统的扶贫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奏效,精准扶贫法律体系缺失,精准扶贫方式落后和识别机制滞后,政策落实监督体制失灵等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亟需完善少数民族精准扶贫的相关法律体系,创新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的方式,科学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机制,落实好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政策与监督工作,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打好脱贫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韩力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6):496-498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国科学院向农村基层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精准扶贫,服务了村民百姓,提升了治理水平,最终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是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激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同步注入科技生产要素,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引导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推动富民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对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禾驮镇安家山精准帮扶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全村产业扶贫发展状况,分析并找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民生工程,因其具有入学门槛低、见效快等特点,能够使贫困生获得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能力,这种造血式帮扶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目前,职业教育帮扶贫困生脱贫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仍有贫困生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精神贫困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扶贫能力开发不足以及精神扶贫匮乏。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优势,帮扶贫困生摆脱贫困,需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以精准施策,提升职业院校扶贫开发能力和注重精神扶贫,促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希望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是建立在每个贫困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贫困人口实际情况来进行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脱贫的目标。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实施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和帮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图书馆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时一定要明确扶贫的关键问题,保证扶贫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实施。本文主要阐述精准扶贫战略的公共图书馆扶贫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实施文化精准扶贫,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贫困村民的经济、文化双脱贫,既是小康社会应有的内涵,也是文化精准扶贫应循的正确方向。以贺州市为例,本文试从基层图书馆切合精准扶贫的时代需求,进行建设、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与社会教育职能,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针对人畜争粮、饲料紧缺矛盾和食品安全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耐干旱、耐贫瘠、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更适合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杂交构树新品种,并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可以快速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同时能够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利用,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杂交构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成为将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推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构树扶贫工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将成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国惠民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又一新的课题,有待于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具体工作,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积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围绕国家战略,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服务精准扶贫、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取得骄人成绩: ——科研项目实现量质提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61项,新增合同经费较"十二五"增长94.2%.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1项,牵头承担浙江省林木育种专项.获得国家基金优青项目1项,实现国家基金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