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了工位空调的3种不同送风形式(桌面送风、顶棚送风、地板送风)以及传统的中央送风方式下送风气流在人体活动区形成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PMV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桌面工位空调送风室内的热舒适情况较好,能量利用效率最高,优于其他工位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采用真空夹持、多工位连续加工方式,方便、快捷、高效地进行平板工件加工的要点。并着重介绍了机械式全自动真空分配与切换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位送风是一种将新风直接送到工作岗位的送风方式,与传统空调相比,工位送风大幅提高了送风有效性.为分析办公室内适宜采用的工位送风口形式,建立了办公室内应用工位送风系统的物理模型,对采用不同形式工位送风口送风时的办公室内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办公室内温度、速度、PMV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孔径...  相似文献   

4.
面向多工序数控加工的工序集中要求,以工件特征加工面的工位判别方法,分析箱壳体工件的加工工艺。考虑到箱壳件加工工位较多,要完成的加工工序包括铣削平面、钻孔、攻丝、铰孔和镗孔等。为解决工件一次装夹完成多工位、多工序加工问题,设计一种能利用卧式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功能的夹具。通过优化夹具体结构工艺性,采用气动快速夹紧机构,实现高效、高精度、可靠的装夹。  相似文献   

5.
针对柔性加工线平衡问题,提出了生产线平衡的同时得到工位配置、操作分配与排序的方法.分析了操作间的优先关系约束、操作同工位约束和由机床性能、装夹方式、工件姿态决定的工位对操作限制的约束以及工位能力约束,以机床数量、生产线节拍、生产线平衡率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设计了多目标遗传算法,采用启发式种群生成方法和解码方法,应用帕累托分级和共享函数法对可行解适应度值进行评价,保证解的分布性和均匀性.该方法应用于缸体生产线实例,获得了满意的非支配解集及多个线平衡方案,验证了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工位装配系统中尺寸偏差传递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新的装配过程质量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多工位装配系统的偏差源,研究了多工位装配尺寸偏差传递关系,构建了偏差流传递的状态方程.然后从过程系统本身寻找影响偏差传递和累积的特征参数来评价系统的装配质量特性,通过对尺寸偏差传递模型推导引出工位系数矩阵,经过合并变换求出各工位的系数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再乘以偏差精度权因子来建立装配质量评估模型,进而提出用装配偏差指数来衡量装配工艺过程的优劣.最后通过实际零件的装配过程说明该模型和装配偏差指数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刚性工位边界装配线在作业时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时出现大量未完成作业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工位之间引入重叠工作区域(即边界重叠区)、采用柔性工位边界替代传统刚性工位边界的一个柔性装配线系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建立了基于离散Markov过程的柔性装配线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关于最小节拍时间的求解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在特定未完成率下关于最小节拍时间的求解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给出了最小节拍时间的求解范围。一个简单的六工位装配线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当边界重叠区长度占各工位长度16%和30%时,最小节拍时间与传统刚性工位边界装配线相比,降低至88.45%和83.45%,验证了柔性工位边界装配线能够有效地降低未完成作业的数量、提高装配工人平均利用率、提高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司多种新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配套所需的专用工位器具也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专用工位器具的设计周期、制造经费以及存放空间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更新工位器具的设计方式,即开展工位器具模块化设计。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开展航空发动机专用工位器具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工位内多机器人的协同装配问题,以装配线的节拍、能源的总消耗以及机器人的总投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工位内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位码、任务码、机器人码三层编码的多目标混合帝国竞争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排序规则,并引入了延迟爬山算法,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地板送风、工位送风和置换通风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三种送风方式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对三种送风方式的使用条件、热舒适性及系统运行能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快速全身评估法对所有的作业姿势进行风险评估,考虑不同作业元素优先关系、不相容和同工位等约束,提出融合作业时间和作业姿势相互影响的工位累计疲劳度,构建最少工位数和最小工位累计疲劳度标准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保证装配线工位少且疲劳度均衡.采用基于优先权重的编码,设计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证明本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PLC控制系统作为多工位自动生产线的控制方案,对多工位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以及系统的硬、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多工位冲压弯曲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工冲压工艺有占地少、效率高、质量好等优点,是诸如汽车、电子制造业等经常采用的冷冲压工艺,但多工位冲压模具设计与单工位模具有许多不同。对多工位弯曲模的设计要点和技巧进行论述,并举出实例为冲压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防护扣进行了冲压工艺分析,根据零件的形状和生产要求,制定了模具设计方案,论述了制造该防护扣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翻孔和弯曲的成形方式以及模具结构的设计,解决了其中涉及到的料条定距、落料问题及在拉深工位采用的浮顶装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制开式多工位压力机是湖北省科委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华中理工大学锻压教研室和湖北锻压机床厂共同研制成功.吸收了国内外多工位压力机的特点及使用经验,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台开式多工位压力机,公称压力630kN,7个  相似文献   

16.
单场景摄像机的大视场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将一种多工位、单个小尺度标准靶应用于对摄像机大视场进行差分标定的方法.即将小标准靶分别放置在视场的中心和四个角五个工位,利用每个工位标准靶上标准点的差分坐标对摄像机进行差分标定,分析了标准靶在物面上的位置、标定靶尺寸对标定精度的影响.在510 mm×510 mm的物面范围内,用一个140 mm×140 mm的小标准靶进行差分标定时,标定残差在18μm左右,均值为4.3μm.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场景测量中,采用多工位标准靶差分标定方法,可以实现对摄像机的高精度标定.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三维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分析复杂零件多工位体积成形的技术难点:三维速度奇异点的处理;三维模具几何信息的有效、精确、全面化描述;多工位成形时的信息传递;自由锻成形中特殊工艺三维有限元仿真的工步分解等进行了研究和解决.利用自行开发的三维体积成形仿真系统Forming3实现了对实际生产中未经简化的曲轴多工位成形过程的CAE分析.从分析结果得到了曲轴多工位成形的金属流动规律,对合理制定其成形工艺作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热湿环境中工位辐射空调加桌面风扇供冷方式下的人体热舒适情况,采用环境测量和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环境背景温度分别为26℃,28℃和30℃(相对湿度80%)的人工环境实验室内测试了24名受试者的整体热感觉、热舒适、热可接受度和热期望.结果表明,热湿环境中,工位辐射空调加桌面风扇供冷方式能显著改善处于热湿环境中的受试者的热舒适情况,但在26℃时,其效果并不明显.虽然背景环境参数超出了舒适范围,在工位辐射空调加桌面风扇供冷方式下,受试者的热感觉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中性,且室内环境温度达到30℃(相对湿度80%)时,仍有超过80%受试者表示可接受其所处环境.因此,工位辐射空调加桌面风扇的供冷方式有效地扩展了夏季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工位辐射空调加桌面风扇供冷方式的研究为非中性环境中维持人体热舒适和降低建筑能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盛兴莹 《科技信息》2007,(15):76-76
由于多工位工作回转台式机床的多工位、高效率,所以被应用于许多加工领域。尤其在钟表、装配、灌装等大批量生产的方面更是应用广泛。与自动线相比,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式机床具有诸多的优点,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例如,汽车零件供应商。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式机床同时具备柔性、生产率和精密的特点,并能提供高度的技术效能,CNC技术与精巧的机械设备想结合,使其能高效加工某零件族。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越来越多地是用单一零件夹具进行的。与在若干台机床上加工的“老式”加工方法相比,这不仅简化了生产的后勤工作,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加工精度。特别是当零件在不同加工平面和不同的加工轴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公差时。集成有若干个加工工位的多工位回转工作台式机床更具特别优势。一方面CNC技术保证加工零件族所需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它可以自动调整刀具以补偿设定点的偏移,它是被集成在生产过程中的测量系统不断地监测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多工位制造系统足够的有效测量信息和最大化多工位制造系统的偏差源监测能力,应采用合适的测量策略并对传感器布置进行优化.在状态空间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多工位制造系统中3个偏差源与传感器测量值间的空间关系,给出了量化描述系统偏差源监测能力的方差监测敏感度系数,以及将数据挖掘算法与进化算法相结合的传感器布置的优化方法,解决了最大化多工位制造系统偏差源监测能力的传感器布置优化问题.通过箱形工件加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