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我向大家介绍自己,真是难以启口,瞧我“长”得同你们真人一模一样,全是模仿真人而来,没有一点“个性”和“创新”,大有“假冒”之嫌疑。这几年惹人注意,可别把功绩只往我头上记。嗨,说半天还没报名姓,我就是“模拟人”。不忘生身“父母”那是20年前,中国四川有位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教授,名叫林大全。他看到国外有不少欧美人种的“洋模拟人”,用于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技术,但这些治疗方案和技术在中国根本无法使用。他就想,能不能制造出“中国模拟人”来呢?他为此打听了不少人,都不知道这“模拟人”究竟为何物。后来,根据一张…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对自己的医院、岗位爱意满满的人初识王佳谊是在2019年上半年的一次启明星座谈会上,那时他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调任胸科医院不久,他那天的发言谈到检验医学需要更多新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临床需求,希望能借助星友的多学科优势助力医学检验。胸科医院王佳谊的名字就此在我记忆中。时隔近四年后终于有机会对这位2018级星友、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主任、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王佳谊作启明星专访。采访中的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3.
山野有佳蔬     
在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刚出生,间接吃过野菜。后来大些,随母亲在乡间住一段时间。那时生活也非常困难,青黄不接时节,得靠野菜充饥,因而熟识多种山果野菜以及各种吃法。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现在我除了市场能见到的几种,其他野菜的名字几乎全忘记了。可见,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容易遗忘。  相似文献   

4.
心理咨询工作室老师:我是高二的学生,从初三下学期起我就得了抑郁症,总是难以摆脱担忧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不必要担心的事情。这样,使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也开始怀疑,我会不会得了癌症?因为医书中说长期抑郁的人会得肿瘤,我得的病症也有两年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怕我再也看不到明天了。我很清楚有些事我确实无需担心,但我控制不了自己,一走神就是一节课。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我要考大学,原本开朗而自信的我怎么会变得这样呢?请你们帮帮我!小忧小忧同学:你…  相似文献   

5.
岔道     
(接上期)啊,像上述熬到三十个年头偷偷挪动一次的事儿,对我来说当属正常的搬迁,就是说,还有许许多多次是由于难以预料的遭际而迫使我慌慌张张地开溜,那种仓促搬迁的狼狈相至今想起来还觉心有余悸呢。唉,如有不信,仅举一例便能知道我在地球上常常不经意间便可降临逼我迁徙的险恶处境。譬如有一回吧,对,我那时正当着部长呢。这天下午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一个我一直认为还不错的下级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不肯离去,这个地球人是在死活劝我娶个老婆。他从十几个角度分析,以20几个方式论证我讨老婆问题,每一种分析每一个论证结果都是我必…  相似文献   

6.
请你邀请5—6位同学一起来参加这个游戏。每个人准备一张30厘米×30厘米的白纸和一把剪刀,听我说的做:“把白纸向上折一次”,“然后把纸向左折一次”,“再将纸向右折一次”,“把手中的纸剪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接下来让我们把手中的纸再按以下的要求做一遍,“向下折一次”“向右折一次”“向左折一次”“最后剪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好了,打开你手中的纸,看看怎么样?再与你的同学比一比,相同吗? 哇!吓我一跳,同样大的白纸,同样的指令,经过不同人的操作,结果会是如此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  相似文献   

7.
人对危险作出反应的天性,对人的生存曾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天性直接从原始人类遗传以达现时代。它除困扰人的。C情外不会造成别的什么,有人因此不把这种心理应激或紧张状态当作一回事。理由是“那不会杀害我,却使我更强有力”。但科学已证明此说大谬不然。大量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应激能对身心造成多方面的损害:不仅导致。C脏和肿瘤疾病,而且会使记忆力丧失、免疫功能减退,以至造成一种独特的肥胖症。那不会杀害你的东西,到头来真的会将你杀害呢。掸宗大师们对此是早有认识的,瑜伽之类的方法现在也仍被应用于治疗心理紧张。但正统的西…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公共厕所都设置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有一次,我去大峡谷国家公园游玩。厕所门口分别排起了长队,中间的残疾人厕所前却无人。于是我就动了“中国式”思维:既然暂时没有残疾人用厕所。何不匀一些人过去,缩短男女两排队伍的长度,节省大家时间呢?  相似文献   

9.
吕有勇 《科学通报》2002,47(20):1560-1560
2002年9月23~27日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共有2000多人出席,是肿瘤学术会议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进行了大会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我国常见肿瘤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和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1500余篇论文参加了分会专题报告,涉及的内容几乎覆盖肿瘤研究成果的各个学科和专业.由此反映出我国肿瘤研究领域各学科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典型案例: 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我考得很差。比我入学成绩低的同学,都考得比我好。我初中时期的数学成绩很优异。可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却是直线下降,竟然才刚刚及格。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我每科成绩都不理想,只有三科及格。我感觉自己很无能,并对今后的高中学习生涯很担忧,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在《乌说》里讲:“乌于人最黠,伺人音色有异,辄去不留,虽捷矢巧弹,不能得其便也。”对此我有切肤之痛。乌鸦是我们院子里的常客,每天天刚亮,它们就在窗外嘎嘎乱叫,鼓噪不休,不知吵醒过我多少次美梦。它们或三五成群,或几十成群,盘旋飞舞,如入无人之境。有时钻进垃圾筒找残羹剩菜,有时飞到木瓜树上啄食偷吃,有时跳到我的车顶上徘徊,留下一堆排泄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科学家渐渐认为人的很我行为皆有基因的因素,并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命运,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命运”的说法。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几种基因,它们决定了我们的“第二命运”——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让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肿瘤病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1200万。与其他疾病相比,肿瘤的可怕性在于即使通过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摧毁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可短期内缓解病情,但肿瘤仍然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卷土重来。而且,肿瘤的致命性在于其容易发生转移。90%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肿瘤的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14.
青春痘     
一次,我走在商场里,一位推销小姐挡在我面前说:“小姐,试试我们的美容霸吧!它会使你脸上的青春痘很快消失的。”我笑着摇摇头,打算离去,可那位小姐锲而不舍,仍旧笑容可掬地说:“不买没关系,但女孩子嘛,总爱美的是不?那痘痘给你带来多少不方便啊!”这时候,周围已经有一大群人注视着我的脸,仿佛那上面有他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奇观!.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应该很自卑才对,可当时我却分明感到有些自豪,因为我发现在周围人群里,我最年轻!于是,我坦然地说:“对不起,我并不希望青春痘那么快消失,它是我年轻的标志,我不希望青春那么…  相似文献   

15.
龚静 《世界科学》2000,(12):36-37
人吃五谷焉能无病?然而我相信很多人将去看病视为畏途,且不说等候时间之长,排队次数之多,就是看上了,有的医生的态度冷淡和简单了事让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真是不争气。生什么病呀,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有时候做检查时,医生的爱理不理让你觉得自己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号码。有一次,我去做心脏超声波检查,早早来到那里,还是已经排了不短的队,等久了,忍不住去问问轮到了没有,那位门口的医生好像我是闯错了门的坏孩子,头也没抬,斥声道:“着什么急,等着。”我当然知道要等的,你就不能有话好好说。哪儿冲撞伤了?真让人不明白。这时候,…  相似文献   

16.
印度因其版图形如牛首,且举国敬牛如神,而被称为“牛颅之国”。我曾有幸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安排的赴印环境教育国际培训,用我的话就是“上西天取了一次经”,取的是自然保护之经。时间是从8月到11月的夏季,虽然酷热难耐,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浓重的宗教氛围.以及由宗教文化决定的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那种亲密、甚至是神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9,(6):80-80
编辑部:你们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呀!也是我第一次写信呀!你们很幸运吧!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次看《知识就是力量》都有许多欣喜,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呀!读完后我总能在同学面前卖弄许多小聪明。  相似文献   

18.
拒绝了玫瑰后的第三天.我们再次遭到了攻击,玫瑰能量束被它们第一次使用。我第一次受了伤,路维奇死了,她被强大的能量波融化了。我们最终失去了那个基地,而她带着我们从一条地下隧道撤走了,我本来不想走的,站在路维奇的灰烬边,我拿了一本乔治桑的《印第安娜》看得泪流满面,那是我多年以来第一次流泪。  相似文献   

19.
失败的价值     
扎雷  倪光炯 《科学》2006,58(3):5-6
我为我的讲话选择了这个题目:“失败的价值(The Virtues of Failure)”,你们可能会奇怪:怎么今天我竞希望谈论失败呢?首先,失败对我是司空见惯的。第二.我相信创新性的研究是无数次失败和极少几次成功的混合。对科学界以外的许多人或刚开始做研究的学生们来说.这一事实也许并不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在报纸上和科学杂志上重视或强调的总是所获得的成就.其中文章给人的印象是,成功的次数大大超过了失败次数。这一错误观念又常常被一些口头讲话所加强:演讲者往往把研究工作讲得让人听起来像是不费什么力气的事.那不过是一步接一步的逻辑步骤罢了。然而上述印象实在是一种误导,每个研究者都知道这一点。真正的研究乃是一部由错误组成的喜剧.其中错误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不妨用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话来说,研究进展其实是怀着永不衰减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鬼迷心窍     
我们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唉,我已经戒了很多次酒,但还是没戒掉。医生已经警告了我多次,说我那个可怜的肝脏再也受不了酒精的折磨了。其实,我也知道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我就是抵抗不住美酒的诱惑。” 我们可能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人(特别是作家、诗人等文字工作者)经常在吞云吐雾中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如果要让他们戒烟的话,他们通常就会说:“要是离开了烟,我就会失去创作的灵感和生活的乐趣,那不就等于是要了我的命吗?” 我们可能还经常看见这样的报道:某某人原本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后来却因为吸食海洛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还因为购买昂贵的毒品而造成倾家荡产,他本人也因吸毒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这些对烟、酒、毒品等上瘾的人到底是怎么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明白当瘾君子会其害无穷,但是他们要么就压根不想戒瘾,要么就戒不掉。这些人都已经“鬼迷心窍”。 医强意志能抽回吗? 我读大学时的遗传学老师原来是个嗜烟的痛君子,那时他平均每天都要吸30多支烟,他对我们说,吸烟是他年轻时养成的嗜好。开始吸烟比较少,后来发觉吸烟后精神特别好,思想也特别活跃,就越吸越多,这样就不知不觉吸了20多年。这个嗜好给我的这位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更为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