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许多日语谚语研究大部分是通过对一些日语谚语的研究来认识日本人以及日本人的文化思想.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日语谚语的语义构造或特征。应根据日语谚语的复杂性与中日谚语对译的准确性.对日语谚语进行系统归类并以多种手法准确翻译。  相似文献   

2.
日语比起汉语、英语,音素要少得多,因此,日语里的同音词较多,对于非母语的学习来说有时易产生误解。同音词多是日语语言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同音词造成的谐音与日本独特的历史、化语境等息息相关,这是人们无法回避的民族语言的特殊现象。我们必须自觉正视它,准确地理解日语同音词、谐音及其化意蕴,以增强日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日语被动态是日语动词语态中很重要的一种。以动词的被动态做谓语的句子称为被动句。主要在不知道主语以及要使主语一致的时候使用,本文将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其中,间接被动文的用法在中文用法中不存在,所以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需要好好把握。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使广大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教学工作者更好的掌握日语被动句,以便更好的把握中日两国语言以及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黄海珍 《河南科技》2013,(1):232-233
民办高校里的商务日语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比公办高校遇到更多困难和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笔者在本文中提出愚见,建议将商务日语教学阶段化模块化,具体可分为通用日语(JGP)教学模块、专门用途日语(JSP)教学模块、实践日语(JPP)教学模块。笔者认为这样分阶段分模块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学好日语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日语交流能力,引导学生获得非言语要素和社会技能以及理解日本企业文化等,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月枝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11-112,121
随着日本成为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社会对掌握日语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分析我国目前高校日语学习及教学状况,结合实例提出了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发展和日语人才培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外来语正以不可避免之势进入我国各个领域并被广泛使用,它正溶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以英语为主的外来语的翻译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只有既保留原语的民族特色,又顾及汉语言的可接受性,才能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7.
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相当完整的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与语法特点.日语量词称助数词,是随汉语文字传到日本的,迄今大多数仍沿用汉语字(词);它虽基本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和某些语法特征,但构词方式和用法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时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不仅有助于了解汉语作为母语或母语之一,其量词在闽南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型态及其变化,也可从中窥见闽南语的地域特征与日语植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辨识掌握闵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教词的异同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汉语,成为时髦词.在这些时髦词中,很多是源于英语的外来语.外来语的存在形式共有七种.源于英语的外来语大量进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及人们对新事物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在亚洲,日语教育已成为仅次于英语而排行第二的外语教育。日语人才的需求的领域越来越宽,如何尽快地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用较流畅的日语进行交流的人才,已成为日语界的当务之急。一、对传统日语教育的反思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训练,这是日语教学的一个误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讲语法理论可能会头头是道,但日语会话能力很差;应付各类考试可以过关,但不能自由地用外语进行交流,甚至造成了“哑巴”外语的状态。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将与产业界与社会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联,因而理论型人才固然不可缺少,但实用…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中最难跨越的文化障碍存在于隐性文化层中,而要揭开这样的隐性文化层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因为即使是最隐性的文化观念也会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在语言中留下痕迹。本文从显性和隐性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英语与法语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对具有显性文化的语言,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如刺激一反应的机械训练办法让学生学得;第二,对具有隐性文化的语言,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后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逐渐让学生感悟、内化而习得;第三,在外语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实现外显和内隐学习的优势互补,使二者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跨越文化深层结构中影响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言的基本要素入手,在探讨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基础上,提出英语教学中应避免轻文化重语言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辞格是汉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辞格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语音文化、汉字文化、心理文化及人文性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都市动漫形象热背后所呈现的文明建设需求,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作用,对当今动漫艺术功用的发挥具有有益的启示。放大动漫形象的可爱性和强化动漫形象的幽默感,是日本动漫形象应用的重要特点。将动漫形象作为都市文明建设的有意识的选择,作为都市商业文化的有效手段,由此可以把握现代动漫艺术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而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它的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片名的翻译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很难实现源语和译入语的对等。灵活恰当地使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就能达到既体现异域文化又符合译入语观众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在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导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引起外语教学界的关注。通过调查和测试发现:理工科大学的学生汉语能力不够,对母语文化还没有准确、深刻的把握;英语能力偏低,缺乏表达母语文化所必需的英文词汇。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提出必须加强大学英语教材的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教授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并将中国文化内容纳入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柳词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俗文化的烙印,在词史上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的语言,写市井平民,写俗世繁华,做到了以俗为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文百年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创建发展的时期,在一大批人文精英的努力下,语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语文教育的改革不纯是一门学科在教育层面的改革,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百年语文的发展过程就是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西方的教育思想(包括前苏联)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甚大,如班级授课制、语法体系的构建、拼音文字的倡导、教育理论的模仿照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等.20世纪末,东方义符文字与西方音符文字教育理念的矛盾在深层产生碰撞,爆发了一场论争.20世纪初、末,大批人文精英的参与,形成百年语文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中高级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实践效果以及应遵循的原则.适度的文化导人可进一步提高语言学习者水平,且有助于英语语言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