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纳米氧化铝为弥散颗粒,对低温牙科烤瓷材料进行了增强、增韧.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氧化铝在烧结体中的存在形态,并分析了氧化铝添加量对材料强度、硬度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牙科烤瓷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韧性随纳米氧化铝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烧结温度不超过900℃时,添加1.5%(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铝对牙科烤瓷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拉伸试验研究了PMAl—Li合金高应变速率超塑变形过程中孔洞的形核、长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孔洞主要在三角晶界和晶界突起处形核,其长大由周围的塑性变形控制,随应变速率的提高,孔洞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增加;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孔洞的长大速率增加,材料对孔洞容纳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陶瓷冠桥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陶瓷作为牙科冠桥修复材料,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能够达到自然美观的修复效果,是固定修复材料的主流发展趋势。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和低强度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综述了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陶瓷冠桥修复材料的特点,讨论了其增强机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孔洞化的概念推广到动态情况并考虑了温度效应对其影响.研究了弹塑性材料中一个球形孔洞从稳定到不稳定直到破坏的整个动态增长过程.得到了常载荷下孔洞增长率的封闭形式解.当孔洞半径趋于无穷,也就是失稳的极限情况下可得到孔洞增长率的一个有限值.此极限值与温度效应有关.文中还分析了孔洞增长时间随孔洞半径的变化规律,此规律也受到温度引起的热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洞结构聚合物驻极体的储电性和压电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极化的孔洞结构聚合物薄膜同时具有铁电材料(极化弛豫以及与极化相耦合的其它物理量的弛豫)和驻极体(存在过剩电荷)的特点,被命名为铁电驻极体(ferroelectret),是一类新型的机电传感器材料.这种材料的压电活性源于沉积在内部孔洞上下两壁极性相反的空间电荷和材料的孔洞结构.它除具有与压电陶瓷相当,甚至更高的压电d33系数(准静态d33高达1400pC/N,比铁电聚合物PVDF及其共聚物P(VDF/TrFE)的d33高出近二个量级)以外,还拥有聚合物的柔顺性、可大面积成膜、低成本、低电容率以及与空气和水相匹配的低声阻抗等突出特性.可以说,这种新型压电材料组合了压电陶瓷和铁电聚合物的各自优势,必将在通讯、保安、控制、医疗及军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电极化孔洞结构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电极化工艺,压电性,理论模型,应用前景,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锆颗粒对牙科用硅藻土陶瓷的增韧增强作用.在硅藻土陶瓷基体原料中添加纳米氧化锆颗粒(w(ZrO2)=0~30%),复合粉体经球磨、烘干、研磨、过筛后压制成型,然后于1 100℃常压高温烧结.制得样品经打磨抛光后采用三点弯曲法和压痕法测试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w(ZrO2)=20%时,硅藻土陶瓷的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三点抗弯强度提高130%,断裂韧性提高30%,硬度则提高较少.经过纳米氧化锆增强增韧的硅藻土陶瓷满足牙科用全瓷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高储能密度电容器复合介质材料作了研究.在采用介电陶瓷/有机聚合物作复合介质材料的实验中,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系数与组成成分的关系,研究发现,ε随陶瓷成分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存在一个临界组分,在此组分时,ε有突变.研究表明,用介电陶瓷与有机聚合物复合可制出储能密度较高的电容器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粉末冶金陶瓷模工艺是一种先进的过净形成形工艺.本文报道该工艺中一种新的脱蜡技术.采用快速加热、管径集中热量和定向导热传热综合方法,在陶瓷模和大部分蜡模材料处于较低温度下,使蜡模材料来不及发生显著的热膨胀而直接蒸发,得到脱蜡干净、外形完整的陶瓷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中由于夹杂或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所形成的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大小及分布的非均匀性对材料损伤演化的影响,建立了孔洞群三维体胞模型,可以在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的情况下对在材料损伤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孔洞非均匀性增强了材料局部孔间干涉作用和孔洞的长大,引起材料损伤局部特性不均,因此,非均匀细观结构较均匀化假设更易于造成材料的损伤和破坏;采用常系数q1和q2描述孔间干涉作用是不够准确的,q1及q2是逐渐增大的变化量。  相似文献   

10.
初步分析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具体的陶瓷基颗粒复合材料,阐明微观应力对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通过调控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以改善材料力学性能.还研究了采用高频微波处理St3N4/TiC(P)陶瓷复合材料,利用Si3N4和TiC对微波能的不同吸收特性,调整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有机质土,地下咸水区也分布较广。且随环境的恶化及我国近代工业化的推进,除去天然腐蚀性土外越来越多的土地受到污染变为腐蚀性土。对腐蚀性土进行改性处理及达到二次利用的目的,多采用硅酸盐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多用于其原腐蚀环境中,易使加固体发生劣化,强度衰减情况较为显著。本文对不同性质的腐蚀性土进行分类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机理进行论述,总结影响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的因素。对有关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问题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为水泥土加固腐蚀性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赵磊  赵卓  李红光 《河南科学》2000,18(3):287-291
环境的腐蚀性是造成结构腐蚀损伤的主要原因 ,在役钢筋砼结构的腐蚀破坏速度 ,同所处化工环境的“腐蚀性”是息息相关的。相对腐蚀性较强的化工环境 ,将在较短的时间内 ,对结构造成较严重的腐蚀损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考虑结构服役的反馈信息 ,对化工生产环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3.
对油田CO2腐蚀机理及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CO2注采油井的井下工况,对比分析了不同防腐工艺的优缺点,并从经济性和防腐效果两方面,设计并优选了不同的防腐工艺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腐蚀环境恶劣、油藏注CO2开发周期长的井区,建议采用耐腐蚀合金油管;对于腐蚀环境程度不特别恶劣、油藏注CO2开发周期短的井区,使用普通碳钢油管加注缓蚀剂是较好的选择,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采用的CO2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梁华  严密林 《太原科技》2008,169(2):61-63
通过分析腐蚀产物膜的结构、成分及影响因素.对不同环境和条件下N80油管钢腐蚀产物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飞机零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因腐蚀导致疲劳断裂的问题,采用疲劳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C21钛合金在两种腐蚀环境以及室温空气环境下的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环境下随着应力降低,合金晶体内部位错累计能量速率减缓,合金疲劳寿命增加。同等应力条件下,3.5%NaCl水溶液环境下合金疲劳寿命最低,油箱积水环境下次之,室温空气环境下合金疲劳寿命最高。当应力较低时,差异更为显著。腐蚀环境下试样疲劳寿命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合金与溶液中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大量腐蚀产物,促进裂纹萌生、加速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断裂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对钢筋断口做扫描电镜和化学分析,研究了腐蚀介质在钢筋疲劳断裂中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腐蚀介质中,弯曲腐蚀疲劳的钢筋断口同样存在裂纹源区、疲劳发展区和断裂区,钢筋腐蚀疲劳寿命的降低,是腐蚀介质和反复弯曲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加速了初始裂纹的萌生和疲劳裂纹的扩展,并始终存在于疲劳发展直至断裂的全过程,说明腐蚀疲劳的机制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921A钢焊接接头在海水腐蚀环境下受弯曲疲劳载菏作用时表面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探了表面半椭圆裂纹的预制方法和在腐蚀环境中的疲劳刻痕技术;拟合了表面裂纹扩展的形状函数a=f(c)和裂纹扩展速率;得出表面裂纹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油管服役工况下,受腐蚀介质和交变载荷的共同作用,腐蚀介质腐蚀油管内外壁而产生表面结构不连续。当有拉伸、弯曲、振动载荷出现时,表面结构不连续处会产生应力集中,发生腐蚀疲劳断裂失效。以宝钢BG-P110油管材料为对象,通过不同载荷频率下的疲劳和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分别测量大气和3.5 wt%Na Cl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结合断口形貌和成分分析,分析频率对BG-P110油管材料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交变载荷相同时,腐蚀环境加快BG-P110油管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腐蚀环境相同时,频率越低BG-P110油管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9.
以Q235钢表面涂覆的环氧富锌底漆,水性聚氨酯中间漆,银灰环氧磁漆构成的环氧复合涂层为对象,研究变电站环境中涂层自然暴露18个月后的腐蚀行为,并将其与用5%NaCl溶液浸泡250天处理的涂层的腐蚀行为做对比。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环氧复合涂层试样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评价环氧复合涂层的耐候性与耐盐性,并通过FT-IR表征涂层浸泡和自然暴露过程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环氧复合涂层试样在5%NaCl溶液中浸泡250d后,涂层阻抗从3.967×10~9Ω·cm2降至9.780×10~2Ω·cm~2,其失效机制为腐蚀介质通过涂层微孔逐渐渗入涂层中形成微观电通路,导致涂层孔隙率逐渐增大,基底材料腐蚀加速;自然暴露试验18个月的试样,其涂层阻抗为2.708×10~6Ω·cm~2,防护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模拟拉索在实际环境中的腐蚀演化进程并探究氯离子在索体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基于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模拟拉索钢丝电化学腐蚀进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将腐蚀系统中的关键元素抽象成4种元胞类型,并将整个拉索腐蚀系统离散成500×500的元胞网格,通过定义的局部规则模拟钢丝在介观尺度上的腐蚀演化过程,分析了腐蚀性溶液浓度和腐蚀概率对钢丝腐蚀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元胞自动机特征参数选取合理,并适当加大中心元胞与切线方向上的邻居元胞的接触概率,蚀坑形貌也就越接近真实形貌。元胞自动机模拟产生的蚀坑形貌与实际蚀坑形貌十分接近;钢丝腐蚀面积随时间不断变大的同时腐蚀速率也将逐步增快,表明一旦钢丝腐蚀出现蚀坑,钢丝腐蚀面积越来越大的同时其腐蚀速率也将越来越快;在拉索腐蚀的过程中具有氯离子的腐蚀性元胞具有主导地位,无氯离子的腐蚀元胞的腐蚀概率对钢丝腐蚀速率的影响不大,控制并减少周边环境中氯离子的浓度是减缓拉索腐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