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婉语(euphemism)是指用间接的或温和的语言来描述令人不快,厌恶、甚至害怕的事物或摄念,是现代英语中的重要修辞格式,euphemism一诃来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好”,phemism的意思是“说法”,euphemism便是“好的说法”。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地使用委婉语,可以使言者“动听”,闻者“悦耳”,读者“赏目”。因此,注意学习一些委婉说法,既有利于交际,又便于阅读外语原著。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文化现象。写、说者意识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受到读、听者某种程度的怀疑、拒绝、甚至厌恶时,出于忌讳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际间复杂关系的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为求得彼此的协调与和谐,以取得感情的沟通和共识,委婉词语和委婉表达方式的使用越来越多。应用委婉词语和委婉表达方式对于增进语言美和创造融和的语言环境都有促进作用。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是由希腊语译成汉语的。其中eu是well(好)或sounding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词(euphemism)在社会生活中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的.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遇见各种各样的委婉语词.委婉语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委婉语词有时代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构词法还是应用面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就是表达同一内容或同一意思的相对委婉的说法,这种说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或标志,它可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构成,甚至可以由一个段落构成。根据构成委婉语的语言片段的长短,《战国策》中的委婉语的范围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即词语委婉、句子的委婉和段的委婉。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委婉语的英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其词头eu-意为good(好),其词干pheme意为speech(言语)。整个词的字面意思是goodspeech(好的说法)。多数委婉语的运用缘于禁忌语,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之一。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各自不同的禁忌现象。在语言中不仅有各自的禁忌主题和表达这些禁忌主题的禁忌语,而且由于言语交际的需要,还出现了大量的运用含蓄、迂回的方式表达这些禁忌主题或敏感事物的委婉语。在特定的场合中,委婉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委婉语,认为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受到语境的制约,与言外行为有关.但它却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某次准则或几项次准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中除了受合作原则的制约,还受其它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的制约.即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用一种不明说 ,令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令人不悦的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了解和研究委婉语的语义特征对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 ,对促进正常的语言交际将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euphemism)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代码,具有表述内容的禁忌性、表述形式的含蓄性、表述手段的语义不确定性等特点.它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普通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文化分析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文章认为,从产生的途径来看委婉语可以概括为三类:(1)人名、部族或图腾的名系、那些令人敬畏的神祗和妖魔的名字以及指称一些可怕的自然现象的词语的代名词。(2)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基于本能的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心理而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避讳的说法。(3)代替粗俗难听的事物的名称而采用文雅好听的说法。其语用功能有三:礼貌功能、文雅功能、掩饰功能。并指出委婉语的本质是体现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禁忌语、委婉语性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语是禁忌的一个组成郝分,禁忌的对象是语言;有时它和它直接指称的事物一起成为禁忌的对象,有时它直接指称的事物不一定是禁忌的对象。禁忌语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语言灵力的敬畏,又从对语言灵力的敬畏发展为对人的敬畏。委婉语因禁忌语的存在而存在,委婉的对象是禁忌的词语,它不在乎是否说得恶毒,而在乎是否避免了直接提及禁忌的词语。委婉语通过换用别的说法、避免直接提及禁忌的词语来取悦于神或人,从而使说话人避免遭受语言灵力的惩罚和社交中人们的鄙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言谈时,遇到忌讳、不雅或不便直说的情况时所采用的间接或含糊的表达方式;书写时为了避免刺眼的文字所采用的曲折迂回的表达方式,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委婉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地使用委婉语,能够使说者“动听”,听者“悦耳”,阅者“赏目”,因而它在汉语和英语中都被列为重要的修辞格式。委婉语中有一部分是各民族语言通用的,有一部分则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本文将根据中外文化的特点,主要谈汉语和英语中的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1.替代式。在汉语和英语中,涉及“病、死、丧、葬”等的词语都被列为禁忌语。说话时遇到这类不便直说的情况时,常用一些特定的委婉语来替代。替代式所采用的委婉语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其含义一目了然,不必费心去猜测。例如:人们把“死”说成“逝世"(pass away)、“长眠"(fall asleep)、“停止呼吸”(expire)、“到另一个世界去了”(go to the other world);把“聋”(the deap)说成“耳背"(hard of hearing);把“跛子"(the crippled)说成“残废者”(the handicapped);把“棺材”(coffin)说成“匣子”(casket)或“盒子”(box),在汉语中又被叫做“寿木”、“寿板”或“长寿板”。在中国“老”是经验、智慧的象征。“老人”受人尊敬。但美国人的老,因为上了年纪则  相似文献   

13.
对委婉语"语用原则"的批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的构造和语用原则是委婉语研究中一个较突出的方面。但这些原则首先在构造和语用定位方面存在着问题,其次,除得体原则和广义的自我保护原则外,其余均不能作为委婉语的语用原则,而是部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或委婉语使用者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的使用是人类交往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的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人际交往的尴尬或不快,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目的。当今社会,委婉语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因此学好英语中的委婉语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功能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委婉语的教学和使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以获取交际效果为目的,言语修辞以达成人际和谐为目标。委婉语通过曲折语言形式,传达言语者心理关切和价值诉求,体现民族(地区)特定文化审美标准与交际观念。在英语教学中,委婉语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所以,甄别和剖析委婉语的言外之意,尤其是充分理解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不仅能避免使用委婉语时的语用失误,而且能提高运用者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过程中常出现的语言现象.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语言交往中运用极为广泛,有些具有足够活力的委婉语早已成为全社会通用的交际手段.委婉语就是用一种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的语言形式,石有助于面对甚至回避严酷的现实,也有助于求得沟通和理解,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交英语教学中,我们探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诈用和使用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委婉语来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一、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委婉语的构成可分为语音手段、语法手段、语用手段、语义手段、又字手段、修辞手段等…  相似文献   

17.
郝亚宁 《科技信息》2008,(3):136-81
委婉语(Euphemism)的运用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也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和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委婉语比比皆是.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委婉语的社会功用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是人们为了交际的成功而进行的一种婉转语言表达的手段。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修辞学等角度研究委婉语,此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有许多从关联角度研究委婉语的研究。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也对委婉语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都缺乏普适性,没能真正解释委婉语产生的机制。杨平教授(2001)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将以认知为基础的关联论和以顺应为核心的顺应论连接起来。本文试图以这一关联顺应模式来解释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人们使用委婉语回避谈及或礼貌地谈及社会生活中禁忌的话题。通过语言上的模糊,隐喻, 类比,借词,语义转移达到委婉的目的,而委婉语的过度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必然使其本身最终沦为禁忌, 由此,又会导致新的或更多的委婉语出现。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