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虎!虎!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凤凰是百鸟之王,这是杜撰,世上本无“凤凰”,何论称王?要说虎是百兽之王,这倒不错,这不仅因为赫然一个“王”字天然生成在虎的前额上,更因为虎那独霸山林的威风就有十足的“王”气!《夜航船》一书中言之凿凿地说:“虎有骨如乙字,长寸许,在胁两旁皮内,尾亦有之,名‘虎威’,佩之临官,则能威众。”看,作为人来说,当官的如能得  相似文献   

2.
孙法理先生在解析《凤凰与斑鸠》的文章[1]中说,莎士比亚的这首诗“玄虚晦涩,从平常角度难以理解”,但如果把它看成“是一首政治隐喻诗,是哀悼一位因搞宫廷政变而被处死刑的失意伯爵的”,则“许多疑团便冰消瓦解”。我曾著文提出过不同意见。[2]《凤凰与斑鸠》...  相似文献   

3.
视听凤凰     
"凤凰,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待了千年!"这是湖南吉首火车站候车室楼顶刚刚竖起的广告牌."凤凰"的身影终于矗立在高科技(即火车头)的前沿,可以把她的过去与现在皆遥相呼应,如烛如金地悬挂于蓝天.俨然达·芬奇<蒙那丽莎>向世人敞开永远微笑背后的庄严,甚是沈从文<边城>想造希腊小庙供奉的是人性美的灵光!  相似文献   

4.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5.
从“凤凰”的文化特征入手,探讨“凤凰”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将“凤凰”文化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精神”、“绿色奥运”推广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凤凰”文化在2008年奥运会上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百鸟吊凤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据《尔雅·释鸟》记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按《说文解宇》描述其形象是:凤,……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见则天下大安宁.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指的就是凤凰.传说,凤凰飞时,群鸟跟随.而“朋”字即表示集群的意思,朋字的旁边加个鸟字就是“鹏”字.传说中的凤凰,不仅飞时众鸟相随,就是死后,也是百鸟吊念.  相似文献   

7.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8.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9.
种子的革命     
如果将系统比作—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那么企业就是提供种子健康成长的养分。如果说革命是为了获得新生,那么核系统与太阳神的合作必将如凤凰涅粲般获得重生。太阳神“核系统”就是这样一颗获得生命诠释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0.1 “无”是古代汉语中使用得极为频繁的一个否定的动词,它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对事物存在性的否定,与动同“有”相对。《大广益会玉篇》;“无,不有也。?“不有”即“没有”。《广韵》虞韵:“无,有无也。”将“无”与反义词“有”並列来显现“无”的意义。古书中将“无”与“有”作为一对反义动词而相对使用的情况更是常见。如:《老子道德经》上篇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卫灵公》:“子曰:‘真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直至清列淇《助字辨路》仍把“无”释作“有之反也。”(见卷一“无”字条)  相似文献   

11.
湘溪 《世界知识》2013,(21):67-67
俗话说“众口难调”。自从10月11日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之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应该是更深了一层。《华盛顿邮报》称,诺贝尔委员会的做法“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英国《每日电讯报》直言:“此举过于草率,相当于支持了巴沙尔政权!”日本《东京新闻》的反应算是比较温和,但一句“这次颁奖体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毕竟也是指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守财奴》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这只“洁白的羔羊”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她出淤泥而不染。《守财奴》以老葛朗台临死之前留给女儿的一句冷冰冰的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结尾,后面  相似文献   

13.
刘华杰 《科技潮》2010,(8):52-53
《诗经·王风·采葛》曾生动地描绘时间的相对性:“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月、秋、岁分别表示三种时间周期,秋介于月和年之间,大约相当于“季”。  相似文献   

14.
《胡适之传》自序胡明做《胡适之传》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为胡适“画像”。胡适晚年说过一句后来证明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话:“我的相很难画”。为胡适“画像”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适生前已经有人为他画过“像”,即为他写过“传”,如1941年12月胡不归(胡传楷...  相似文献   

15.
《惜诵》的抒情学《惜诵》是屈原步入仕途之后.蒙谗被疏初期的作品.这一点己是《楚辞》研究界的共识。诗人被疏离到楚国政治的边缘.内心充满着失落、忧伤、愤感和期待的复杂情绪.他在这里第一次探索着抒发复杂的内心情绪的诗学方式,诗题的采用.便可见这种诗学尝试的良苦用心,表而看来,《惜诵》取全诗首句的头二字的命名方式.脱胎于中原文章简册制度.如《诗经》、《论语》取首二字名诗命篇的方式。但是正如《橘颂》改造了中原的“颂”文体一样.《惜诵》也对中原首二字命题的方式作了值得注意的深化。“诵”字有进谏的意思.清人林…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真是喜事不断,老是“捡到”客户!前段时间去专卖店,在订货的时候看到位女士在问店员:“我想买如新的化妆品,是不是需要办卡啊?”店员在一旁很细心的解答:“是的,你需要填写一下《如新优惠顾客申请表》,即可成为如新优惠顾客。”  相似文献   

17.
杨天保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F0002-F0002,F0003
《诗》云:“七月流火”。但是,渐入七月的桂东南,荔枝燎人,热意犹自不减盛夏。6月29日上午,就在这一片如火的氛围中,玉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佳期似火,盛会如歌!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宋元间出现的“如积释锁”进行了探讨,分为3部分,对“释锁”的理解,对“如积”的理解,关于《如积释锁》与元裕细草问题,重点是对《如积释锁》这本书的研究以及对元裕细草可能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龙之传说》终于跟玩家见面了! 首先登场的就是新职业舞者、“时波之勾玉”与“商队的袭击”这几个新任务,其中“时波之勾玉”任务更是与《龙之传说》中的梦幻水龙装备拥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龙之传说》的任务世界吧!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有十三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用法。 一、动词,当“获得”、“得到”讲,跟“失”相对,这是它的本义。“得”字当“获得”、“得到”的讲法在古代作品中有很多例证。如:《孙子兵法·军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孟子·告子》:“求则得也。”《荀子·正名》:“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诗中的“得”字,属此义者有三处: 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3、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二、动词,当“有”讲,这是“获得”、“得到”的引伸意义。因为当人们“获得”、“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也就拥有这种东西。把“得”释为“有”这在古代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例证。如: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史记·孔子世家》作“必得我师焉”。 《汉书·冯唐传》:“唐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前用虽有,后用虽得,是“有”犹“得”也。《史记·冯唐传》皆作“虽得”。 本诗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得”,即“有”之意。 三、能愿动词,当“能”、“能够”讲,表示客观情况的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