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王夫之是如何解释《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入笔,然后立足于王夫之对默识认识的基础上,依次考察了作为"记忆"的"识",将"默识"的"识"作为"知识"的"识"看待的问题,对象山的"默"的重视和对佛教的"识"的批判,记忆的"识"与佛教"识"的不同点,儒学中提及的记忆的内容,"识"和"学"的关系等。最后简单地探究了表现为"古"的"贮藏记忆"的活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堪"具有"胜任"、"经得起"、"能够"和"值得"四个意义,当"堪"为助动词时,只有"能够"和"值得"义。"堪"从"胜任"义发展到"经得起"义,以及由"经得起"义到"能够"义,回溯推理起了重要作用;从"能够"义到"值得"义则主要是突显原则和转喻认知模式在起作用。从历时角度来看,"堪"从最初的名词演化为动词,后发展为助动词,之后开始了语素化历程,但是近年来网络等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又使"堪"出现了逆语法化趋势,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助动词。  相似文献   

3.
探析道家“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和"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与"和"为基石的道家思想感悟,形成了与今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思想。"道"与"和"在新时期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自然与人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趋向于"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这条"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是新时代的自然和谐之路,是人类走向进一步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11,(4):40-49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2011年的"两会"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更幸福"、"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绿色增长"、"十二五发展蓝图"等等,成为国际社会与海外媒体纷纷热议的话题。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和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全面而彻底的转型。这当中,尤以德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最为突出,实现了诸如从"服从"向"服务"、从"批评人"向"培育人"、从"单主体"向"双主体"、从"他律"向"自律"、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被动"向"主动"等德育理念的现代转型,使德育理念与方法更为先进、科学、正确,也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桂书 《科技信息》2009,(36):88-88,90
本文对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某些"、"有些"、"一些"、"有关"、"另一种"、"多种"等进行粗浅的解析,使模糊内容精确化,拓宽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选择代号分别为"1"、"M"、"A"、"A3"、"A7"、"O7"和"H7"的7种聚合物和代号分别为"A"、"11"、"X"、"018"和"035"的5种表面活性剂,组成35种三元复合体系。为评价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配伍性,对35种复合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进行了测试。选择黏度、界面张力以及它们大小排序的位置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配伍性相对优劣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35种三元复合体系中"X+H7"、"A+A"和"X+A7"配伍性排序位居前三名。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苽"一名"蒋",也写作"菰",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汉代以前,尤其唐代,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唐以后,其米多用来救荒。"苽"在古文献中也称"雕苽"、"雕胡"。作为菜食用,始见于《尔雅》。宋之前,一般称为"菰菜";至宋,始见"茭白"一名。"茭"得名于其根"交结","白"得名于其肉质茎色白。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菰首"也作"菰手",是指茭白顶端白嫩、柔软似小孩手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妙"是道家美学的重要范畴,具有本源性特征。美学史上的"传神"说、"妙悟"说、"澄心"说、"象外"说等,都与道家美学所标举的"妙"这一审美范畴密不可开。正是对"妙"的追求,才使得中国美学的"超旷空灵"与特有的"有""无""虚实"等审美观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美学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把握方式,也显示出中国美学从有限中获得无限,从瞬间获得永恒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黄雪芳 《科技信息》2011,(18):305-305,307
《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指出着重考查"双基"的掌握,"双基"的复习也就成了高考复习的"基本点",知识间的联系可以说是交汇点,而在物理复习的时候怎么把握这些"交汇点"呢?而"交汇点"是"物理思想及方法应用"的能力体现,这应该是物理的最高要求,姑且认为是"制高点"。如果我们承认"基本点"、"交汇点"、"制高点"的存在,物理复习就应该从基本点出发,形成交汇点,进而达到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见异"概念,用"形器易征"与"文情难鉴"作对比,引出识鉴"文情"问题。鉴照"文情"的三个条件:一、圆该,二、博观,三、见异。鉴照"文情"的标志——见异,其内涵包括同中之异、众见中之异者和某物或某事的特质等。"见异"是获取"知音"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词头的"兆"和作为数量单位的"兆"在含义上分歧很大,造成了"兆"在使用上的困扰。取消"兆"作为"百万"词头以及重新定位其表示"万亿"的含义,不仅具有较高的理据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过年"的"年",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表示"人"用肩扛"禾"。本义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在北京有"祈年殿"。因此,人们庆"收成"、吃新谷叫"过年"。但是收获季节一般是在秋天,为什么吃收成物的"过年"却在寒冷的初春或冬天呢?似乎说不清。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课堂上的"主演"转变成"导演,"从学生的"良师"转变成"益友,"从"教书匠"转变成"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之而来"城中村"与城市之间的反差突显,改造"城中村"是必然趋势。在介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概况及基本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迟子健的东北地域小说创作,存在着"重"与"轻"的两维视域。这里的"重"蕴含着苦难遭际、命运多舛、令人窒息的沉沦,同时也昭示着人类存在都要面对的"原初痛苦"和生存困境。"重"之维度集中描摹大地的悲歌与死亡的沉重,而"轻"是集人性思考与构建精神生活完整性的艺术试验,蕴含着对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无限怀想,在富有地方风情的描述中建构了"神"与"人"的超验维度。"重"与"轻"二者相辅相成,一体互动,建构了迟子健地域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