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文章从王夫之是如何解释《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入笔,然后立足于王夫之对默识认识的基础上,依次考察了作为"记忆"的"识",将"默识"的"识"作为"知识"的"识"看待的问题,对象山的"默"的重视和对佛教的"识"的批判,记忆的"识"与佛教"识"的不同点,儒学中提及的记忆的内容,"识"和"学"的关系等。最后简单地探究了表现为"古"的"贮藏记忆"的活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堪"具有"胜任"、"经得起"、"能够"和"值得"四个意义,当"堪"为助动词时,只有"能够"和"值得"义。"堪"从"胜任"义发展到"经得起"义,以及由"经得起"义到"能够"义,回溯推理起了重要作用;从"能够"义到"值得"义则主要是突显原则和转喻认知模式在起作用。从历时角度来看,"堪"从最初的名词演化为动词,后发展为助动词,之后开始了语素化历程,但是近年来网络等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又使"堪"出现了逆语法化趋势,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助动词。  相似文献   

3.
关于"过年"的"年",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表示"人"用肩扛"禾"。本义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在北京有"祈年殿"。因此,人们庆"收成"、吃新谷叫"过年"。但是收获季节一般是在秋天,为什么吃收成物的"过年"却在寒冷的初春或冬天呢?似乎说不清。  相似文献   

4.
探析道家“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和"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与"和"为基石的道家思想感悟,形成了与今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思想。"道"与"和"在新时期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自然与人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趋向于"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这条"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是新时代的自然和谐之路,是人类走向进一步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学习基础在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由于中国固有的灌输教育模式,多数中国学生在"听"、"读"、"写"、"译"方面是相当优秀的,而唯独在"说",即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十分欠缺。因此,对高校口语课堂进行调研,发现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囊》2011,(4):40-49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2011年的"两会"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更幸福"、"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绿色增长"、"十二五发展蓝图"等等,成为国际社会与海外媒体纷纷热议的话题。积极评价"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和学者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申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9.
李桂书 《科技信息》2009,(36):88-88,90
本文对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某些"、"有些"、"一些"、"有关"、"另一种"、"多种"等进行粗浅的解析,使模糊内容精确化,拓宽知识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全面而彻底的转型。这当中,尤以德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最为突出,实现了诸如从"服从"向"服务"、从"批评人"向"培育人"、从"单主体"向"双主体"、从"他律"向"自律"、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被动"向"主动"等德育理念的现代转型,使德育理念与方法更为先进、科学、正确,也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选择代号分别为"1"、"M"、"A"、"A3"、"A7"、"O7"和"H7"的7种聚合物和代号分别为"A"、"11"、"X"、"018"和"035"的5种表面活性剂,组成35种三元复合体系。为评价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配伍性,对35种复合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进行了测试。选择黏度、界面张力以及它们大小排序的位置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之间的配伍性相对优劣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35种三元复合体系中"X+H7"、"A+A"和"X+A7"配伍性排序位居前三名。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古典绘画的"模仿说"相比,中国古典绘画更追求"意象"的表现,追求"意"与"象"、"主体"与"客体"在艺术中的和谐统一。"意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的"写实"风格,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它是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心理和谐的文化的表征。因此,我们对"意象"审美中所积淀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生态文化意识的秉承和发扬,在当代尤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一切知行活动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始终以"意象"为内容。它初由"观察"与"记忆"的两大支柱丰富"意象",再由"联想"与"想象"的两大翅膀拓展"意象"(多),然后由"形象"与"逻辑"(二)的两大思维运作"意象",最后由"综合思维"统合"意象"(一(0)),以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多二一(0...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非"和"匪",在很多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汉语教材中,都不加以区别,用简单的"同"或"通"来解释。有必要对这两个字进行历史的考察,得出符合语言事实的结论。"非"和"匪"的用法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同时文章又对"篚"字进行了描述,理清了"非"、"篚"、"匪"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这两个字使用情况的统计,可以对先秦典籍的断代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三角策划模型是一种巧妙运筹"势"、"时"、"术"的策划方法,即正确地运"势"、驾"时"和使"术"的策划方法。"势"、"时"、"术"构成一个谋略的金三角,正符合道家"三生万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过年"的"年",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表示"人"用肩扛"禾"。本义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在北京有"祈年殿"。因此,人们庆"收成"、吃新谷叫"过年"。但是收获季节一般是在秋天,为什么吃收成物的"过年"却在寒冷的初春或冬天呢?似乎说不清。  相似文献   

18.
"苽"一名"蒋",也写作"菰",为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汉代以前,尤其唐代,苽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唐以后,其米多用来救荒。"苽"在古文献中也称"雕苽"、"雕胡"。作为菜食用,始见于《尔雅》。宋之前,一般称为"菰菜";至宋,始见"茭白"一名。"茭"得名于其根"交结","白"得名于其肉质茎色白。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菰首"也作"菰手",是指茭白顶端白嫩、柔软似小孩手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励健 《科技信息》2010,(35):J0290-J0290,J0433
《心》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第一主角"先生"对"静"的感情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萌"。"萌"虽然是现代年轻人的新语,但这种感情元素在日本明治大正年代的作品中也有所反应。本文将"萌"界定为具备幻想性、单纯性和选择性的"纯爱"情结,是现代物质社会中信仰纯爱的人的救赎和理想。无论是大正时期小说《心》中的"先生",还是现代社会的年轻人,被社会性别意识和金钱关系束缚的心灵深处都向往理想的纯爱。本文试探索"先生"的感情世界,比较"先生"对"静"的感情与"萌"这一感情元素得分相似,解释"先生"的内心寄托。  相似文献   

20.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