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S和GIS技术对南大港湿地类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大港湿地2000年6月陆地卫星多波段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建立湿地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南大港湿地资源现状进行类型分布和面积调查。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湿地提取的总精度为90.13%,Kappa系数为88.33%,比常用的最大似...  相似文献   

3.
洪湖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对洪湖地区进行宏观监测和湿地资源调查。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洪湖湿地类型的转型。引申出湿地变化动态度和湿地类型变化量的概念。以此将洪湖湿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动态变化原因分析,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洪湖湿地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湿地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分类的实质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像元进行数值处理,达到自动识别地物的目的.在对国内外湿地遥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湿地遥感分类进行了研究,并与最大极然法进行精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分类法是一种有效的湿地分类技术,能够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研究1986-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强,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随时间而增加,而斑块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地景观向人工景观、非湿地景观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类景观的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泥沙运动、城市建设、防洪堤建造和采砂活动等是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2日,“国际湿地保护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评价”,介绍湿地保护方面最新研究成果,也展示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TM影像提取湿地景观类型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福州市湿地类型特征.结果表明:近海和海岸湿地景观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价值高;闽江河流湿地是海陆之间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湿地链;稻田是人工湿地的主体,虽然总面积很大,但破碎的分布格局限制了其生态功能.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福州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九湖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不可多得的亚高山沼泽泥炭湿地,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建国以来,大九湖湿地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发,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遥感为主要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大九湖湿地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恢复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9.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0年演变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是以岩溶沼泽、湖泊为主的综合型湿地,近40年来自然湿地面积从42 km2减小到目前约15 km2,表明湿地生态结构逐步从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GIS空间分析表明:湿地退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湿地地表水文结构、过度开发湿地土地资源的直接结果,提出了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特征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图和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调研数据,从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湿地水文状况和湿地生物多样性3方面对广州南沙南部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津市滨海新区2021年的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针对传统遥感影像湿地分类的不确定性问题,选择了面向对象分层分类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依据地物光谱异质性特征将遥感影像分割为光谱相似的对象,再结合不同地物的光谱指数、空间几何特征、纹理特征构建层次模型,分层提取湿地信息。分类效果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的分层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1.75%,Kappa系数为0.91,分类结果“斑驳现象”减少,湿地边界清晰完整。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银川平原湿地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颉  王志有  马栋 《科技资讯》2009,(32):114-114
以银川平原2004年丰水期中巴卫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建立银川平原湿地分类系统,并建立中巴影像的解译标志,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银川平原湿地资源现状进行类型分布和面积调查。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以其实时、准确的优势对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全面了解湿地遥感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重要资源遥感监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监测的发展和完善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3S(GPS、GIS和RS)技术可以为湿地研究、合理评价湿地变化和预测未来湿地发展趋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选取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区,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连续的大范围的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宏观性,采用2013年和2017年2期的高分1号遥感数据,综合运用RS与GIS技术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信息,在波普特征分析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专家知识发现探索水体、泥滩、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等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为高分1号影像处理和湿地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研究区域水陆交错带植被的演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敦煌西湖湿地演化趋势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敦煌盆地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3期次TM卫星遥感数据(1990,2000,2010年),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湿地遥感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影像处理、空间变异分析、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信息等研究方法,获得了湿地萎缩的原因、演化趋势及环境效应.提出了盆地内调整产业结构、农业高效节水、提高人口素质、外流域调水及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保护对策,对于实现敦煌盆地地下水位逐步恢复、西湖湿地发挥绿色屏障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湿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西安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环境的变迁,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及湿地在西安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经过对遥感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场测量和人工调绘,系统分析研究西安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功能等基本状况.结果首次对西安湿地进行了分类,查明西安地区湿地面积为900.9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9%,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822.0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91.24%,人工湿地面积为78.91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8.76%.结论天然湿地面积每年以0.83%速度减少,天然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湿地资源在逐年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衰退,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地区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6—2000年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5年来,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变化的总趋势是沼泽面积变小,部分小面积的沼泽转化为水田或退化成草地等土地覆盖类型.本区沼泽景观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沼泽的开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岸地处上海市最南端,是我国滨海湿地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受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复合影响,该区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选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1hm2以上湿地斑块作为基本评价单元,选择城镇化水平、化工水污染风险、外来湿地植物入侵及海岸侵蚀4种主要评价指标,基于3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分析和评价杭州湾北岸湿地受威胁现状.结果表明:(1)杭州湾北岸湿地90%以上受威胁程度处于中低等水平;(2)威胁等级极高的湿地斑块数量不多但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北岸金山区滨海淤泥质地带;(3)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可有效用于湿地空间威胁性分析,其结果可为杭州湾北岸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为研究区域,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对东营市湿地景观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东营市的湿地分布及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湿地总面积减少401.21km2.其中,天然湿地减少689.27km2,主要转化为人工湿地,尤其海涂共减少456.88km2.人工湿地增加288.06km2,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海水养殖场,增加面积为187.31km2.人为干预是湿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RS、GIS为技术平台,选用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2004三期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响判读,将各种景观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进而得到区域数字化地块,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对研究区域景观面积指标、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湿地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得出区域主要景观要素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从而确定影响区域内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因素,对区域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