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选取在定西市中医院就诊78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4%,远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症。在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该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平时常有腹胀腹痛、呃气、恶心、依欲不振、嘈杂似饿。常产生消化不良、症状时轻时重,急性发作时可能剧痛难忍。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如精神紧张情绪烦燥、劳累过度;生活无律、食无定时、时饥时饱,或进食时囫囵吞枣、暴饮暴食;生活中酗酒嗜烟、喜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均可导致慢性胃炎。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慢性胃炎不可轻视,胃炎引起…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国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多种选择。系统检索CBM、CNKI、万方和维普,纳入针灸、针刺、针药联合等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原始研究,提取相关资料,并运用Excel进行结果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85篇,观察性研究66篇,随机对照试验中,25篇提及了随机的方法,2篇提及了盲法,仅1篇提及了分配隐藏;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使用最多的穴位是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以及脾俞。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针对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以及脾俞。国内相关文献数量庞大,但质量却较低。  相似文献   

4.
联合化学刺激法所致大鼠慢性胃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作大鼠慢性胃炎模型。方法本实验选用体重180g~220g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用脱氧胆酸钠水溶液联合乙醇灌胃制作大鼠慢性胃炎模型。结果经过3个月时间成功造成了大鼠慢性胃炎模型。结论脱氧胆酸钠联合乙醇灌服所致大鼠慢性胃炎较为适合大鼠慢性胃炎的实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710 例慢性胃炎的资料分析证实,慢性胃炎是青壮年的常见病,其病例占总数71.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以青壮年多,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 40岁以上多,占71.3%。分析还表明,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根据病例,还探讨了慢性胃炎活动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刘晓伟1)崔志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关键词:慢性胃炎;舌尖微循环;中医证型中图分类号:R331.37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此,我们对77例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7.
范渊沁 《甘肃科技》2007,23(11):229-230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2]。文章收集了五零四医院实习期间,自2005-2007年收治慢性胃炎130例,全部采用了综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问诊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森林算法(gcForest)构建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模型。利用gcForest分析慢性胃炎问诊数据,建立证候分类模型,并与DBN和DBM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ML-KNN、BSVM、ECC、RankSVM、LIFT这5种多标记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标记评价指标和单个证型的分类准确率上都优于其他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问题,通过该算法建立的模型分类效果良好,可以为慢性胃炎证候量化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 (CG)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该病往往病程较长 ,经久不已。多年来 ,临床大多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 (试行方案 )将慢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五型辩证论治。慢性胃炎胃络瘀血症是指在慢性胃炎时胃粘膜瘀血———微循环障碍 ,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 ,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病因《临证指南医案》说 :“盖胃者汇也 ,乃冲繁要道 ,为患最易 ,虚邪、贼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百分率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百分率试验,检测8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42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以及38例健康志愿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慢性胃炎组RBC—C3bRR%低于正常组(P〈0.01);RBC—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RBC—I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及与胃镜检查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262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并与胃镜检查的结果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26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有202例,占77.10%,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胃炎居多,占71.2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局部胃粘膜腺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较CSG为多,分别为68.33%和33.33%。胃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符的病例只有46例,占17.56%。胃镜诊断为胃粘膜粗糙原因待查394例,占14.89%。而大多数病例(142例)胃镜诊断为胃渍疡,占54.20%,其中有25例为溃疡恶变待排。结论:26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以CSG多见。而慢性胃炎伴局部胃粘膜腺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又以CAG多见。262例慢性胃炎病例中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只有46例,占17.56%,而多数病例为胃溃疡,提示胃溃疡发生在慢性胃炎基础上,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严重影响到了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的生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慢性胃炎94 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病因除与饮食习惯、饮酒、吸烟、免疫因素有关外,还与幽门螺旋杆菌和精神因素有关,且胃炎、胃溃疡、胃癌之间有一定关系.提出了人们应重视胃炎的防治工作,以减少胃炎及胃癌的发生率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人类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病虽然治疗药物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近几年来,报道麦滋林-S颗粒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疗效满意,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此药治疗慢性胃炎,并以三九胃泰冲剂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药物 麦滋林-S颗粒由日本寿制药株式会社与味之素公司提供每包含量0.67克。对照组药三九胃泰为深圳南方制药厂生产,每包含量为20克。1.2病例选择 18岁以上的较明显上腹痛、腹胀、嗳气及中上腹部压痛等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并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00例,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直接印片的方法,对376例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123例合并十二指肠炎)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可获得HP与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的关系。慢性胃炎HP的检出率49.4%,活动性胃炎HP的检出率81.7%(P<0.001),活动性十二指肠炎HP的检出率87.5%(P<0.001).结果表明,HP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及活动性十二指肠炎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痛,俗称“心口痛”、“胃气病”,或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食欲不振及吐黄色苦水等。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简便易行、节省开支而无副作用。现将既可治疗此症又有保健作用的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供患者试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0.3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上腹部胀痛、反酸、乏力、灼烧感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稍高于对照组7.69%(P0.05)。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施越 《世界博览》2021,(4):37-43
抑郁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一样,本身并不会致使一个人选择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逃离家人和亲朋好友.社会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加剧他们的病情,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抑郁症需要解放——需要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论它的病理,撕下偏见和标签,让患者像治疗一场漫长的慢性胃炎一样,有勇气去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不受主流医学思想的限制,开创性地证明了一种新发现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原因,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成为一种可治愈、不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为表彰两人的贡献,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授予他们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在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门诊患者,在常规内镜下发现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再转化为窄带成像模式进行观察,在选取部位进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比较.结果普通白光内镜下总病理符合率为71.3%,窄带成像内镜下总病理符合率为91.6%,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诊断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炎症伴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时,窄带成像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窄带成像内镜在慢性胃炎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率好于普通白光内镜,尤其对早期胃癌、上皮内瘤变等病变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