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气体污染物产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典型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产生浓度最高的区域是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其次是曝气池上空,最低的是格栅间。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也存在差异,尤以曝气池产生的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最高,其次是污泥脱水间和格栅间,浓度最低的区域为污泥浓缩池。依据相关恶臭和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物质、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可吸入人体上呼吸道和进入肺部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均占一定比例,存在一定的微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2.
采用SBR工艺用屠宰废水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对进出水的COD、氨氮进行监测,测量污泥特性。通过分离培养污泥微生物,对不同时期污泥菌群和菌落计数分析,结果表明:在驯化初期部分菌群被淘汰,驯化中、后期部分菌群适应废水,数量增加;驯化结束时,污泥中微生物组成基本稳定,细菌为主要菌群,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98%,含量均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水、出水、曝气池、污泥4种代表性样品进行四环素类抗性细菌筛选,并用PCR对抗性基因进行初步鉴定.在对污水处理系统中4类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后,筛选出抗性细菌9种(1S,1L,2R,2S,3Y,3L,4L,4T,4T1).进水、污泥、曝气池中抗性细菌相对数量较多,出水中较少.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存在四环素类抗性基因污染.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造纸废水污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污灌后土壤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提高、钠离子含量下降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絮凝沉降性能好、安全、无毒一系列等优点,对水中的悬浮颗粒、金属离子以及废水脱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效果,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因此研究和开发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B1,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理生化鉴定,并对其所产絮凝剂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种来源含菌种样品取自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和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1.2培养基分离培养基:蛋白胨10…  相似文献   

6.
在玉林市远郊-近郊-市区等不同城市化水平区内选取林地、草地和路边土几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对土壤中微生物状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从微生物的情况来看,从远郊到近郊再到市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微生物总量表现为远郊明显高于市区和近郊,近郊和市区的变化不明显.(2)从不同区域相同利用方式来看,林地、草地、路边土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变化比较明显.(3)从相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来看,市区细菌、放线菌变化比较明显,真菌变化不明显,近郊真菌、放线菌变化比较明显,细菌变化不明显,远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株绿脓假单胞菌对碱性孔雀绿脱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石狮某废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碱性孔雀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绿脓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aeruginosa).脱色反应条件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最适脱色温度为30℃,最适脱色pH值为6.0,有氧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较缺氧条件下好.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该菌对碱性孔雀绿处理28h后,脱色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8.
从某啤酒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了一株微生物菌株Z-1,分析了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及形态特征,测定了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该菌株的曝气池污水氮、磷含量.结果表明:该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生长较快,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弱,对废水中N、P去除较多,为筛选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的高效菌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曝气池表面泡沫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培养及细菌数量测定,确认福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暴发严重的泡沫是由于球杆菌大量繁殖所致.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泡沫产生菌是乙酸钙不动杆菌(A cinetobacter ca lcoaceticus).  相似文献   

10.
废水依赖性细菌及其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曝气池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发现利用不同水质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结果不同,其中细菌的数量差异较大,显示该类细菌对印染废水有一定的依赖性.选用不同染料通过常规法与增菌法分别进行脱色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增菌法可大幅度提高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株耐盐细菌的鉴定及其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皖北砀山盐碱地中分离到一株耐盐细菌,该菌在肉汤培养基上可耐盐至7%,在基本培养基上可耐至3%.革兰氏阳性杆菌,具芽孢,芽孢表面有明显纵状突起。孢囊膨大,周生鞭毛,接触酶阳性,65℃不生长,可以葡萄糖为底物产酸产气,G C含量为52.7mol%,根据以上特性,检索鉴定该菌为浸麻芽孢杆菌(B.macerans)并对其质粒进行了提取和消除实验,证明质粒大小约为t3Kb。耐盐性状与质粒关系不大.同时对菌体裂解物作了SDS—PAGE凝胶电泳,证实在高盐(5%)情况下比低盐(0.5%)情况下的电泳图谱多出一条蛋白质带.此外还研究了耐盐性与培养基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泰国木薯粉为原料、接种不同生产菌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得出试验结果和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NF2菌株优于泰国菌株,筛选到(3)、(5)为最佳配方,产酸均达16%,转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投加厌氧氨氧化污泥,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考察不同浓度Fe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10 d的连续培养,发现Fe2+可以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细胞合成并且增加其基质代谢,当溶液中Fe2+浓度为0.085 mmol/L(4.76 mg/L)时,氨氮转化率维持在90%以上;添加Fe2+可以增加厌氧氨氧化菌亚铁血红素含量.此时样品中亚铁血红素C含量达到0.143μmol/mg,是同期对照反应器的2.04倍.通过SEM电镜发现当Fe2+浓度为0.085 mmol/L时,厌氧氨氧化菌群结构与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浸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嗜热菌在12~55℃时可保持浸矿活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5~50℃,温度达到60℃时初始阶段还保持一定活性,但几天后菌浓度逐渐降低,种群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克隆文库分析表明:45℃和60℃条件下浸矿细菌主要为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Acidithiobacillus caldus,Sulfobacillus thermotolerans和Acidosphaera rubrifaciens,其中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菌所占比例较大,是浸矿过程中的优势菌种.60℃条件下浸出过程中还存在古生菌Ferroplasma cupricumulans,古生菌可以利用其他浸矿菌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生长.它们之间对浸出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可共同促进黄铜矿的溶解.  相似文献   

15.
民间草药西南委陵菜抗菌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板打洞法对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fuigens)的全草、根、叶的水煎剂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全草、根、叶的水煎剂对G-大肠杆菌、G-志贺氏痢疾杆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不同的入药部位对同一细菌的抑菌能力不同,作用的强弱与药液浓度的大小有关;同一入药部位对不同细菌无明显选择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有机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裹体中的流体可以作为原始地层流体,用来判别油藏流体注入早期油气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油藏形成初期流体的特性。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三套地层含油砂岩有机包裹体成分研究认为,包裹体中原油成熟度不高,主要反映源岩在低熟——成熟时期生成的原油,其源岩的原始母质是以陆源有机质的输入占绝对优势,与该盆地有机质为细菌、水生生物淡水藻类与经过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的认识不同,说明源岩在热演化早期主要是陆源有机质生油;浅层油藏形成初期油气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期的构造运动造成原油的蚀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油藏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方法繁多,为得到准确全面的群落分析结果,必须选取合适的方法。群落分析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从新疆陆梁油田注水井筛出的11株单菌,测定其16srDNA序列,制成包含7个菌属、9个菌种的混合菌液。应用基于PCR扩增的三种分子生态技术DGGE、T-RFLP、建立16SrDNA文库比较和分析了混合菌液细菌多样性。使用PCR-DGGE方法时发现,DGGE方法可灵敏地检测到序列1 bp的变化,能将不同菌株分开,但该方法经过切胶测序后的的目标序列较短,信息量不大且有时有一定误差,较适合用于定性对比;而用于菌群结构的分析时应结合其他方法。T-RFLP法可区分大部分菌属,但数据库不够完整,不能确定细菌群落组成;因此也不适合单独用在细菌群落检测中,可用作多个样品种群多样性的对比或结合其他方法对样品进行系统透彻解析。建立16srDNA克隆文库法成功鉴定到7个菌属8个菌种16SrDNA序列,更适用于油藏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采出程度对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影响,向不同采出程度的4组岩心中分别注入0.2倍岩心孔隙体积的接种有产表面活性剂菌、产聚合物菌的激活培养基。封闭岩心并置于油藏温度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10d后再次对岩心进行驱替,用平板计数法检测水驱过程中产出液的菌体浓度变化。同时将采取微生物采油措施的岩心的驱油效率与不接种菌的岩心的驱油效率对照,观察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发现采出程度不同时,驱替压力、菌体浓度、最终的驱油效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采出程度导致的原油组分、油水体积比、油水渗流能力等参数的变化共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和总量的积累,导致采收率提高的幅度随采出程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细菌和胶结液的利用率,并得到更好的土体固化效果,基于低pH一相注工艺,分析探讨低浓度细菌分次注入和高浓度细菌一次注入这2种不同的细菌注浆方法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积(MICP)技术固化效率的影响。通过水溶液、砂层过滤及砂柱固化试验,从CaCO3生成量、注浆窗口期和固化强度及均匀性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2种注浆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细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低浓度的细菌(OD为0.45,活性为3 U/mL)分次注入比高浓度细菌(OD为3.6,活性为24 U/mL)一次注入所生成的CaCO3总量更多,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一相浆液的pH降至4时,低浓度细菌不易絮凝,能够提供更长的注浆窗口期;低浓度细菌分次注入所形成的固化砂柱其CaCO3分布更为均匀,且强度更高,当CaCO3含量都为13%±1%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高浓度细菌一次注入时的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