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不同物料进行气流粉碎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要获得产品粒度的最佳值,加料量必须有一最佳值.制备的超微产品品质优良,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过热蒸汽气流磨和空气气流磨的粉碎性能进行了比较,并以过热蒸汽气流磨作了分级试验,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分级性能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流流量条件下,过热蒸汽气流磨粉碎产量是空气气流磨的5倍以上。通过选取合理的分级机转速、入口压力、二次风量、加料量等操作参数可控制成品料粒度和产量:分级机转速与加工出的微粉粒度成反比;蒸汽喷嘴入口压力越大,产品粒度越细,粒度分布越窄,最佳的喷嘴人口压力与物料的可粉碎性及粒度要求有关;加料量增大,成品料粒度有所减小,应注意加料速度及加料的连续均匀性;二次风量增大使分级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温气流超细粉碎法,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激光粒度分析探讨了神府煤田神木3 ̄-1煤的超细粉碎性能及表面结构。神水煤通过常温气流超细粉碎可达到物理上的均一性,并且使超细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与有机显微组分以解离状态存在,煤表面官能因含量普遍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磨料微粉加工中需将粒度分布控制在特定范围的要求,基于流化床气流粉碎、涡轮分级的特性,配置根据康达效应设计的惯性分级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了该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磨料微粉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B_4C粉末的气流粉碎及烧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流粉碎对B4C粗粉 (比表面积为 0 5 2m2 g,中位粒度为 2 0 4μm)进行粉碎实验 ,研究了气流粉碎次数对粉末性能、压坯密度和烧结密度的影响及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对B4C烧结密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当粉碎次数达到 3次后 ,可获得中位粒度小于 1μm的B4C超细粉末 ;经过 4次气流粉碎的B4C超细粉末 ,其比表面积为2 5 3m2 g ,中位粒度为 0 5 6 μm ;该粉末于 2 2 5 0℃无压烧结 1h ,其烧结密度为 2 0 7g cm3 ,达到理论密度的82 .5 % ,平均晶粒粒度为 5 0 μm .可见 ,气流粉碎能改善B4C的烧结性 .  相似文献   

6.
探讨粉体物料添加相应的粉碎助剂对超微粉碎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极少量的粉碎助剂,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气流粉碎中的粘壁堵塞现象,而且可以提高产量,改善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流式粉碎机制备超微板栗粉,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根据设计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速度三因素为影响板栗超微粉粒度的主要因素.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和建立了板栗超微粉粒度随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速度变化的标准回归模型,确定了板栗气流式超微粉碎最佳工艺:进料粒度为0.10...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流粉碎对B4C粗粉(比表面积为0.52m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对撞式流化床气流粉碎机的喷嘴结构、分级叶轮型式、加料口位置及底部结构等,阐述了该型气流粉碎机的结构型式及特点,为了克服设计该型粉碎机过程中的盲目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内径为200mm的对撞式流化床气流粉碎机的内腔气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内腔气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云图,描绘了粉碎机内腔流场的气流迹线,为对撞式流化床气流粉碎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低温粉碎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空气涡轮制冷机与流化床气流粉碎分级机组合的新型低温粉碎系统的性能特征。实验验证 ,该系统可以避免常规的液氮致冷 ,亦勿需将物料冷却到脆化程度 ,只需冷却至某一硬化状态 ,就能有效地将物料进行细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喷气织机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原理,控制系统以高档工控机为核心,配以多种功能模块,形成局部模块化和级联化体系结构,系统应用程序在DOS环境下操作使用,程度短,工作抗干扰性强,运动速度快,使织机整体性能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蒸汽直接加热给水的过程中,蒸汽经配汽管喷入水空间时,由于蒸汽泡的体积变化及蒸汽与周围水之间的湍流混合,在水空间内形成强烈的振动噪声.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不同结构的配汽管,在不同的水温和蒸汽流量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注A声级噪声主要受水温和蒸汽流量的影响,其中又以水温为主,蒸汽流量和A声级噪声间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旋流式低温送风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研制的一种旋流式低温送风口进行了空气动力、速度场、温度场及噪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旋流式低温送风口诱导效果好、阻力小、能耗低、噪声低、送风均匀、不结露,完全能满足低温送风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低温冷风射流对断屑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机械切削中采用低温冷风射流代替传统切削液不仅能起到有效的冷却和润滑作用,而且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弄清冷风射流下切屑的出流方式及特征,通过对45钢的干式切削和低温冷风切削对比实验,探讨了低温冷风射流对切屑折断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有效冷风压力和温度范围内,冷风射流能有效地扩大断屑区域,而冷风的吹入角度对断屑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射流吹入角度、冷风温度影响范围和冷风工作压力范围,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红枣收获后品质快速下降,探讨适合红枣的加工方法以便延长红枣的保藏期非常重要。探究了干制条件对红枣气体射流干燥特性的影响,以便提高干制红枣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获取干燥活化能,优选干燥模型。选用自制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设备干制红枣,研究风速(8.5、10.0、12.0m/s)、风温{60、65、70℃,变量[70℃(5h)+65℃(8h)+55℃]}对红枣水分比和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的影响,通过DPS数据统计软件对8个干燥模型(Lewis、Page、Modified Page、Wang & Singh、Henderson & Pabis、Approximation of diffusion、Logarithmic、Simplified Fick''s diffusion)进行拟合筛选。与大多数食品材料的干燥特性一致,红枣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干燥。温度对整个干燥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分扩散越快,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高。最高有效扩散系数为1.22133×10-9m2/s,所需最小活化能为10.39kJ/mol。使用8个模型进行拟合,研究发现Logarithmic模型的参数系数(R2)值为0.999801,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002913,卡方值(χ2)为9.332000×10-6,该模型为描述红枣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最优模型。温度与风速均对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有影响,在温度70℃(5h)+65℃(8h)+55℃,风速12.0m/s的条件下干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室内净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列试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系统地进行了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室内净化试验.期望反硝化过程的模拟试验结论,能够为利用地质环境净化系统控制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参数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热效率,并精准掌握等离子体束的实时能量,进而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氮化铝粉体等材料制备领域,基于自行研制的两路进气式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以实验方式实现对湍流等离子体束热效率在不同工作参数组合下的实时在线监测,并分析了其热效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热效率在保护气不变的情况下随主气的增大从51%增加到67%,而在主气不变的情况下,保护气的增大会使热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在其他工作参数相同的条件下,70 A电流下的热效率比100 A电流下的热效率高4%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从点涡的性质出发,研究了涡偶代替射流的可行性,推导了两射流合成的理论公式,并用实验测定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可靠性。该公式预测的纤维直径与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露天矿铲装作业点冬季作业时产生大量浓雾,影响电铲司机作业视线,导致铲装作业效率降低。考虑现场实际及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压风射流方式进行浓雾驱散。以某露天矿铲装作业点为研究对象,建立露天矿铲装作业点压风射流驱雾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压风射流风机出口风速、风机安装数量及安装角度对驱雾效果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压风射流驱雾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安装两台出口风速为39.7 m/s的压风射流风机且安装角度均内偏15°时驱雾效果良好。利用该方案进行了现场安转应用,驱雾效果明显,提高了电铲司机作业视线,能为露天矿铲装作业点冬季驱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了一套溶气气浮分离系统,并对影响净化效果的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证明,溶气气浮分离系统对养鱼水体的微型固体颗粒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能改变水体的pH值,增加溶氧;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液位高、溶气压力、气浮柱内的释气柱高度对气浮效果都有明显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因子是液位高度。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由0.6米时的16.13%、28.15%增加到1.2米时的54.47%、71.48%。通过调控参数因子,浊度去除率可达71.48%,COD的去除率为5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