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眼用内窥镜引导睫状体光凝术(E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36只眼),所有患者均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注药后3~7 d内再行眼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36只眼)中30只眼手术完全成功,3只眼为条件成功,3只眼为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67%.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值是(42.49±2.36)mmHg,经过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其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周(20.14±5.88)mmHg、1个月(18.81±6.14)mmHg、3个月(18.45±6.05)mmHg、6个月(17.60±6.23)mmHg.治疗之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测量的眼压值同治疗前眼压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少量前房积血、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及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是ECP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内窥镜引导行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析临床疗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对80.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对25.7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比较其视力和眼底评估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经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12.482,P=0.000)。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64,P=0.000;t=6.808,P=0.000;t=15.771,P=0.00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视力及视网膜相关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积累工作经验,规范护理配合流程,提高护理配合水平.方法:对血管源性眼底病患者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256例手术/1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结果:所有手术进行顺利,注射后除4例患者病情没有改善(与黄斑萎缩或瘢痕化有关)外,其余患者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眼内感染和出血.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随访依从性的执行情况明显提高.结论:做好玻璃体腔内注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有助于抗VEGF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正确认识,避免盲目治疗.提高患者日常预防保健和自我检测病情变化能力,医患关系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病变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PD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11眼行巩膜环扎术,其中8眼行硅油填充,15眼行白内障摘除。结果:术后三月随访26眼视力都有明显好转,4眼由于视网膜下出血及增殖膜,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PDR有明显疗效,同时也是目前治疗PDR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2-10,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5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促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4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 mg)治疗的20例(2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后1、2、3、6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对所有病例进行6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在20例(26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7±18.5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 MAR 0.82±0.63),CFT为(624.2±176.1)μm,注药后1周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随访9.8 mo,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两行有22眼(84.6%),稳定2眼(7.7%)。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每眼注射次数为(3.98±1.52)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明显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研究532激光光凝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治疗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酒泉市人医院治疗的12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网膜厚度、氧化应激反应(MDA、ROS、LHP)、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的BCVA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VEGF、bFGF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如MDA、ROS、LHP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这124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8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77%(120/124),有注射部位出血3例,一过性高压眼2例,前房炎症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5%。532nm激光光凝治疗DR可降低血清VEGF、bFGF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视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开展的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和一系列药物治疗给DR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文章对DR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预后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程度将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A组,CMT下降≥150μm)和疗效不良组(B组,CMT下降<150μm),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53例患者中A组36例,B组17例.A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数(P<0.001)、C反应蛋白(P=0.003)、总胆固醇(P<0.001)及甘油三酯(P=0.001)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其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改变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简捷易行的方法.本组17例(17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入C3F8 及术后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随诊4.5±2.1月.结果表明 17例中16例痊愈(94.1%),1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改用玻璃体切割术.此法简单易行,在冶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不影响视力,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3例已发生房角粘连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眼压降低、疼痛缓解;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2例,1例术后视力略有提高,是目前治疗较(?)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除了应用光凝、电凝及冷冻封闭裂孔外,采用巩膜垫压可提高治疗效果。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人脐带做为垫压物治疗视网膜脱离9例(10眼),疗效满意、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无感染,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致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对接受筛查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对ROP高危致病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完成筛查的219例早产儿中,21例(42只眼)发生ROP,占9.6%,其中阈值病变6例(12只眼),占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孕周、首次救治医院有无新生儿急危症监护室(NICU)、吸氧5 d、窒息以及贫血等6项高危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质量、孕周、吸氧5 d、宫内窘迫等4因素与ROP发生有相关性。结论:ROP的发生与孕周短、出生体质量低和吸氧时间长等各致病因素间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对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BCVA、PLT及CMT的影响。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眼)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4例(24眼)。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雷珠单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疗效、BCVA、PLT、CMT及舒适度。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与观察组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BCVA、PLT均明显上升(均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3例(12.50%)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8.3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在治疗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时疗效与雷珠单抗相当,两者均可明显改善BCVA、PLT及CMT,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激光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激光治疗,联合组:抗VEGF(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药安全性、治疗总有效率以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CMT、BCVA指标较接近,P0.05;治疗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CMT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CVA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更短,P0.05。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应用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可明显减小CMT,改善患者视力状态,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肽VIP-TAT(血管活性肠肽重组肽)对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向SD大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40nmol NMDA(2μL)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治疗组向玻璃体腔注射2μL不同浓度(10 pmol/L、1 nmol/L、100 nmol/L、10μmol/L)的VIP-TAT,NMDA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天用黑白箱装置对其行为学进行检测,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视觉行为的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评估每组大鼠视功能的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各组大鼠在暗室停留时间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够显著提高因NMDA损伤而降低的b波与明视负向反应(Ph NR)的振幅;HE染色显示:在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中,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有效增加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视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目.结论:NMDA诱导的SD大鼠青光眼模型中,VIP-TAT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为研究对象,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激光照射或单纯注射光敏剂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无显著影响(P>0.05);大鼠经各PDT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减小,前列腺指数明显下降,与动物模型组存在明显差异(P均小于0.01),说明光动力疗法对前列腺增生细胞具有杀伤和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