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化学结构三方面论证午餐肉呈色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秋季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指标含量变化,揭示其叶色变化与生理特征间的内在规律。【方法】以变色期的黄连木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参数、色素、渗透物质、全氮、全磷含量和关键酶活性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及分析。【结果】变色期黄连木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下降,花青素含量增多,叶片变为红色;黄连木变色期叶片中花青素与色相参数a*值、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质量比、花青素与叶绿素质量比、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花青素合成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全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黄连木秋季变色期叶片中花青素与叶绿素质量比及花青素含量在变色中期剧增是导致叶片变红的物质基础,可溶性糖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是影响呈色的关键因子,同时,变色期矿质元素氮和磷含量显著降低,共同促进花青素合成进而对叶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雯  张涛 《科技信息》2010,(19):I0252-I0252
翡翠的颜色有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有不同色调的绿色、白色、紫色、黑色等,次生色有不同色调的红色和黄色。原生色主要由致色离子和矿物组合致色。翡翠中的致色离子主要有Cr3+、Fe3+等。硬玉、绿辉石、钠铬辉石、钠长石、闪石等矿物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翡翠。  相似文献   

4.
显示器CRT呈色的转换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标准空间图像值与CRT呈色空间相互转换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模型,建立了转换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与校正。在计算机上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实际转换,得到了高精度的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5.
金华铁店瓷的釉色大量的是天青和蓝紫色乳光釉。地铁店类钧瓷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化学分析,发现MnO含量高于钧瓷,不含CuO。经过比较认为,金华铁店瓷釉的主要呈色元素为锰。  相似文献   

6.
广钧釉的组成与呈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石湾清代的两个广钧器皿,通过化学全分析和EDAX、DTEM、OM、穆斯鲍尔谱、DTA、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显微结构及呈色机理。证实广钧釉是一种石灰釉,而且属低温釉;坯体中含大量的游离石英;其是色是CU2+和釉中存在液-液分相的结果,分相液滴对白光散射符合瑞利散射条件,使釉显出带乳光性的蓝绿色调。  相似文献   

7.
用核技术研究古汝瓷的呈色和烧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差仪测量了各种颜色汝瓷釉面的反射光谱,用Moessbauer谱测定了釉中结构铁(Fe^2 ,Fe^3 )的相对含量和和各种釉色的主波长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汝瓷的呈机理和烧制技术,研究表明,天青汝瓷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的,粉青汝瓷是在中等不气氛中和稍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豆绿汝瓷在轻还原氛中和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有的尝试法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并用 FORTRAN 77语言分别为六方、四方、正交、单斜和三斜编写了指标化程序。改进的尝试法不依赖于任何一条线的存在,适用性强。在偶然或系统消光失去反射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指标化粉末衍射数据。本文用改进的尝试法成功地指标化了未知晶系的2,4-二硝基苯甲醚呈色物粉末晶体的 x 射线衍射数据,由指标化程序得到的晶胞参数用最小二乘法作了精化。对用作最小二乘法处理的衍射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判断,确保了求解的准确性。由 X 射线衍射数据计算得到的密度值与直接测量得到的数值一致。误差为0.21%,远远小于1.5%的允许误差,且算得品质因数为8.3,Δsia~2θ为0.00029,远小于0.0005,进一步证实了指标化结果的正确性,结论如下:2,4-二硝基苯甲醚呈色物属单斜晶系,晶胞大小为α等于13.3811(21)λ,b 等于10.8463(9)λ,c 等于10.4120(18)λ,β角等于115.826(15)°,β等于4,D_(0bs)等于1.5232,D_(cal)等于1.5250,空间群为 C_(2h)~1-P2/m 或 C_2~1-P2或 C_2~1-Pm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有的尝试法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并用FORTRAN77语言分别为六方、四方、正交、单斜和三斜编写了指标化程序.改进的尝试法不依赖于任何一条线的存在,适用性强.在偶然或系统消光失去反射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指标化粉末衍射数据.本文用改进的尝试法成功地指标化了未知晶系的2,4-二硝基苯甲醚呈色物粉末晶体的x射线衍射数据,由指标化程序得到的晶胞参数用最小二乘法作了精化.对用作最小二乘法处理的衍射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判断,确保了求解的准确性.由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得到的密度值与直接测量得到的数值一致.误差为0.21%,远远小于1.5%的允许误差,且算得品质因数为8.3,△sin~2θ为0.00029,远小于0.0005,进一步证实了指标化结果的正确性,结论如下:2,4-二硝基苯甲醚呈色物属单斜晶系,晶胞大小为a等于13.3811(21)A,b等于10.8463(9)A,c等于10.4120(18)A,β角等于115.826(15)°,z等于4,D_(ob??)等于1.5282,D_(cal)等于1.5250,空间群为C_(2h)~1-P(2/m)或C_2~1-P2或C_8~1-Pm  相似文献   

10.
热镀锌液中适量添加过渡元素并通过镀后冷却条件控制,可在热镀钢板或钢构上直接获得具有特定色彩的镀锌层,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工艺.从热力学角度理解热镀层呈色的机理与特点将有助于镀液组成的进一步优化.用Miedema模型、Tanaka关系式以及一些基本热力学关系研究了镀液中的主溶质元素或杂质对镀液各组元的过剩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镀后呈色特点与镀液中的溶质活度直接相关.溶质浓度和浸镀温度对镀层呈色的影响主要归咎于其对呈色溶质元素活度的影响.镀液中的杂质如Al和Mg以及呈色元素Ti对呈色的影响还与其对溶剂活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蓝黑墨水字迹褪变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黑墨水字迹色素成分鞣酸铁和没食子酸铁的形成、结构、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引起蓝黑墨水字迹褪变的内因和外因.同时,对传统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理论中蓝黑墨水字迹耐久性的归属提出不同看法,并提出不宜使用蓝黑墨水书写文件的建议及如何保护蓝黑墨水字迹档案文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发光动学观点论述电离气体变色发光的机理,从激发辐射的简化模型着手,研究在合适的变色发光介质中,利用控制电子能量产生选择性激发来实现变色发光。  相似文献   

13.
平均色差计算机配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E^2D65+E^2A→min计算机配色方法。实验表明计算机配色方法在不同的光源照明时色差趋于平均。  相似文献   

14.
进行色彩写生必须具有科学的光色变化观念,从客观物象当时当地的具体色彩实际出发,排除“固有色彩观念”的干扰,抛弃对“固有色”的盲目追求,以自然为师,努力表现一切被画物象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摄影测量和可见光遥感图像存在的曝光失衡、对比度低等缺陷及标准自动色彩均衡算法未充分顾及部分区域的色彩特征问题,本文基于模拟人眼视觉特性的非循环侧抑制模型和高斯分布函数,对标准自动色彩均衡算法进行改进。利用非循环侧抑制网络模型计算目标点的修正亮度值,由高斯分布函数选择高相关度的采样点,降低算法复杂度。使用标准自动色彩均衡算法和本文的改进自动色彩均衡算法对三幅存在不同色彩缺陷的图像进行对比实验,经本文算法处理的图像均值更合理且标准差和熵等重要参数均较原算法有所提升,其中标准差提高15%。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好的色彩均衡效果和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一带的矽卡岩铁矿为主要勘查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地质勘查,研究了水峪贯地区的矽卡岩铁矿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二长岩体与矽卡岩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矽卡岩铁矿以西冶岩体为中心,断续环绕岩体分布。岩浆岩主要为以狐偃山为中心的燕山期偏碱性杂岩体,岩性主要为二长岩。二长岩体为矽卡岩铁矿提供了成矿需要的热能、物质来源及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页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因此确定网页的色彩相当重要.本文从色彩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色彩设计在网页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色彩设计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8.
网页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因此确定网页的色彩相当重要。本文从色彩美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色彩设计在网页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色彩设计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幸坤勇 《科技信息》2007,(27):173-173,176
最佳的室内设计是形状、空间、冷暖、质地和色彩的和谐搭配,而色彩是每项设计所不可缺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色彩的重复、呼应、联系的搭配,可以加强色彩的韵律感和丰富感,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不杂乱,色彩之间有主有从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喷墨印花的后处理问题,研究了快速固色烘燥工艺.介绍了使用2只非接触式水分传感器作为传感手段,利用水分残余率作为控制参数,控制织物烘燥残余水分的控制原理.解决了用出口处织物舍湿率数值反馈控制车速的控制系统与PID的动态特性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无法得到良好配合的问题,易于控制,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温度容易控制,固色效果好的工艺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