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主动将诗歌这一文学体式纳入自己的小说作品中,意图将诗歌与小说结合起来,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小说的诗意化等重要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出现的成因,除了小说自身的需要,与小说作者的身份、才学、交游、所在文学团体、文学观以及诗歌羼入小说的文学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3.
谈谈《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成果甚丰。本文则结合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着重地论述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论述了《聊斋志异》的创作源流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对《聊斋志异》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余华《活着》的现代寓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的《活着》具有象征性;寄寓着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具有反复叙事、语言简洁的寓言文体特征。因此,《活着》是一部现代寓言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以写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著称,奇思幻想的情节、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美学理想,使得《聊斋志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鲁迅称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但是《聊斋志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它把人物故事、环境都升华到一种诗歌般的意境,令小说变得丰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禁闭》和《现实一种》都是寓言性的小说,注重从荒诞性的角度去开掘人的生存本相,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解剖。《禁闭》是萨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现实一种》是余华的短篇小说,它表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体验和孤独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分析他们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成就,从而获得其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小说多以农村为背景,他那些获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大都以农村题材为主。九十年代末期,莫言开始城市题材短篇小说创作,把笔触伸向城市,探寻城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虽然莫言的城市题材小说没有取得农村题材小说那样的辉煌成就,但他以《沈园》为代表的城市题材小说创作的尝试,显示了他拓展他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之外版图的努力,也是他始终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现。虽然莫言对于城市题材不如农村题材熟悉,但极具创造力的他采用寓言化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城市题材小说同样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沈园》就是他寓言化城市小说创作的尝试,采取迂回手法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思想,达到言在此意在彼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呈现出与传统小说不一样的面貌,无论是在具体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具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模仿了中国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圣宗遗草》或以寓言游戏笔墨,或藉鬼神影射人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激愤。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学们大多认同魏晋南北朝为小说的形成期。事实上,先秦韩非《十过》的篇章中巳具备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求。本通过分析史传、寓言与小说的关系,及其具备的小说三要素,展现《十过》中己具规模的小说笔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2.
英国硬科学小说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雨果·根斯巴克开创的美国派硬科学小说,在50年代达到鼎盛。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受到重创,其硬科学小说作品大都悲观、忧郁,描写天灾人祸。进入60年代后,随着新浪潮运动的掀起,硬科学小说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不同声音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大众对早已从万人瞩目的中心走向无人喝彩的边缘的小说文类的一种在意。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小说艺术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事实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媒介时代"的"信息人"的去人性化。而迄今在小说学领域仍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叙述学,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为了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叙事哲学的力量,从关于故事的小说诗学中寻找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与史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黑格尔与巴赫金都从这个角度探讨小说本质。二位学者的理论代表了小说与史诗关系不同的两面,一面是小说的历史,另一面则是未来;一面是对史诗的继承,另一面则是背叛。  相似文献   

15.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说的本来意义为理论基点,从文学自身发展和外部因素促发两个方面探讨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指出小说发展的一种路向一个人化叙事。  相似文献   

17.
《出了毛病》是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1974年出版的黑色幽默小说,是继《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后的又一佳作。小说主人公斯洛克姆通过对工作、家庭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恐慌、多疑、焦虑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表现了-3代美国中产阶级的自我迷失、精神苦楚、对社会的极度失望;通过对斯洛克姆生活的支离破碎的片断刻画,呈现了'-3时人们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8.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确认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独特能力,并将其发扬光大。根据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的观点,虚构故事的能力是让人类跃升食物链顶端的关键。为检验虚构故事的2个要素能否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智人,尝试基于虚构故事的2个要素,设计了"语意领会"和"未来成真"的决策情境题。结果表明,不合格智人的效标人群(服刑人员和药物成瘾人员)和合格智人的效标人群(正常人群)在2类决策情境题上的反应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虚构故事的能力作为区分智人合格与否的潜在行为标志物提供了数据支持,亦为虚构故事的能力作为智人的独特能力这一构想提供了先导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石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62-64
美国小说家丹·布朗(Dan Brown)凭着其新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一炮而红,成为美国文坛的新宠。着重从传统与后现代小说的特点出发,对《达·芬奇密码》的素材与主旨,叙事框架与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解密谊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达·芬奇密码》糅合了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与当代先进的高科技,虚幻与真实巧妙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极大满足了小说读者的阅读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为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虚构化理论和中西方海伦、涂山氏神话文本的故事流变,分析神话构形暗含的虚构“越界”行为,与虚构化行为的现代阐释之间的内在性联系及其赋有的理论意义.分析认为:其一,伊瑟尔的虚构化理论适合用来观察、审视和检测处于流变中的不同时期的神话文本;其二,作为艺术起源的神话,海伦、涂山女的故事流变,缘自于神话虚构所赋有的“越界”行为.概言之,神话虚构“越界”行为从属“不自觉的艺术方式”,然而这一源自于远古神话遗存的“艺术方式”却不断地“在每个时代产生回音”与生产着人类所需要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