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样方法对山西霍山红柄白鹃梅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计测了常见物种的重要值指标,并采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红柄白鹃梅群落划分群丛,计测不同群丛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结果表明:该群落共出现95种植物,隶属于39科77属,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显示了红柄白鹃梅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地面芽植物和高位芽植物是该群落的优势层片,反映了了本区夏季水热条件良好,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根据TWINSPAN数量分类结果,可将霍山红柄白鹃梅群落53个样方划分为13个群丛,D指数、H指数和J指数在描述群丛性质、结构和数量特征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米拉山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对米拉山东西坡10个海拔带的45个植物样方进行分析,同时对米拉山东坡与西坡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TS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进行了比较。TWIN-SPAN分类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植被可分为6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不甚对应,西坡植物被分为8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东西坡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差异很大,东坡植被自然带较高,西坡植被自然带较低且植被类型复杂;东西坡TSR的海拔梯度格局也有很大差异,东坡高海拔带TSR最高,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升高的趋势,西坡高海拔带TSR最低,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计测花坪银杉群落主要木本植物在样地中的重要值,并通过重要值计测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①花坪银杉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物种的重要值都比较集中,优势物种明显(银杉为47.92,变色杜鹃为63.93)。②银杉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均比较大,物种对群落中各种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充分。③银杉群落各主要木本植物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低,种群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程度不高;银杉群落中各主要木本间生态位重叠值低,各物种间利用生态资源能力差别大,生活型相似性低。④银杉群落目前处于顶级群落、物种间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种群更新非常慢,在发展中有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珙桐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生长的最适海拔高度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海拔1700 m的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500~1700 m是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含水量在3个土层深度上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样1500~1700m 3个海拔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1800 m和1850 m 2个海拔;淀积层、母质层土壤养分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只有淀积层有机质、腐殖质层含水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母质层速效氮和淀积层、母质层含水量甚至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以汉康陵封土四个坡向(东、南、西、北)和3个坡度(5°、10°、25°)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MS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分布(PSD)特征;并计算土壤PSD的分形维数(D值)和三种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土壤有机质、D值、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D值呈对数正相关关系,二者在各坡向表层土壤之间的变化顺序一致,表现为东坡西坡北坡南坡;前者在各坡向之间差异均显著,后者在东坡和西坡,西坡和北坡之间差异不显著;陵顶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表层土壤K_(诺莫)和K_(epic)值在各坡向的变化顺序分别为东坡西坡北坡南坡陵顶和东坡=西坡北坡南坡陵顶。有机质和D值随坡度的变化表现为西25°西10°、东5°东10°,而K_(诺莫)随坡度的变化顺序与之相反。可采用诺莫法和Epic方法进行古代帝陵封土遭受侵蚀的敏感性评价,相对K_(epic),K_(诺莫)在不同地形上的变化更显著,并可用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和D值对K_(诺莫)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为0.993。  相似文献   

7.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基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从山麓到山顶(海拔850~1550m)的21个样地数据,运用群落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ShanonWiener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Simpson生态优势度D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几种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变化.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H值与均匀度J值有减小,生态优势度D值有增大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运用5种β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各群落间的物种差异较大,相同种类少.  相似文献   

8.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主要种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山西霍山每50m海拔段作为一个样方调查区,作四个100m~2的样方。从山蔍海拔900m到山顶2354m,共作样方52个。将海拔作为一条反映水、热、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资源轴,将群落类型作为反映种群互惠、竞争关系的另一综合资源轴。选择该区12种乔木,15种灌木,计测其在两条轴上的资源选择性系数(L)生态位宽度(B),和乔木之间,灌木之间以及乔灌木之间的生态重叠值(O)。结果表明L值愈小,B值愈大,物种的资源利用能力愈强,生态幅度愈大,对某一资源的依赖性愈小,反之亦然。比较同一资源轴上的不同的L值和B值,可反映物种的优势程度和区分能力。相同生活型种间的重叠值既可作为反映种间生态学相似性的指标。也可作为判断种间有无竞争可能的参考。不同生活型种间重叠值的的大小则可作为判断种间依存和相似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家森林公园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稳定程度,采用浙江铜铃山45个样地数据对其不同林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毛竹针叶混交林、毛竹常绿混交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_W)和多样性阈值(D_v)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灌木层各指数之间差异没有乔木层明显,但毛竹林显著比其他林型低,草本层毛竹林和针叶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铜铃山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的S、H′和D_v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而草本层各指数与海拔关系均不显著;7个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明确关系,可能与各群落仍处于演替过程中后期阶段未发育至顶级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取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群落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段,设计11个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乌金山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度、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乌金山海拔950 m-1450 m之间,群落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乔木层为油松单优组成,外貌特征上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其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平缓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乌金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明显受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群落结构越复杂,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大,均匀度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流域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为危险度指标和9个干旱易损度指标建立塔河流域的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塔河流域干旱危险度、干旱易损性及干旱风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流域北部和西部地区的SPI3的干旱危险度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干旱危险度低;塔河流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SPI12的干旱危险度高。塔河流域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高于其他地区,其中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易损度最高。农业人口比重、总抚养比和因旱农业经济损失占GDP比重与干旱易损度的相关性最高。2)塔河流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女性与男性比、人口密度、文盲率、抚养比、农业人口比重、灌溉面积比重大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粮食产量低于塔河流域其他地区。3)塔河流域西部的干旱风险等级是最高的,其次塔河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干旱风险等级较高,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县市的干旱风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西部地区落后性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到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区位、自然条件、政策、文化教育等因素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大开放力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城镇化进程、政府部门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则是西部地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影响GNSS高精度定位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分析和掌握各因素对电离层变化规律的影响,有助于建立高精度电离层模型。为此,本文采用IGS中心提供的1999年~2015年电离层GIM数据计算南北半球不同经度圈的峰值不对称指数,分析其与太阳活动情况和地磁活动情况的相关性,并对单日电离层峰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表明:(1)峰值不对称指数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2)西半球峰值不对称指数与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大于东半球,但东半球和西半球峰值不对称指数与地磁指数相关性几乎相同;(3)除08:00 LT ~ 10:00 LT(Local Time) 赤道两侧不存在明显峰值外,剩余时段均有明显的峰值,且通常在12:00 LT ~ 16:00 LT 取得极大值。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香樟人工混交林中的邻体干扰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荆界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香樟(Cinnamomun camphora)人工混交林中,马尾松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马尾松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义为邻体,采取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马尾松生长速度和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香樟对马尾松以及马尾松自身对马尾松的生长均表现为竞争关系,其中马尾松的种内竞争尤为强烈.因此可以推断,此人工林群落演替的动力是马尾松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以及香樟与马尾松种间竞争所引起的他疏作用.马尾松种群最终将退出该群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青钱柳是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多用途树种。通过应用贡献率、置换重要值比较以及Jackknife检验等综合分析方法,评价制约青钱柳现代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可为青钱柳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83个青钱柳地理分布记录和8个气候环境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软件对青钱柳潜在适宜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划分适宜栽培区。【结果】采用MaxEnt模型预测青钱柳潜在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64±0.006。目前,青钱柳高度适宜分布区为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江西东部和西部、湖南东部和西部、贵州东部、重庆东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部; 随着未来气温的升高,青钱柳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结论】 影响青钱柳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包括年均温、季节温度变异系数和平均日温差,其中年均温为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早期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瑞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4,22(3):44-47
通过对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结构分析表明,退化群落属于自然恢复的早期,从草本群落阶段到灌乔林过渡阶段,种组重要地位发生变化,先锋种组重要地位由大变小,顶级种组变化与先锋种组的相反,次先锋种组和过渡种组则先增大后降低;群落层次增加,主要层由灌木层发展到乔木层,高度逐渐增高,径级增大,个体数量从灌草阶段到灌木林阶段增加,之后减少;灌乔林过渡阶段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低,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高。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6-2008年珠江三角洲1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14:00风场资料与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11个监测子站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数据,分析研究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珠江三角洲无论干湿季,北部、东部空气质量比南部、西部好,中部是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区域污染输送对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区域平均风速大于2.6 m/s时不会出现区域性空气污染,区域平均风速大于3.2 m/s时空气非常清洁;区域平均风速小于1.8 m/s时区域空气污染严重;风速介于1.8~2.6 m/s时空气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各年代、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点及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均较贫乏,全区平均密度不足1万,在纲或目分类水平上仅17类群.螨类和跳虫在11个样点中均为优势类群,且每个样点中均只有这两个优势类群.A/C值全区全年平均为2.04,明显大于1.4个季度中,冬季和夏季的A/C值较大,说明螨类对低温或干旱等不利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于跳虫.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均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灾情数据库中的统计资料,重建了1961—201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旱灾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我国的干旱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干旱的时间分布存在几个明显的高值区和低值区,旱灾严重年份大多分布在高值区内,旱灾较轻年份大多分布在低值区内.对旱灾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旱灾的空间格局存在东西分异,且以东部型为主.旱灾在不同省(市、区)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省份的旱情比较严重.另外,中国各区域旱灾的季节分布差异也很大,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发生春、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夏、秋旱,华南和西南地区多发生冬春连旱,青藏高原地区的干旱主要发生在5—7月和10月.  相似文献   

20.
对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地层与沉积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抓住了盐下层系储集体发育与分布这一油气成藏的关键,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气田(藏)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在盐下层系中,卡腊通—田吉兹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东部延别克—扎尔卡梅斯和扎纳若尔地区为较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西部和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的西南坡和西坡以及盆地西北部的乌津地区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