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建立高效粉葛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以不同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外植体等处理,研究其对粉葛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酒精30 s+0.1%升汞+吐温-80消毒8 min时,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可达83.33%。外植体的最佳取材部位为带芽茎段,其平均株高可达2.13 cm,繁殖系数为2。MS为最佳的基本培养基,繁殖系数为1.26;蔗糖浓度以30 g/L为最佳,其平均株高为1.69 cm,繁殖系数为1.55;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6-BA 0.2 mg/L+IBA 0.6 mg/L,其平均株高为3.13 cm,繁殖系数为3.17;最佳的继代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6-BA 0.6 mg/L+IBA 0.8 mg/L+KT 0.2 mg/L,其平均株高为1.86 cm,繁殖系数为3.44;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琼脂5.5 g/L+蔗糖30 g/L+IBA 1.0 mg/L,其生根率为100%,平均主根数达7.1根。通过组培条件优化,初步建立粉葛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苦丁茶(Ilexkudingcha)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外植体选择、繁殖系数、生根与移栽以及生产中污染问题,提出在秋季采摘的2年生苦丁茶实生苗上的幼嫩茎段作外植体,获无菌材料的得率最高。继代增殖的适宜配方为MS+6BA1.0mg/L~4.0mg/L+蔗糖3%~4%+琼脂0.3%,增殖倍数可达2.72~3.0,生产周期1.5~2个月。基内诱导生根后经蛭石假植再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无根苗直接下土移栽,相对成活率约75%,认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是防止苦丁茶组培苗生产中出现大量污染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石榴枯萎病(Pomegranate wilt)为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四川省攀西地区石榴上的一种新病害。对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甘薯葡萄糖琼脂(SPDA)、马铃薯甘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琼脂、石榴叶煎汁琼脂5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查氏(Czapek)固体培养基和2%水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不同温度和pH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6,最适pH为5。黑暗条件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结球白菜组培再生苗玻璃化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培养基组份和培养条件两方面对结球白菜玻璃化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激素浓度和琼脂浓度是影响结球白菜玻璃化的主要原因,在一定范围内,降低BA、NAA浓度、提高琼脂浓度,不会影响芽的分化率,却有利于正常芽的分化形成;而改用通气性好的一三角瓶或降低AgNO3浓度,对抑制玻璃芽的发生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枸杞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部分成分的改换,发现用普通白砂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重蒸水、回收琼脂代替实验用试剂级琼脂,并去掉肌醇,对枸杞分化苗的增殖、生根无明显影响,可大幅度降低枸杞组培苗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野生资源,以射干幼茎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显示,幼茎段培养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是MS+琼脂5.3 g·L-1+蔗糖38 g·L-1+2,4-D2.2 mg·L-1+6-BA 0.8 mg·L-1;愈伤组织分化无根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琼脂5.3 g·L-1+蔗糖42 g·L-1+NAA0.05 mg·L-1+6-BA 1.4 mg·L-1;试管苗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1/4MS+蔗糖10 g·L-1+琼脂5.3 g·L-1+IBA0.05 mg·L-1+IAA0.25 mg·L-1;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0.3%;定植成活率为96.0%。定植试管苗翌年正常开花结果,野生的射干的植物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兰州百合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兰州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对其进行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得到了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1)芽诱导培养基:MS+BA0.6mg/L+NAA0.2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2)增殖培养基:Ms+BA0.8mg/L+NAA0.05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3)生根培养基:MS+BA0.05mg/L+NAA0.8mg/L+琼脂7.3g/L+蔗糖30g/L,pH5.8.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前两种培养基上的繁殖速率较前人快约15d,第3种培养基与前人的相当,比其快2d.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基支持体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丽  丁义  王政  何松林 《河南科学》2010,28(6):677-680
在常规培养条件下进行大花蕙兰试管苗培养,培养基支持体采用琼脂(CK)、Gellangum、蛭石、蛭石与珍珠岩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和水草.结果表明:Gellangum和琼脂处理试管苗的株高、根数、根长等形态指标及地上部、根部、总体鲜干质量、叶绿素指标等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Gellangum和琼脂试管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试管苗的根系活力以Gellangum最高,其次,水草、琼脂(对照)处理的根系活力相对较低,但水草处理试管苗的其它测定指标均显著低于琼脂处理;对蛭石和蛭石与珍珠岩的混合物处理试管苗来说,其叶片气孔密度或气孔大小和面积显著高于琼脂外,其它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处理.Gellangum可以替代琼脂作为大花蕙兰试管苗的培养基支持体,但水草、蛭石、蛭石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1)的混合物不适于作大花蕙兰培养基的支持体.  相似文献   

9.
组培条件对油樟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外植体年龄、处理方式对油樟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及封口膜的透气性和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细胞分裂素(BA)浓度等因素对油樟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玻璃化苗少,污染少;玻璃化苗的数量随着糖分及琼脂浓度的降低、BA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封口膜的透气性与油樟苗的玻璃化关系不大.通过在培养基中适当调整蔗糖、琼脂、BA的浓度,可有效地控制油樟玻璃化苗数.  相似文献   

10.
L型菌的培养、药敏与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概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改感染性疾病。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献资料分析归纳。结果:综述了L型菌培养、药敏及其所改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现状。结论:血琼脂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可用于分离L型菌并保持传统的L型菌的特性,L型菌能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并对青霉素、磺胺等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以白花丹参不育变异品种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KT/NAA比例、活性炭添加及琼脂浓度对防治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5 mg·L-1、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琼脂浓度为0.8%时,白花丹参组培苗增殖系数较高,玻璃化率低,炼苗成功率最高。因此, MS+KT 1.5 mg·L-1 +NAA 0. 5 mg·L-1+琼脂0.8%+活性炭0.3%的培养基可以有效防治白花丹参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棉籽壳、稻草、锯末、麦麸、高梁、玉米、马粪、腐殖土、(活性碳)分别制成沸水浸提液,加营养液,琼脂为综合培养基;另以胡萝卜(DaucuscarotaL.var.sativaDC)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紫菜头(Betavulgarisvar.roseaMoq.)切条分别为天然培养基;对照培养基为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加琼脂和水。将其综合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棉子壳和稻草培养基能用于食用菌母种保藏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做生产或短期(三个月)保藏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尤为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3.
有斑百合叶片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红色顶生花有斑百合为试材 ,取其叶片进行组织培养 .在MS +2 4 -D 1 0mg/L+6BA 0 5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形成愈伤组织及鳞茎丛 .在MS +2 4 -D1 0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仅形成了愈伤组织 .在MS +6BA 1 0mg/L +IAA 0 5mg/L +蔗糖 30g +琼脂粉 7g上进行培养 ,不经过愈伤组织 ,直接在外植体上形成了鳞茎丛 ,经过诱导生根 ,长成了幼苗 ,幼苗长至 5cm左右 ,栽到蛭石与沙土的混合基质中培养进一步长成了植株  相似文献   

14.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荟(Aloe)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实验,研究了激素对不定芽诱导、试管苗繁殖、试管苗生根等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栽培基质进行了筛选。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对芦荟不定芽诱导效果最佳,对试管苗增殖率最高的培养基一致,均为MS+6-BA4mg/L+NAA0.5mg/L(pH5.8~6.0,食糖3%,琼脂0.8%),芦荟试管苗月增殖率为19.60倍,年增殖率可达6400万倍,在芦荟生根培养中,1/2MS+IBA1.5mg/L+活性炭0.3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较好,最佳栽培基质为河沙。  相似文献   

15.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花粉离休培养的重要环节.10种培养基培养结果表明,以Ca(NO_3)_20.03%,MsSO_40.02%,KNO_30.01%,硼酸0.01%,蔗糖15%,琼脂1%的配方更为适宜,可使玉米花粉的萌发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对Stenotroph-omonas sp.NTa发酵产琼胶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动态规律,并利用薄层色谱和MALDI-TOF MS进行酶解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在琼脂、酵母浸膏、CaCl2、MgSO4·7H2 ...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广西涠洲岛礁栖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挖掘海洋真菌资源,旨在筛选发现潜在的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的菌株。研究首先采用稀释分离法从采集的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真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然后采用大米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单一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利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等方法分析菌株提取物中代谢产物的丰富度,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MRSA活性初步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海洋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主,其中A.terreus MF01、A.flavus MF07、T.asperellum HP01、Fusarium equiseti HP08和A.unguis HP17等菌株具有丰富的代谢产物及抗MRSA活性。本研究发现的菌株MF01、MF07、HP01、HP08和HP17具有潜在的抗MRSA活性,为后续开展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用4%的琼脂溶液作为水相,环己烷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分散法制备了琼脂微球,再通过化学交联法固化.用DEAE-HCl修饰了微球表面的电荷密度,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改性工艺,最终制得细胞培养用琼脂微球.通过对比研究了Cytodex1微载体与琼脂微球的表征及细胞培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改性工艺为:加入微球2倍体积4.5 mol/L的Na OH溶液,再加入微球2倍体积2.5 mol/L的DEAE-HCl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60℃,密闭反应4 h.最终制得琼脂微球表面电荷密度为4.00 mmol/100 g,与Cytodex1微载体的4.05 mmol/100g几乎相当.静置培养时,四种细胞在两种微球上的贴壁率和伸展性各有优劣.悬浮培养BHK-21细胞时,Cytodex1微载体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空球"现象,而琼脂微球表面细胞较均匀地伸展.培养至120 h时,两种微球表面的细胞均达到4.5×107cells.继续培养,Cytodex1表面的细胞数开始下降,而琼脂微球表面仍增殖至168 h时才开始下降.综上所述,自制琼脂微球具备作为细胞培养用材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无机盐、琼脂和NAA对黄独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结果MS的无机盐、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以及0.5mg/L NAA与2 mg/L KT组合对黄独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结论本实验结果为黄独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应用组培技术批量生产优质苗木,以大樱桃优质矮化砧木吉塞拉作为试材,在组培中采用对比试验对如何获得较好的无菌外植体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对分化配方和生根配方进行选择,采用多因素对比试验对室外驯化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材料应在温室自然光条件下培养,以0.1%升汞 0.1%升汞的灭菌方法较为适用;通过正交实验并于生产中验证得到的较佳分化配方为MS IBA 0.3 mg/L 6-BA 0.8mg/L 白糖30 g/L 琼脂7 g/L,生根配方为MS IAA 0.3 mg/L IBA 0.3 mg/L NAA0.3 mg/L 白糖20 g/L 琼脂6 g/L;采用温室控制光强并保持瓶苗密封处理的生根条件可以提高苗木的驯化成活率.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达到了年批量生产30万棵吉塞拉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