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是我国已有风景区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该文分析了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并将它与我国其它著名丹霞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景观质量评定,指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开发方向和形象定位,最后提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与游览价值、旅游开发价值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价。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景观单体评价和园区综合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溶洞(群)、泥盆系岩相剖面等地文景观以及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商号等人文景观资源单体等级较高,优势明显;三个园区均为二级景区,其中,柞水溶洞—泥盆系岩相剖面园区分值最高。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园区旅游资源特色,对各园区的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桐柏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参考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简要论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对其科学意义、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认为河南省桐柏山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很多,发育典型、系统,分布比较集中,是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发展演化过程中留下的重要地质证据,对揭示桐柏山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大意义,同时也是美学价值很高的观赏景观,相关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众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很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多景区的特点,综合地质遗迹分类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构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实现地质公园单个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并分等定级;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景区不同等级景观占比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价值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级景点在十八月潭、大坝和诺水河景区分布最多,Ⅱ级、Ⅲ级和Ⅳ级景点主要分布在桃园景区;综合价值最高为十八月潭景区;地质剖面、构造地貌、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平均价值高于公园的平均得分;各个景区间、各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平均价值水平差异明显.评价结果可为确定地质公园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各个景区各类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基于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调研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安徽省非遗项目涵盖到名录中的全部10种类型,传统技艺类占比最高;(2)安徽省两级非遗项目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典型的强集聚型分布特征;(3)安徽省国家级与省级非遗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分别形成了“一核多团”与“一核两带”的分布特征;(4)在安徽省非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价值、资源稀缺与独特性等指标权重排序靠前,是影响安徽省非遗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5)安徽省非遗综合评价值为2.715 5,旅游开发价值较高,但非遗的社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较快,旅游景观认知评价体系越来越引起理论研究的关注。通过对陕西省韩城市主要景观的游客认知进行调查,综合运用AHP方法分析调查数据,建立多因素景观认知评估模型,分析旅游景观认知水平,为旅游景观规划保护提供更多视角,丰富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韩城旅游景观迫切需要挖掘旅游市场需求,保护传统特色的文化遗产,提高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的认知和影响力。对韩城旅游景观的认知评价研究,成为提高旅游景观开发与管理等环节的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岭南走廊是历史上南北交流的必经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已开始形成,走廊沿途遗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运用"文化线路"这一世界遗产保护理论,使单个的遗产串联起来,有助于把过去对文化遗产的单体保护和聚落保护提升到整体性的保护层次,可更有效地保护和提升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是古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文中以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演化成因及主要特征为基础,依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地质遗迹评价标准及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对青海省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进行定性、定量及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分为4大类,11亚类,共计有50处核心地质遗迹景点,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4个,省级地质遗迹景观41个,配套性景观5个。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泛、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地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永泰庄寨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从自然生态、建筑价值、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选取14个主要评价指标,并结合Yaahp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和建筑价值对福建永泰庄寨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影响较大,随指标层变化比较灵敏的指标分别是建筑历史年代、植被覆盖率、水文条件、交通可达性.最后,对相关评价因子开展叠加计算,根据最终得分进行5个类型的划分,得到永泰庄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综合评价图,并针对各庄寨景观资源特点和差异性,提出分级保护与利用建议措施,以期为永泰庄寨的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对象的中、英文文献,从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和多技术综合测绘等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模型等三维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园林文化遗产对象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和相关案例。笔者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古建筑、古遗址等对象上收获颇丰,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足以证明其应用具优势,且将成为必然趋势。三维数字化测绘方法上,近景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各有千秋,利用多传感器的综合测绘方法能够克服单一技术和仪器的局限,是园林文化遗产数据获取的理想方法;三维信息管理方法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园林信息模型等概念将成为园林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研究热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乃至风景园林学科,将向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储存和信息管理、维护、更新、分析,对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晋中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着晋中社会发展历史,有着多重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正渐趋消亡。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需要地方民众及地方政府、地方学者、精英人士共同参与,把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出现了偏重遗产的地质学、生态学等科学价值的趋势。中国具有突出的地质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建立“地质遗产”这一专门概念,进一步加强中国地质遗产的研究,对于未来中国更有成效地申报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了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的自然遗产、地质遗址、地质公园等相关概念,提出“地质遗产”的概念。中国有许多文化遗产直接依托于具有较高地质学价值的环境地质本底之上,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以文化遗产占据绝对数量的欧洲国家。考虑到这一特点,作者提出了中国一类特殊的“地质本底文化遗产”,将其作为中国地质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四川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有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处于濒危的状态.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巴蜀文化的精髓,在发展四川的特色旅游的同时,对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来保护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八旗文化,向上连接着清代皇家文化,向下与清代北京市井文化相互影响、交融,其独特的魅力是北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北京文化遗产中的八旗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统计、深入研究北京现存物质文化遗产中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存量与空间格局.提出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概念与分类标准,统计、分析各类遗产地的数量及相互关系.本文在北京八旗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空间布局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心城区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布局.分析北京城区与郊区现存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区,提出区域文物保护与文化开发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八旗文化遗产格局在整个北京文化格局中的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拥有悠久的采石历史,因而留下众多的采石文化遗迹.分析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鲜明的地域性与鲜活的民间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地质遗迹、文物古迹与工业遗产三位一体性.介绍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旅游开发情况,指出了其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采取的合理旅游开发策略,以利于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民族体育与传统节庆密不可分,均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文化空间保护着重强调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全面有效保护我国民族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动民族体育及其节事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关注、研究和保护.为保证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持续良性发展,必须注重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原真性表达,提升民众参与性与认同感,并培育民间社会组织与民族体育社团.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情况总体较好,说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藏青年人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从知识水平来说,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主要偏重于浅层次的感性认识阶段,缺少理性层面的理解。应该发挥西藏大学生的本土优势,在西藏高校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提升西藏大学生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水平,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藏族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其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结果显示,工布响箭文化在林芝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保护,但随着西藏社会的变迁,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的传统器材逐步被现代新型合成材料所替代;生计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变使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不复存在,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后备人才的匮乏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均对工布响箭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传承保护是此博弈的最严格优策略均衡解。文章提出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资源作为中介,使学校成为工布响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阵地,使学校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