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氧化石墨烯(GO)、醋酸铜、醋酸钴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复合载体GO/CuCo_2O_4,再通过浸渍还原法成功地将Pd、Pd-Bi纳米粒子负载到GO/CuCo_2O_4载体上,并用于碱性介质中乙二醇(EG)的电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PdBi@GO/CuCo_2O_4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优于目前商用Pd/C和单Pd负载型催化剂,其正向峰电流密度达到122. 7 mA·cm~(-2),是商用Pd/C (29. 57 mA·cm~(-2))的4. 1倍.这种优良的电催化性能归功于载体GO/CuCo_2O_4为双金属负载提供独特的骨架结构,以及Pd-Bi纳米粒子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而且,氧化石墨烯引入到CuCo_2O_4中有利于增强电子转移和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这种新型催化剂的制备为发展高效Pd基电催化氧化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提供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2/Ni3S2@NF异质结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电极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表面粗糙的核壳MoS2/Ni3S2异质结均匀紧密地分布在镍网(NF)表面.在1 mol·L-1的KOH电解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计时电位和计时电流等方法对电极的电催化析氧(OER)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驱动10 mA·cm-2电流密度,仅需134 mV过电势;其Tafel斜率为55.2 mV·dec-1;经过15 h计时电位测试,电流密度保持率高达93.5%.在300、400、500 mA·cm-2电流密度连续测试45 h的结果耐久性表明,MoS2/Ni3S2@NF具有较好的大电流密度工作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NaBH4还原法分别制备了不同载体CeO2、活性炭(AC)和石英砂(SiO2)的负载型Pd基催化剂。采用Zeta电位、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利用高活性Pd/CeO2催化剂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进行液相加氢脱氯反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载体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其中Pd/CeO2催化剂具有高等电点、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以及Pd颗粒高分散度的活性特征;Pd/CeO2催化剂对2,4-D的脱氯效果随Pd负载量增加而增加,随pH值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d/CeO2催化剂对2,4-D的加氢脱氯反应符合Langumir-Hinshelwood模型,表明2,4-D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且Pd/CeO2对不同的污染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液相加氢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铜基催化剂电还原CO2的催化性能,以氮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 NTA)为添加剂,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还原CO2制备多碳(C2+)产物的选择性和活性.在–1.26 V vs. RHE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时,乙烯(C2H4)和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aradaic efficiency, FE)分别能达到44.0%和61.6%,此时总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为12.3mA·cm–2.此外,在NTA的作用下,运用电沉积法制备的Pd和Zn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还原CO2为CO的性能,表明NTA作为添加剂在电沉积法制备金属催化剂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聚乙烯(PE)隔膜上引入三氧化钼(MoO3)和溴化锂(LiBr)涂层制备LiBr/MoO3/PE多功能复合隔膜,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和充放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涂覆修饰层后的LiBr/MoO3/PE隔膜对Li金属负极稳定性和锂硫(Li-S)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Br提高了多硫化锂(LiPSs)的溶解度,MoO3层对LiPSs具有化学吸附作用,可提高活性物质S的利用率,并抑制Li-S电池的穿梭效应;以LiBr/MoO3/PE为隔膜的Li-Li对称电池在0.6 mA/cm2的电流密度和1 (mA·h)/cm2的容量下稳定循环时间为1 600 h, Li-S电池在0.2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1 229.2 (mA·h)/g, 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比容量为628 (mA·h)/g.  相似文献   

6.
通过无水氯化钴和硼氢化钠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晶CoB粉末,系统研究微观结构及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表明,纳米晶CoB粉末在1.0 mol/L KOH碱性环境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280 mV,Tafel斜率为75.89 mV dec-1,该值优于商业RuO2的过电位323 mV和Tafel斜率108.09 mV dec-1,表明纳米晶CoB粉末具有良好的析氧活性。该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软模板法制备得到两端封闭的中空管状聚吡咯(PPy-NTs),以其作为前体经过不同温度高温碳化得到含氮碳纳米管(N-CNTs),负载钯金属制备得到了Pd/N-CNTs电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对甘油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中,Pd/N-CNTs(800)对甘油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最优.Pd/N-CNTs(800)中N-CNTs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管状结构,形貌较均一;钯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N-CNTs载体上,平均粒径2±0.2 nm.其对甘油氧化的峰电流值为2.08 A·mg■;在-0.1 V恒电位下1 800 s时的稳态电流值为0.59 A·mg■,是Pd/C催化剂的2.15倍;表现出了良好的甘油氧化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以nAl2O3∶nDPA(二正丙胺)∶nP2O5∶nSiO2∶nH2O=10∶10∶10∶0.2∶43制备了SAPO-11分子筛,使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金属Ni改性SAPO-11分子筛.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和NH3-TPD对SAPO-11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理化性质的表征.在400℃,3.5 MPa, 2-甲基萘(2-MN)重时空速(WHSV)为0.5 h-1的条件下,考察了负载Ni不同量的SAPO-11分子筛催化剂的烷基化活性.结果表明,2%Ni/SAPO-11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选择性及2,6-/2,7-DMN比(即2,6-二甲基萘(2,6-DMN)和2,7-二甲基萘(2,7-DMN)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7 h后,分别可以达到46%和2.04.SAPO-1...  相似文献   

9.
NH3作为一种储氢燃料可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文章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0.5Sr0.5Co0.8Fe0.2O3(BSCF)和BaZr0.1Ce0.7Y0.1Yb0.1O3(BZCYYb)钙钛矿材料,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结果表明两者均呈现单一的钙钛矿相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Ni O-BZCYYb|BZCYYb|BSCF单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在NH3气氛中,单电池在700℃有最大的功率密度(426 mW·cm-2)。电池稳定性通过在700℃时的长期放电测试情况来反映,结果表明单电池在700℃、313 mA·cm-2的条件下可以持续放电95 h,说明电池的稳定性较高。以上结果证明以NH3为直接燃料的H+  相似文献   

10.
调控催化剂形貌和结构,优化表面特性,是提高催化性能的重要策略.通过水热合成铜钴双氢氧化物(CuCo LDH)前驱体,再经高温热解制得交叉连接片状CuCo2O4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粗糙表面和片层间隙有利于电解质的充分扩散吸附;其表面O缺陷能调节相邻金属位点价态,并能提高导电性,适合用于电化学催化.优化元素组成所制备CuCo2O4-1具有良好碱性析氧反应(OER)催化活性,在1 mol·L-1 KOH电解质中,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的过电位(η)为362 mV,OER塔菲尔斜率为112.2 mV·dec-1,经过50 h的计时电位测试,η保持稳定,也显示出良好催化稳定性。为碱性OER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孔碳(C)的限域作用制备了铌(Nb)氧化物-碳复合载体负载铂(Pt)作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该实验在多孔碳中形成铌氧化物和单质铜(Cu)的混合物(Nb OxC@Cu),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金属铜置换铂离子最终形成多孔碳/铌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Nb OxC@Pt),并进一步探究了该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b OxC@P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性能,其半波电位为878 m V,比活性为0.49 m·A·cm-2,明显高于商业Pt/C催化剂.此外,该实验还发现在氢氩混合气中预处理样品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实验将新型结构的多孔碳/铌氧化物作为载体应用到电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开拓学生对电催化基础材料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Mg3Sb2材料是优秀的中温区热电材料,具有极低的热导率,然而其载流子浓度偏低。通过机械合金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n型Mg3.2Y0.05Sb1.5Bi0.5Teδ样品,并研究了其热电传输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位掺杂元素Te可以进一步提高阳离子位掺杂的Mg3.2Y0.05Sb1.5Bi0.5材料的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浓度从5.02×1019 cm-3增加到9.76×1019 cm-3,接近理论预测的最佳值,同时功率因子也从10.89μW·K-2·cm-1提高到15μW·K-2·cm-1.此外,Te元素进入晶格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也有大幅的降低,从0.92 W·m...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ZrO2和不同比例TiO2-ZrO2等载体,超声波浸渍负载一定量的Ce-Mn活性组分.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BET)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的氨气低温催化还原NOx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ZrO2(3:1,摩尔比)载体为介孔材料,颗粒粒径较小且高度分散,比表面积高达151 m2·g-1由于Zr4+取代Ti4+掺杂进入TiO2晶格内,导致其晶格畸变,抑制TiO2晶型转变,获得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加之活性组分以无定形态存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e3+/Ce4+氧化还原电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活性.在550℃下焙烧的催化剂10%Ce(0.4)-Mn/TiO2-ZrO2(3:1)的活性最高,其在140℃、体积空速67000 h-1的条件下,NOx的转化率达到99.28%.140℃时单独通入体积分数为10%的H2O以及同时通入体积分数为10%H2O和2×10-4SO2,催化剂显示出较强的抗H2O和SO2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处理及电化学沉积,在集流体泡沫镍上原位生长出NiCo2O4@PANI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泡沫镍上均匀分布着表面粗糙的纳米棒阵列,这种结构有利于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与反应;PANI(聚苯胺)的包覆增加了NiCo2O4的导电性,降低了载流子传输的活化能,因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2 307.15 F·g-1.当电流密度提升到20 mA·cm-2后,比电容的保留率为78.13%.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2 000次后,比电容保留率为85.46%.测试结果证明该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金属硫化物作为催化剂材料具有高稳定性、金属边缘活性和硫空位的协同效应等特点,特别是对二氧化碳(CO2)电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望成为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鉴于此,综述了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分别归纳了第四周期、第五周期及第六周期中主要的金属硫化物电催化CO2还原反应的性能、还原产物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特别分析了金属硫化物中S组分调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实现更高效的电催化CO2还原转化过程.此外,总结分析了目前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并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交换逆负载法合成了以氧化铝和氧化铈为载体的高分散镍基催化剂,通过溶度积的(Ksp)驱动将Ni负载在氧化物载体上,得到了用于甲烷干重整的高分散催化剂.采用XRD、TEM、N2物理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催化性能,研究了催化剂中CeO2含量对甲烷干重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eO2含量时(Ce质量分数为3.4%),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产物H2/CO比约等于1,反应后催化剂活性金属轻微烧结,积碳最少.  相似文献   

17.
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特别是用于碳上铁氮(FeNC)材料的催化剂,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广泛应用是一个迫切需求。然而,传统铁氮位点在酸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较差,严重阻碍了其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限域的小分子合成策略,大规模合成了具有一氧化氮(NO)基团轴向修饰的FeN4 (表示为NO-FeN4)。得益于NO基团的强吸电子效应,与传统的FeN4样品相比,富含电子中心FeN4位点表现出超高的ORR活性,具有三倍高的质量活性(0.85 V时为1.1 A·g-1),以及全四电子反应选择性。此外,用所制备的电催化剂组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也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峰值功率密度(>725 mW·cm-2)。这项工作为合理设计用于氧还原的先进M-Nx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元正极材料因比容量高、成本低和较为环保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但其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较差。通过固相包覆法制备了纳米Al2O3以及LiAlO2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包覆均在保持正极材料结构的基础上成功形成了表面包覆层。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的Al2O3包覆时,其初始放电容量从原始材料的159 mA·h·g-1提升至162.57 mA·h·g-1,循环35次的容量保持率由74.38%提升至94.89%;用质量分数为3%的LiAlO2包覆时,初始放电比容量提升至164.85 mA·h·g-1,前35次的容量保持率较未包覆材料均有所提高。此外,经包覆后正极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有所提高,电压衰减和电化学阻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的电学性能,采用常规烧结并在ZnO压敏电阻中掺杂预先合成的BiSbO4和Zn2SiO4,研究不同掺杂比例对ZnO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电学性能、通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压敏电阻在掺杂BiSbO4和Zn2SiO4后,能够有效抑制ZnO晶粒变大,晶体结构变得致密均匀,致密性有所提高,有效提高压敏特性和通流能力.BiSbO4和Zn2SiO4掺杂比例为3∶1的样品综合性能比较优异,样品的致密度为5.58 g·cm-3,压敏电位梯度达到425 V·mm-1,非线性系数为70,漏电流为1.2×10-7 A·cm-2,能量耐受能力达到334.21 J·cm-3,残压比为2.5.  相似文献   

20.
以高软化点石油沥青原料制备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锡、铈氧化物制备SnOx-CeOx/PSAC系列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在低温下的脱硝性能,并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eOx/PSAC催化剂中添加SnOx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增加,但随着金属担载量(质量分数)增加,脱硝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n、Ce担载量分别为5%和13%的SnOx-CeOx/PSAC(以Sn(5%)Ce(13%)/PSAC表示)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硝活性,在该催化剂条件下,100~300℃时可得到最高的NO转化率(98%)。添加SnOx后,CeO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得到提高,由于Sn4+替代Ce4+掺杂于立方相CeO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因而催化剂的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