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金属硫蛋白对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T-Ⅲ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研究MT-Ⅲ是否对谷氨酸和Aβ引起的神经毒性有保护作用.MTT法和PI-Hochest(33342)双染色法分析细胞成活显示,MT-Ⅲ的表达能有效地提高谷氨酸和Aβ处理后的神经细胞相对成活率,并在由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中阻碍CDK5/P35中的P35向P25裂解而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以神经胶质细胞为细胞模型,观察铅离子暴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存活率和凋亡,并采用UPLC QTOF液质联用技术测定铅离子暴露的神经胶质细胞和正常细胞代谢物水平。结果显示:10 μmol/L 铅离子可引起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比例上升;多达973个潜在代谢物水平变化大于1.5倍(在P<0.05时);主成分分析显示铅离子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具有显著不同的聚类趋势;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铅离子显著改变神经胶质细胞中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盐代谢、抗坏血酸/醛酸代谢、丁酸盐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多个涉及氧化还原等功能的重要代谢通路。铅离子生物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可为缓解铅毒性药物研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照是生物体最常见的环境暴露因素,对生物体可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记忆及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光照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学习、记忆、情绪的调节,并影响生物体的众多相关行为.关于光照调节学习、记忆、情绪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志愿者和患者为主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此外,以动物模型为主的研究,则重点关注了光照影响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代谢改变、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生物大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变化等,以及光照对神经环路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光照对生物体的影响是系统的,其生物效应也是多方面的,然而由于神经系统是生物体最为重要的调控体系,光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光照对学习、记忆和情绪的影响,并简述其涉及的神经系统相关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由多因素作用导致的肠道急性炎症性疾病,是早产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以往的研究认为,细胞凋亡是NEC中肠上皮细胞最主要的死亡形式。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及铁死亡(Ferroptosis)等非凋亡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也可能参与到NEC的发病机制中,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的信号调节通路不同,可能会相互影响或存在共同的调节机制如细胞广泛凋亡小体(PANoptosome)等。本文综述了非凋亡形式的不同类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及其信号调节通路,以及其在NEC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NEC诊断生物标志物或防治的新靶点,以期为临床NEC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它是真核生物所独有的.与细胞坏死不同,它是一种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发生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凋亡作为调控细胞生死的重要方式,在生命体中通常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不论过量的凋亡还是过少的凋亡都会引发疾病,有时甚至导致机体的死亡,肿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种平衡是受到一系列核酸和蛋白严密调控的,其中包括抑凋亡的IAP家族分子、促凋亡的caspase分子以及具有多种功能的Bcl-2家族分子和p53分子,甚至包括目前备受关注的非编码RNA等.它们通过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精细地调节着细胞生死的平衡,对于这些分子参与的调控细节的研究正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揭示其中的机制不仅对于了解细胞的生理行为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了解生命的起源以及寻找更为有效的疾病治疗途径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g)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神经凋亡调节转化酶-1(neural apoptosis—regulated eonvertase1,NARC-1),PCSK9主要在肝脏表达,它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从而调节胆固醇代谢。另有研究表明,PCSK9还参与细胞的凋亡,影响神经系统的分化和发育,并与炎症过程及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研究PCSK9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对于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PCSK9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究香芹酚在神经细胞中对于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首先,应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其次,将药物CA作用于处理后的PC12细胞,用MTT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最后,在光镜下观察CA对于细胞突起的影响.另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用神经生长因子作为阳性对照,进一步研究CA对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发现:浓度400μmol/L H_2O_2能明显地诱导PC12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导致神经突起短缩;而浓度0. 01 mmol/L的CA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使神经突起延伸,对神经元细胞突起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A可保护神经细胞损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治疗老年性痴呆(AD)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用Aβ25-35诱导分化成熟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Annexin-V法、脱氧核糖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蛋白质杂交技术研究加入Aβ25-35培养的以及Aβ25-35和bFGF共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Aβ25-35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发生降解,出现胞浆浓缩、凋亡小体形成等;而Aβ25-35和bFGF共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则能缓解这种形态学上的变化,细胞凋亡率减少,Bcl-2的表达量上调而Bax表达量下调.结论bFGF能抑制Aβ25-35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双酚A(bisphenol A, BPA)及其类似物作为聚碳酸酯的主要合成原料, 一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其环境分布及人体暴露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 为评估环境中BPA 类物质的毒性效应, 采用MTT 比色法检测了7 种BPA 类同系物对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缺失乳腺癌细胞MCF-7(ER–) 增殖活性的影响. 通过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露出率评估了目标物对MCF-7 细胞膜的损伤, 结果表明, 在0.01~1.00 μmol/L 浓度范围内, 受试化合物对MCF-7 细胞的毒性较小, LDH 少量露出; 而在10 和100 μmol/L 浓度下, 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 细胞膜通透性显著改变, LDH大量露出. 同时采用ER 基因双杂交酵母实验检验了这几种BPA 类同系物的雌激素效应大小, 通过Logistic 模型对曲线进行了拟合, 并以模型估算的半数透导活性(EC50) 评估了7 种BPA 类同系物的雌激素效应活性, 其大小依次为TDP>BPAF>4Cl-BPA>BPC>BPA>BPE>BPAP. 这说明其雌激素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和ER 结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纳米银的理化特性、进入人体途径以及在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暴露途径下纳米银与组织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开发应用纳米银产品的同时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负面生物效应,并提供完整且符合实际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国内外学者对纳米银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银可与蛋白质和酶的巯基发生反应,引起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膜渗透及细胞形态的凋亡样变化,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介导所致.因此,在加强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研究的同时,应建立评价纳米产品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及评价体系,关注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深入研究纳米银引起的特殊生物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