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的用机械共振法检验非牛顿引力的实验方案综合了D.R.Long的双环实验和机械共振法的优点,可望在高精度情况下检验2cm作用范围的非牛顿引力.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案可使在这一作用范围内的非牛顿引力实验达到2.8×10~(-4)的相对精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后牛顿近似方法讨论了Reissner--Nordstrom度规场中光子轨道的引力偏转,给出了电荷量Q对光子偏转角度的影响,当电量为0时所得的一阶、二阶修正项与不带电天体的结论一致,该课题对于研究荷电天体的引力效应以及黑洞的奇异时空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比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更精确地描写了物质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广义相对论可以完全类比于电磁理论;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也分为两种类型:(1)电型引力场(即牛顿型引力场,它类似于静电场);(2)磁型引力场(它类似于磁场,在牛顿引力理论中没有这种场)。磁型力场效应的预言已  相似文献   

6.
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模型的有效半径解及其曲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际油藏的三元复合驱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多表现出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渗流特征。将三元复合体系假定为非牛顿幂律流体,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与表皮效应的无限大、圆形定压、封闭3种外边界条件下的非牛顿幂律流体均质试井模型;通过引入有效半径等的无量纲定义,利用组合参数的方法,求得了Laplace空间中的有效半径解,进一步对井筒储集早期段和径向流晚期段进行了简化,求得了相应的解析式,绘制了理论图版,对曲线形态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均质模型试井曲线早期阶段受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组合参数的影响,径向流段受幂律指数的影响。该模型可以为三元复合驱试井测试资料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给出一个解奇异无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Hessian矩阵奇异)的改进张量法。张量方法是标准牛顿模型方法的推广,它扩充目标函数的Taylor展式到四阶项,弥补了牛顿模型在极小点处的Hessian矩阵奇异时失去快速收敛性的缺陷。与标准张量法相比,本文主要的改进是,用梯度和二阶导数的差来替代函数与梯度差来构造张量模型。8个标准函数被奇异化后进行了数值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个改进张量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给出一个解奇异无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Hessian矩阵奇异)的改进张量法。张量方法是标准牛顿模型方法的推广,它扩充目标函数的Taylor展式到四阶项,弥补了牛顿模型在极小点处的Hessian矩阵奇异时失去快速收敛性的缺陷。与标准张量法相比,本文主要的改进是,用梯度和二阶导数的差来替代函数与梯度差来构造张量模型。8个标准函数被奇异化后进行了数值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这个改进张量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在二次引力理论F=根号-g(R αR2),(aR<<1)中,研究整体磁单极的引力场,与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结果相比较,其度规获得了一个相当于长程牛顿势的修正,表明在远处有一高阶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整体磁单极的引力效应,即运动粒子在经过整体磁单极附近时的偏折,其偏转角表现为整体磁单极空间的亏损角,负有效质量的二次引力项(耦合常数a)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非引力模型II对Hale-Bopp彗星的非引力效应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口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密度依赖口袋参数,给出了奇异夸克物质正确的热力学关系,并研究了奇异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结果表明,密度依赖口袋常数下,奇异夸克物质的压强有一个附加项,而能量密度中则没有这样的附加项,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热力学自洽性.热力学自洽情形下奇异夸克物质的状态方程比原来变软,相应的奇异星的引力质量和对应的半径均变小,说明密度依赖口袋常数下的新热力学关系对奇异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with the color-flavor locked (CFL) quark core.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model is used for hadronic matter and the MIT bag model for CFL quark matter.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show a transitional behavior that goes from the hadron star range, through the transition range, into the CFL quark star range. In the transition range, th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with the CFL quark matter core is found in the wide range of the CFL energy gap 100 MeV?Δ<150 MeV. By comparing with early investigations, we argue that the greatest possible third family of compact stars may be the hybrid stars with the CFL quark core.  相似文献   

13.
利用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描述奇异夸克物质, 并研究奇异夸克物质及奇异星的性质. 通过求解能隙方程, 给出了组分夸克的动力学质量和数密度随重子数密度的变化关系; 计算得到奇异物质的状态方程及奇异星的质量\|半径关系. 结果表明, 用NJL模型描述的奇异星质量和半径均较小, 并在观测值的下限附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扰方法研究旋转混合星的结构.应用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硬和软的两种强子物质状态方程以及将s夸克质量作为自由参量的夸克物质的MIT袋模型来构造混合星模型.研究了旋转对于星体内部结构的影响,并近一步对比和分析不同模型星体结构改变的不同.结果显示s夸克质量对于旋转星体的结构和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强子物质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夸克物质的有效质量口袋模型, 研究流夸克质量的选取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流夸克质量的增大, 强子\|夸克相变使密度变大, 超子种类变多, 混合相区域的状态方程变硬, 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及半径变大. 当奇异流夸克质量由90 MeV增到200 MeV时, 混合星最大质量由1.4 M⊙增至1.63 M⊙(M⊙=1.99×1030kg为太阳质量), 半径由10.24 km增至11.64 km.   相似文献   

16.
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MFT)描述强子物质, 用MIT口袋模型描述色味锁闭(CFL)色超导夸克物质, 用GL85,GL1和NL3参数组考察CFL色超导能隙(Δ)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Δ的增加, 混合星的最大质量和半径分布在3个区域, 强子星区(Δ<76 MeV)、 中间相变过渡区域(76 MeV≤Δ<160 MeV)与CFL色超导夸克星区(160 MeV≤Δ≤200 MeV); 随着Δ的增加, 混合星内强子 CFL夸克相变的相变密度变小, 相变区域变窄, 状态方程(EOS)先变软后变硬, 星体的最大质量先减小后增加; GL85和GL1参数组研究 CFL色超导能隙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规律一致; NL3参数组在较小能隙(Δ<30 MeV)可获得PSR J1614 2230中子星.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超新星中从两味夸克物质到奇异夸克物质相变的u,d夸克质量作用,研究表明,相变平衡后,u,d夸克质量对夸克丰度、温度和中微子总能量的影响不大.在分析相变过程时,u,d夸克的质量可以忽略.进一步表明,夸克味(u,d)不是好的量子相变参量.光子的夸克结构模型也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水力压裂中常用的交联冻胶压裂液属于非牛顿流体。针对支撑剂在非牛顿流体中是如何沉降的问题,利用垂直裂缝物理模型,分别采用不同液体、流速、支撑剂密度及砂浓度进行实验,研究支撑剂在流动的交联压裂液中颗粒沉降的规律。结果表明,在非牛顿流体中,液体流动越慢,支撑剂密度越大,砂比越高,颗粒的聚集沉降现象越明显。在现场施工中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弱支撑剂颗粒聚集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尽管物质世界以不熟悉的暗物质、暗能量为主,但自然界的精彩却要归功于相对少量的那些重子物质.日常生活中原子核之间Coulomb排斥有效地阻止它们通过挤压物质而聚合起来,然而天体极端环境时常出人意料:大质量恒星演化至晚期时,其核心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其他任何力(当然包括Coulomb排斥)都难以媲美——压缩重子物质就这样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诞生,并表现为观测到的脉冲星.对这类压缩重子物质的研究将不仅加深对强作用基本性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检验引力理论、探测低频引力波、建立精确的时间标准和导航体系,还是我国在建或拟建大型天文望远镜的核心课题.历史上Landau曾推测恒星核心存在巨大的原子核(后来发展成为“中子星”模型),我们经过研究后却认为脉冲星其实是由夸克集团而构成的凝聚体.夸克集团作为超新星爆发形成压缩重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一想法十年来并未被观测排除,而且我们还期待未来功能更强大的观测设备检验它.  相似文献   

20.
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分析了轨道空间处在(OS)^6的六夸克态能量。结果表明手征SU(3)场可以对某些奇异数高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有可能易于形成窄宽度的六夸克集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