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运用Arc GIS等软件,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与长江的关系较为密切,整体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呈现出很强的中心集聚性和一定的空间偏向性,但方向性不是很明显,与城市综合商业中心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非连锁型热干面馆沿江集中分布特征更明显,连锁型热干面馆的沿交通道路分布态势更为明显.同时,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武汉市特有的历史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热干面馆自身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武陵源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依托型村庄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兴趣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了民宿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宿空间分布为集聚模式,与随机分布模式差异显著,且集聚程度不一;民宿空间分布为等级集聚模式,呈现多中心分布的空间形态;民宿主要集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和村内主干道附近;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产品定位和政策支持是乡村民宿选址与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银川市零售商业兴趣点(POI)数据为基础,通过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点指数分析法、局域Getis-OrdG*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研究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银川市零售商业形成了 3个等级共4个集聚中心,商业中心在等级上与其商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银川市零...  相似文献   

5.
发展夜间旅游是延长旅游消费链、激发旅游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以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空间错位指数、二维矩阵模型等数理方法,研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旅游收入空间错位关系,并利用ArcGIS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三者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现象;(2)集聚区与国内旅游收入总体空间错位较小,呈平衡状态;(3)集聚区与入境旅游收入空间错位较大,多数城市均处于匹配不佳阶段;(4)双收入重心空间错位差异明显,处于不同错位区的城市受限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总结实际性发展建议,为我国夜间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论文以武汉市城郊368个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对象,在空间句法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空间句法模型和空间关联性网络模型,从全局通达性、局部关联性两个方面对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布局特征与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 1) 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整体密度核心分布较为分散,空间呈现群聚式非均匀分布在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形成了绕城高速休闲农业点分布带; 2) 从路网全局通达性来看,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多分布在2级可达性道路300 m缓冲区范围内,且此道路等级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庄经济型休闲农业点可进入性较好,对外通达性一般; 3) 从路网局部关联性来看,区域间休闲农业点内部联系“西密东疏”,东西湖区与黄陂区、蔡甸区休闲农业点联系较为密切;区域内休闲农业点内部关联性差异明显,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区域的休闲农业点关联性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7.
以667个县域研究单元(县、县级市、市辖区)的旅游百度检索量、旅游总收入为虚实旅游经济测度指标,采用空间分类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黄河经济带县域旅游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整体旅游经济的不均衡性明显,呈现"一大三小"四核集聚格局.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旅游经济,均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且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实体旅游经济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东的旅游经济发达区;显著LL区主要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山西南部、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北部形成若干组团,在河南、甘肃等地零星分布.虚拟旅游经济显著HH区较实体层面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著LL区数量较实体层面明显增多且分布范围有所变化,主要在青海大部分地区、山西南北两端形成低值集聚区,此外在甘肃地区有零星分布.③从核密度分析看,虚实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类似,山东、河南和山西三点沿东北-西南轴带形成高值聚集区且扩展成为核心发展片区.值得说明的是,虚拟旅游经济在陕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形成多个副核心,表明该地区虚拟旅游经济等级迅速提升.④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和虚、实旅游经济与各影响因素的耦合匹配分析可知,实体旅游经济受资源支持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虚拟旅游经济受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专业镇作为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形态,在广东省已经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并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和运用陆大道的"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及弗里德曼"区域演化理论",运用空间要素的集聚和扩散分析方法,对粤西地区专业镇空间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分为萌芽初期、发展早期、扩散中期和板块发展4个阶段,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其空间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地区专业镇发展在空间上主要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得到大力发展,专业镇的产生从萌芽初期呈现的"一字形"或"十字形"分布,逐渐形成口字形或交叉形的演化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最终形成板块发展的模式,呈现向外扩张和向中心集中两种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相似文献   

12.
滇中城市发展面临资源环境人均拥有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压力。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四期美国4~5号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扫描影像(thematic mapper, TM)所获取的多波段。影像,研究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除建设用地外其他用地破碎度逐步增加,形状变得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除建设用地景观类型连接度增加,其余用地降低且破碎化程度增加;滇中城市群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为降低、空间上表现为东低西高,区县间差异大,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恶化趋势,引起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是林地、水域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当坡度小于3度时,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值较大,当坡度大于3度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壤形成与保护值较高,而食物生产与美学景观值较低。林地、水域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高-高聚类,建设用地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低-低聚类;滇中城市群内有约59%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有32%的地区上升。滇中城市群的发展要侧重改善用地结构和效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广东省259个文旅特色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2)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多核心集聚发展态势,可分为珠三角双核心区与粤东单核心区,3大集聚区均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珠三角双核心区已形成连绵发展态势;(3)在地形、水文、交通、人口密度等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现出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行政区划中的地区为最小空间单元,利用2015年中国343个地区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空间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价了驱动因素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中国的空气污染具有"双中心"的空间集聚特征,分别存在华北区和西北区两个高值中心与华南区和东北区两个低值中心.②影响我国AQI分布的自然因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影响我国AQI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可分为人口、工业、生活消费和环境维护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覃睿  王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5):2099-2104
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活动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空间结构形态对通用航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威尔逊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从区域通用航空资源强度、通用机场综合能力及吸引力三个方面对美国西南地区通用机场体系地理空间结构进行细致探析.研究发现:通用航空资源强度东部高于西部,这与人口经济、自然资源、农林分布相一致;基于综合能力的通用机场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较为明显,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基于吸引力的通用机场集聚程度高,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人口密集区、大都市连绵区及墨西哥湾沿岸工业区;通用机场的分布与地区市场需求表现一致,以经济和人口为依托,大都市区的通用机场航空活动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 1) 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 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 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计划、 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以及促进湖北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等提供科 学决策依据。 在城市-城市群-省域多级尺度特征上, 结合地统计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 分段回归模型等, 提出了一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多尺度动态模拟流程方法。 利用此方法, 在武汉市-武汉城市圈-湖北省 3 个 尺度上, 对湖北省 1990 ~2010 年人口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动态模拟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 20 年来, 武汉市人 口持续向中心集聚, 依旧处于城镇化早期阶段, 且其人口格局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的结构带; 在 3 个地理尺度 上, 人口空间分布均有表现为明显的集聚特征, 随地理尺度的扩大, 人口密度梯度趋于平滑。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60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摘要:区域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城市流、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集聚辐射能力大致相当,环鄱阳湖城市群产业劣势相对明显,集聚辐射能力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②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整体经济水平均衡,武汉城市圈武汉市最为发达,但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环鄱阳湖城市群联系较为松散;③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联系呈现多中心结构的均衡态势,武汉城市圈整体联系出现武汉、宜昌的双峰型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联系较为松散。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1—2011年湖北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圈内人口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地区增长不平衡,且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市中心;远离核心城市武汉市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圈内人口密度总体呈现中部密集两侧稀疏,西部密集东部稀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