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不少高校科研团队因愿景使命理念缺失,人力资本观念淡薄,团队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出现系列问题。结合领导科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等理论,提出对团队的隐性人力资本应重视地位激励,规范产权激励和强化文化激励等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创业团队成员对动荡环境的反应入手,尝试对创业团队成员如何应对动态的环境并影响创业团队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探讨。运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来阐释动态团队环境对创业团队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及对我国创业团队的观察发现,团队环境动态性可以激发创业团队成员主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和观点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创业团队创新。而创业团队成员是否有机会参与团队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团队成员对环境的反应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发团队成员协作与知识分享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知识有高度需求而且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的研发人员而言,知识就是其本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他未必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组织如何引导研发团队成员分享知识,并通过知识分享创造出新的价值,这已经成为当今科研团队管理的重要议题。在研发团队中,个人与其团队直属主管、团队同事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人际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重要,深入探讨团队协作、成员知识分享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锋  苏弟华 《科技信息》2013,(12):78-78
科研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团体,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目标的最基本的单元。本文在阐述高校建设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内部科研团队构成及特点,提出了科研团队成员角色定位和职责。  相似文献   

5.
“团队”与“企业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的两大热门话题,团队的激励问题是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团队中各成员的报酬机制的设计是团队激励的核心,而对团队中各成员的绩效的相对评价则是团队激励的基础.运用激励理论,优化设计团队成员的利益分享机制,提出了一种对代理人绩效的相对评价机制,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具:行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团队成员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壮  孙占久 《科技信息》2009,(9):160-161
以界定团队人力资本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人力资本视角对团队建设中的成员选择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团队和谐度指标的概念,再从团队新成员的人力资本存量以厦新的团队和谐度必须满足的客观条件进行数学逻辑推导,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团队表现出明显的网络特征,作者分别从成员异质性、组织稳定性、网络冗余度、网络介度、边界跨越者、网络向心度等角度揭示了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的开放式社会网络与封闭式社会网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生理论,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各方看成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群体,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阐释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共生共享的成因及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建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团队学科间交融不足,团队成员同质化现象普遍、创新乏力、团队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出发,探究其运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寻找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网罗人才,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与水平,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的团队建设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省高校"凝聚态物理"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2012年获得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编号:12TD008)。团队骨干成员为四川师范大学14名教授和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小尺度物质的磁学和光学性质,覆盖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和原子分子物理等多个领域。团队负责人赵国平教授为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近年来,团队获得各类项目资助40余项,经费6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被SCI检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瑜 《甘肃科技》2009,25(4):97-98
较好的理解高校科研团队的内涵、分类是构建高绩效科研团队的前提。学术带头人、成员、目标及管理机制是构建科研团队的要素。倡导团队精神,构建团队文化;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团队实力;搭建信息平台,疏通沟通渠道是建设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行为带领团队完成科研任务,使团队达到高绩效水平;信任与合作行为是成员之间实现关系发展、整合信息、促进数据流通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沟通行为则有助于团队成员顺利实现团队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高绩效科研团队是指卓越领导者集体统领下的由高校相关科研人员所组成的从事科研工作、具有高校性、强稳定性、高绩效性、管理规范与高效性等显著特征的科研共同体。高校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打造必须着力于合格团队成员的遴选、良好科研设施的置备、科研项目的精拣、团队合作度的提升、过程管理的强化、考核机制的创新以及社会承认的获取等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正>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四川师范大学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科研创新研究团队始建于2006年。2011年,该团队被遴选为首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研究团队。2012年,团队进入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的科研创新团队计划。该团队依托于"先进功能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材料学重点学科,以及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成员共1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7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专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高校作为科研创新体系的"桥头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创新战略的重要使命。以2009—2018年我国十大城市群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各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城市群高校科研效率明显提升,但是非DEA有效城市群仍然占比较高。山东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高校科研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珠三角城市群、海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等高校科研效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降低。进而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群高校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处于"丰裕"状态,成果奖励、学术交流和科研机构处于"稀缺"状态。为推进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应减少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的过度投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改组和整合科研机构,完善成果奖励机制,努力推进城市群高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刚 《科学管理研究》2020,38(2):138-143
我国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政策的重心应由成果"量增"向"质增"转变,通过激励干预推动科研人员积极形成"十年磨一剑"、"包容协作"、"学术自律"的科研观与决策。运用认识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从"科研冲动"、"团队信任与冲突应对"、"科研诚信"3个方面对高校科研人员激励问题进行再探索,以揭示有别于以往研究结论的科研人员决策神经机制,并提出不同视角的激励方案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16,(6):48-51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各模块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团队绩效管理是保障团队按期完成目标的有效方式,但当前诸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内涵不明晰,更将其与绩效考核混淆,以至于丧失了绩效管理的意义与效用。通过对团队绩效管理的内涵及意义的阐述,从团队资源、团队氛围、成员感知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创新型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并从团队建设和绩效管理过程两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是高校图书馆提升科研水平、创新服务、实现服务性学术机构的重要途径.在阐述高校图书馆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组织模式、科研优势、服务创新等方面,对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及科技创新的发展,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作为科学实验的中坚力量,研究生的安全意识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实验室能否安全运行。实验室研究生安全意识受到团队成员(人)、实验室环境(物)及管理体系(事)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规范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的管理及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研究生安全意识,促进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障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连某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现状及其障碍因素的实际调查,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来自团队成员自身因素、团队内部知识结构、团队共享手段缺乏、团队管理环境不佳等4个方面.而且在团队中教师和研究生两个群体受以上4方面因素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