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阙  辛欣 《创新科技》2023,(5):11-17
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立足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促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对于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艰巨任务,如何建好国家实验室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剖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核心内涵和特征入手,梳理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和定位,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背景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是引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科学地建立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与世界科技强国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精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科学强国、技术强国、创新强国和科技发展条件等4个维度构建世界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在近十年迈上了新台阶,已位列全球第六位,但与美国、瑞士和德国等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顶级国际科技大奖和研发人员占比方面的短板明显。基于此,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长期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重,加快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以加速成为更为领先的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3.
 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是内外联动、互相呼应的问题。总结了科技强国的文化科技创新之路,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探讨了中国文化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分析表明,文化需求与创意引导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创新。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整合与提升。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力求进一步将文化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研深,将现实路径夯实。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一词,泛指由科学文化、技术文化、创新文化、知识产权文化等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科技文化链。现代科技文化体系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引领性、普适性、时代性、多元性、异同性、大众性等。回顾历史,世界科技强国背后均有与其时代背景相适应的科技文化体系的支撑,英国、德国、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背后的科技文化各有所长。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内容模糊性、建设实践难落地以及创新性和时代性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如何建构支撑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现代科技文化体系。通过科技文化体系建设,探索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与可行的实施方法、方案,促使科技文化满足我国科技创新、创造、创业发展实践的现实需要,跟上加速扩张的新兴科技治理的步伐,满足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优化完善我国现代科技文化体系,应从其四大内容与四种表现形态着手推动。现代科技文化由四大内容体系组成,即科创精神体系、科技知识与科学方法体系、科技价值体系、科技伦理道德体系;现代科技文化的四种表现形态包括具有张力的科技韧性文化、多元和合的科技共生文化、改革创新的科技制度文化和产业导向的科技经济文化。最后提出了科技文化体系建设的6个路径: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等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得出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在构建科技强国方面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提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套 《科学管理研究》2019,37(4):158-16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世界科技强国包括科技创新自身实力强和科技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强大国家两个方面,且在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科技创新价值观导向,是动态发展和比较相对的概念,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高阶阶段,是科技创新在较高的质量、层次和水平上的反应,强调科技创新的质量、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力,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自立自强、全面创新、系统治理、开放融合原则,增强科技创新系统供给、支撑、引领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进而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8.
9.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同历史进程中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各不相同,形成人与科技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由科学自在、科技自发进入科技自觉时期,科技创新中人的自觉主导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的规划性特征凸显。科学研究的实验科学、科学共同体创新协同、大科学化及科学与技术融合化是重要特征,要求国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实现协同效应,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科技自觉时代的科技创新有更高的契合度。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遵循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大科学装置,强化基础科学原始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协同发展以实现核心技术深度突破。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科技》2006,(3):18-21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因为科学技术的领先无疑会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际周刊》近日请几位驻外记者就所在国在科技领域的政策、经验和成效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我国积累了比较好的科技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具备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与世界科技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是很好的条件。只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把积蓄的力量组织起来,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科技部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资源配置重点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调整后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专项和基础计划两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国科技计划制定的决策主体入手,描述了各决策主体在科技计划制定过程的职能和作用,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美国科技计划决策模式方面的经验,笔者对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评价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多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提高我国科技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2003年5月15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起草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共性、特殊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对于实体经济及新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核心,其行业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归纳了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不同领域的应用,发现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链改实施处于研究盲点。因此,本文分析了食品添加剂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之处,并提出关于"区块链+食品添加剂"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下高校学报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无数字化刊物、独立网站、在线编辑系统、学报自有编排制版系统、网络出版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报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信息化建设困境的原因,构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创新2020"的重要内涵,是实现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与目标、相应措施以及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04,(4):1-8
2004年7月28日下午,在山西·省城太原的一个科技企业会议室,有30多位学者专家正在进行着一个热烈而重要的科技研讨会。这是太原市科学技术局王燕阳局长特邀省城部分科技顾问,对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工作的引领、带动和支持作用,以及太原市“十一·五”科技计划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等请顾问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对科技强国下城市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6个维度25项解释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VIKOR法测度2016年合肥市创新能力,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创新能力提升较快,与天津、重庆处于同一层次且略微领先,与北京、上海尚有较大差距。基于6个维度及与四大直辖市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