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中国人尝试从月球背面走出来,并且进入西方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势必迎来激烈的对抗。近日,一个由英国华人组织的乐队"月球背面"在伦敦有名的"水鼠"酒吧演出。巧合的是,英国媒体注意到,几天后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点就在月球背面。《独立报》网站称,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环境了解不多,嫦娥四号的这趟  相似文献   

2.
<正>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区域的冯·卡门环形山,直径约180公里,形成于约40亿年前。环形山南部区域相对平坦,适合探测器着陆。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面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的测月雷达,月球背面地下结构被首次揭晓,中国科学家还利用它探测到月幔物质出露的初步证据。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之后,"玉兔二号"月球车便利用全景相机、红外线光谱仪、测月雷达等先进仪器,对月球背面展开科学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你是否还记得那台曾牵动无数人心的"玉兔号"月球车?如今,这位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自带萌点的"兔坚强"终于迎来继任者: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已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中国  相似文献   

5.
赢得月球     
踏上月球背面,是中国几代科学家共同的梦想。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登陆月球背面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2):60-63
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第一次历史性地抵达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中国的尊严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谈吐淡定从容的姜景山,语调一转,铿锵有力,言词中忽然多了几分激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现在的科技进步的话,谁瞧得上你呀,那就没有尊严."  相似文献   

7.
李荫  李伟 《科学大观园》2006,(15):38-39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在200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到2020年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太空站。据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40多年前就制定过类似的计划,要在月球背面建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登月大战一开始就带着火药味人类登月是在美苏的军事政治竞争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之后,美国惊呼为“第二珍珠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发誓,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美国人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1,(2):10-11
1月3日是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两周年的日子,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31天,月球车行驶600.55米,持续产出科学成果.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相似文献   

9.
由于月球测绘的实践较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测绘学名词》第一、二版收录的月球测绘专用术语只有月面测量学、激光测月、宇宙制图、月球轨道飞行器等(如表1所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开展,人们对月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研究月球测绘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各种实验开发,随之丰富了本领域的科技名词,文献已涉及很多月球测绘术语和名称。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大辞海——天文学地球科学卷》中,就包括了月壳、月磁、月震、月质学、月面图、月面学、月震仪、月球探测、月面直角坐标、月球面坐标系、月面坐标的基点等名词。在笔者已搜集的英文文献中,涉及的月球测绘名词(如表2所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综合类名词。内容包括月球形状、月面地形特征、月球测绘学的基本术语。例如:月球章动、月球地形、月球重力场、月球探测、月球测绘、月球测量、月球制图。2.月球大地测量名词。确定月球大小、形状、重力场和自转特征,建立月球测绘参考框架的技术。例如:月球大地测量、月球水准面、月心坐标系、月面坐标(系)、月面控制网、激光测月。3.月球测量名词。在地面、月球轨道器和月面实施的观测活动。例如:月球磁场测量、月球摄影测量、月球轨道摄影。4.月球制图名词。月球表面特征的观测、数据处理和绘制技术过程。现有制图名词侧重于地图和图像的类型。例如:月球制图学、月面图、月球重力图、月球地形图、月球图(像)集、月球航天图。5.月球测量装备名词。测月专用的平台和设备。例如:月球探测卫星、月球轨道器、月球测高仪、月球磁力仪、月球测绘摄影机、星跟踪摄影机、激光测距回射器。6.专用名词。一些国家或机构进行月球测绘的专门术语及名称。例如:月面实地定向测量、月球区代码、通用月球控制网、月球横墨卡托格网、月球正射影像图、月球正面/背面图、阿波罗月球飞行图、月球地质勘探摄影机。并非所有月球测绘技术与活动都另需独立的名词,很多已有的名词可通用于月球。例如对地观测的摄影机名称,在对月观测中不需要加“月球”:框幅摄影机、线阵遥感器(线阵相机)、条幅摄影机(航线式相机)、全景摄影机;图像处理名词:像空间坐标系、物空间坐标系。当然,也有可能在空间探测中形成了通用的测绘名词:近红外摄影机、长波红外摄影机、角定向、星下点、空间位置等。目前,较多的月球测绘名词系英文译名,需要关注两种情况。一是择要确定“月球”+普通测绘术语的复合词。因为很多测绘名词已经是双词、多词组合,对那些词素多,也不太重要的词,可作为词组使用,而不设独立的月球测绘名词。例如:测月后向反射器(lunar ranging retro-reflector,LRRR),是月球上设立的测量基本控制点。英文作为一个复合词,包含了月球、测距和后向反射器三个词。如果不选取这个复合词,而把后向反射器或测距后向反射器作为独立的名词会有更多的用途,而目前《测绘学名词》尚没有选取这两个词。月球地形正射影像图(lunar topographic orthophomap,LTO),顾名思义是表现月面起伏的一种地图,这种图的限定范围可参见正射投影、正射像片、正射影像地图等已有名词,可不用月球+地形+正射影像图的合成形式。二是地球测绘的派生词,尽可能保留英文原词的含义和组词特征,而不用“月球”+普通测绘术语的复合词。例如:selenoid,其参考定义为:月球的重力等位面;与大地水准面(geoid)是同一词根。selenodesy,其参考定义为:对月球大小、形状、重力场和自转的研究;与大地测量(geodesy)同一词根。两个术语的研究对象与大地水准面、大地测量类似,但译为月球大地水准面、月球大地测量,由原来一个独立的词变成了有重复现象的复合词。由于目前使用月球大地测量这个词已经比较普遍,本文只是作为问题讨论,尚没有提出更确切的对应名词。有文献的处理方式如:月面(月理)(selenography)、月质(selenology)、月貌(selenomorphology),不再用月球地理、月球地质、月球地貌、组词既简练、又可看做一个独立的月球用词,似比较恰当。苏振礼: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300061  相似文献   

10.
正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重返月球,我国正在开展月球科研站的论证。在月球探索方面国外有什么实际动向?月球科研站是什么模样,适合建在哪里?去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而我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日前也透露,我国正在开展月球科研站的论证,设想建立能源长期供给、自主运行、无人值守的月面基础设施,开展以机器人为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那么,在月球探索方面国外有什么实际动向?月球科研站大致是什么样子,适合建在哪里?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以其独特的空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探索》杂志网站报道,纵观我们的历史,我们对于月球似乎总是怀有一种"敌意",我们不断朝着月球"胡乱放枪",我们究竟为何要那么做?摧毁月球整个故事应该从电影特效的先驱者乔治·梅里爱说起。在他1902年的经典科幻影片《月球旅行记》中就设想了用炮弹将一群天文学家发射到月球上去的情景;然后是在1916年,火箭先驱罗伯特·戈达德提出将一枚装载6.8公斤摄影用闪光粉的火箭发射到月球上去,  相似文献   

12.
月球上的水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9年宣布,月球勘测轨道器上的子探测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撞击月球获得重要成果,撞击分析数据表明月球上确实有水。2010年3月1日,NASA又宣布,由其负责研制、搭载印度2008年10月22日发射的"月船一号"探测器的一台微型雷达探测获得了月球水冰存在的有力证据。正如上世纪90年代"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发现月球极区存在水冰而掀起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潮一样,有关月球有水的消息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建立月球基地并长期驻留月球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3.
<正>穿越太空,跨过2018年,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宇航员多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将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对此,科学家们猜想:现在这些国旗是否还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尽管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部分美国国旗仍然屹立在月球上。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6次登月之旅中,每一次宇航员都会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美国国旗作为美国成功登月标志。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随着月球围绕自己的轨道运行,这些美国国旗产生了阴影,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它们还处于直立状态的结论。月球卫星项目的研究者马克·罗宾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都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和其他行星撞击后形成的,但是对地球和月球岩石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那么,月球在化学性质上为何跟地球如此相似呢?对月球岩石成分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成分,这个分析可能会助于解开月球形成之谜。以前的假设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时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从侧面撞击。这颗撞碎的行星由此形成的大部分残骸和部分来自地球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围绕着地球的圆盘,这个圆盘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很多证据都支持这个假设,当时形成的月球温度很高,使轻元素和水沸腾  相似文献   

16.
张亮 《科学大观园》2005,(24):10-11
为取得技术优先权,不惜花重金——“重返月球计划”去年被布什政府炒得沸沸扬扬,并提出月球基地将成为载人飞船火星之旅和太阳系之旅的“跳板”。近来,美国航天航空局多次宣称,如果谁能第一个从月球的土壤里提取出可供呼吸的氧气,他就可以获得25万美元。美国为何如此兴师动众重返月球?美国航空局对此有什么新解?  相似文献   

17.
正1972年12月11日,美国的"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40多年过去了,为何没人再登陆月球?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位美国宇航员首次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后,美国还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发射,其中5次成功,1次失败(失败的是"阿波罗13号",但3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前后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过月球。但随着"阿波罗17号"的归来,"阿波罗计划"也随之宣布终止(原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在微重力影响下,打闹嬉戏,似乎非常好玩。尽管有许多日常事务要做,而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但宇航员总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找到个人的娱乐时间,抽时间玩一玩,以助于缓解沉重的工作压力。1971年的“阿波罗14号”月球漫步者就是这样。埃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表面上投掷“标枪”,而艾伦·谢泼德则在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玩高尔夫球。随着太空旅行日益向大众走来,太空运动也将成为可能。果真如此,轨道体育场还会远吗?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尼亚滩的太空娱乐与旅游公司——零重力公司(Zero-Gravity Corp.)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19.
茫茫的宇宙之中到底有没有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有没有和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人们一直在宽广而又神秘的地外空间里苦苦的寻觅看、探索着。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定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辩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讯     
“嫦娥工程”的四大目标我国要在月球上寻找生命痕迹?对此,多位权威专家表示异议。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确定的探月“嫦娥工程”一期共四大目标,一是为月球“画像”,即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是探测月球上14种有用元素资源的含量和分布;三是探测全月球土壤厚度,估算氦3的资源量;四是探测距离地球4万~40万千米范围内的空间环境。——北京青年报迄今最清晰的土星彩照美国宇航局发布的新闻公报称,这张照片是根据“卡西尼”号飞船2004年3月8日拍到的几张土星照片合成的,分辨率为每像素338千米。拍摄照片时,飞船离土星5600万千米,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