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14):40-41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以来,2011年度最高奖首次表彰了一位建筑师——吴良镛,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创建了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数十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吴良镛,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经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5):7-7
元旦期间.耗时3年、耗资超过7亿元。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拆除外部围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红楼梦》中景”撩开面纱,露出全貌。  相似文献   

4.
程国栋院士是我国冻土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国际著名的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世界冻土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程国栋的名字多与冻土联系在一起,他在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解决了威胁青藏铁路建设的最大难题——青藏铁路冻土路基。他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冻土研究,系统地解决了地下冰的成因、分布规律、制图方法和在其上进行工程建筑的原则和方法问题,为冻土地段工程建设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14-15
针对当前导致城镇人居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强化城镇规划、建筑环境、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攻关,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覆盖建筑室内环境、居住区环境和居住区周边城镇环境三个尺度,围绕人居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和适宜五大目标,系统开展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监测检测、控制改善、污染减排等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取得保障人居环境高品质、低排放的关键技术突破,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和保障集成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最终通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消耗资源、能源最低的前提下,有效跨越“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整体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实质性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和谐城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他开创了中国数千年来以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先河,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至今保存着当年自己作为梁思成助手,在参与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时给先生拍的照片."在东交民巷圣米歇尔教堂考察时,正巧梁先生一回头,嘿!我就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当时先生立刻就指着我说,'以后再不准许你用公家的胶卷照私人照片!'还把我训斥了一番."  相似文献   

7.
<正>"看!这是《化学总动员》动画片,这是《我们需要化学》短视频,还有《化学萌萌说》漫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激动地掏出手机,急于展示自己的朋友圈,元旦到现在一共发了25条,19条是化学科普,"中央电视台曾有个人做广告,说‘我恨化学’,我就做了18集《我们需要化学》批驳他,看我们离了化学能生活吗?"院士专家上科普一线,他显然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名单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院士,他们治学严谨、博识敏思,为名词审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德仁院士即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年中国很年轻的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在与李院士联系时,适逢他即将来北京开会,于是采访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7-27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2006BAA04805)的任务之一。主要研究一种廉价的可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系统在建筑工程中既可作为建筑节能的达标墙体,又可大量产生热水,并能减少传统墙体的体积,改变了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有碍观瞻的不利因素,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名单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院士,他们治学严谨、博识敏思,为名词审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德仁院士即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年中国很年轻的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在与李院士联系时,适逢他即将来北京开会,于是采访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城乡建设速度空前、规模空前,资源与环境态势严峻。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今后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1-1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6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14):50-51
他生于旧中国风雨如磐的岁月,在战乱中辗转求学,远渡重洋出国深造;他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开拓性作用;他在年近花甲重返科研一线,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惯性导航及空间飞行器控制专家、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陆元九.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学是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运动形态的问题,作者就Е.К.费德洛夫院士在《哲学问题》1962年第1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作者指出,凯德洛夫曾经把地质运动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形态提了出来,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地学的对象、内容以及它同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这是正确的。但是,费德洛夫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反对有地质运动形态的存在,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作者认为,想证明某一物质运动形态的是否存在,至少要判明是否存在下述三方面事实:第一、物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团白色的石块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它与一般的动物化石明显不同,却隐隐约约像是人的掌骨!工作人员拿不定主意,就请来了吴新智院士。“那天,他们把化石拿过来,我一看,一眼就认出这是古人类的化石。”吴新智院士说。研究所沸腾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22):I0004-I0004
出生在加州的美国艺术家约翰·普利用他的技能去震撼那些观看在光滑表面上创作的3D作品的观众。1989年发生地震后,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一条主要大街上创作的“地震”作品骗过许多人。人们刚开始看这一作品,会认为是自然灾难使建筑物的墙倒塌,隐藏数千年的建筑因此重见天日。神庙一样的内部建筑有美洲狮神像——玛雅人认为它是地震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1月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当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时,这项重大任务的“主帅”却已不在人世. 2020年5月20日,中科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在京病逝,年仅62岁. 大弟子丁锋想起了4月底的那一天.当时万卫星刚刚拔掉呼吸机的管子,病情稍有稳定,气息还很微弱.丁锋去医院看他,他只轻轻说了句“7月份”,然后便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巨擘     
正"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两颗小行星,一颗是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一颗是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恰逢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魏寿昆院士百岁之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天气微冷,但阳光明媚,笔者一行三人来到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院士家的楼下。从数年前刚参加工作起笔者就曾多次与魏院士通电话,聆听过他对科技名词工作的看法,但从未谋面。如今将有幸与这位大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心中兴奋不已。敲开房门,魏院士的家人把我们迎进客厅。一位身着红色毛衣、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者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笑着称我为本家,我立刻被他乐观、豪爽、外向的性格所感染。这就是魏寿昆院士,他面容慈祥,声音洪亮,和蔼可亲。主持冶金学名词审定工作1992年,…  相似文献   

20.
在一片小小的试纸上滴几滴牛奶,仪凭肉眼看试纸条上T线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快速判断出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否超标.今天,这种检测手段已在全国普及,但在10多年前,这还是不可能的事.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给当时发展势头正盛的中国乳业来了个“急刹车”.那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网队研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产品,第一个通过三部门专家现场评估,解决了当时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手段匮乏的难题,相关产品开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