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乳腺癌、肺癌、大肠癌等多种癌症都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不少中青年诊断出恶性肿瘤。除环境污染、辐射等客观因素之外,现代人在高度压力下透支生命,日积月累的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癌症高发人为因素之一,因而癌症也被称为"人造癌症"。 相似文献
2.
场也是“一分为二”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天祥的《正气歌》说起敬爱的朱总司令在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二日过罗岗山时题写了下列诗句:罗岗山下罗岗祠,留有文山四首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为后世师。这是朱总为纪念宋朝末年抗击蒙古族侵略汉族政权的一位坚贞不屈的英雄文天祥而作,称赞他的事迹堪为后世师表。文天祥除留有《过零丁洋》等诗句外,他的传世名作当然要 相似文献
3.
正这间礼堂举行过改革开放后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工学博士。最近,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在这里举行了毕业典礼。这群带着实验性质的"小白鼠"用4年时间探索怎样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人。这个夏天,中国高校有将近3000场毕业典礼,有820万学生穿上毕业服。其中有一场在北京玉泉路60多年历史的礼堂进行。290位年轻人穿上黑色的学士袍。 相似文献
4.
5.
6.
正敬告:向飞机投币祈福是破坏安全有损福报的违法行为。近日一则机场警示牌标语引发舆论关注。据了解,为阻止旅客向飞机投掷硬币"祈福"的荒唐行为一再发生,三亚凤凰机场无奈"放大招",用"有损福报"的标语提醒旅客,投掷硬币是影响飞机安全的行为。涉事标语引发了不少网友争议。有人认为用"有损福报"这种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小时候看课本说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2.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关于牛顿和他的苹果是伏尔泰编的,据说他是听牛顿的侄女说的,当然牛顿的所有手稿里都没提到那只苹果。3.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爱的童年生活》作者不明,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达芬奇成为韦罗基奥弟子的时候已经13、14岁,而且有一定绘画功底了。4.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然而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还行,就是有点偏科,干嘛非说人家小时候傻呢……5.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和他老爸的樱桃树是美国某出版商制造出来的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2.
13.
印度南部的古城甘吉布勒姆有424座神庙,被称为“寺庙之城”。在这里的神庙中,除了湿婆、毗湿奴等众多古印度的神灵雕像外,还有一种飞船的雕塑。上面刻有众多神话人物,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战神之车。一般人往往认为。这种飞船就是神话中人物乘坐的器具,是神话杜撰的子须乌有之物。然而,1943年,印度南部的迈索市梵语图书馆却从一座倒塌的庙宇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份题为“Vymaanila-Shaastra”的古代梵文稿件。在这份稿件中,以6000行的篇幅,详细记载了“战神之车”飞船的构造、驱动方式、制造飞船的原料乃至飞行…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24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瑞典快时尚品牌H&M公司遭遇猛烈的舆论“炮轰”.该公司在官网发布的一项声明称,不再采购新疆棉花.随后,H&M在中国娱乐圈的商业伙伴,如演员黄轩、宋茜等宣布与H&M“切割”.截至3月25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已屏蔽或下架H&M的线上商店和相关商品.而事件还在不断发酵,... 相似文献
15.
1.数学界从来没有统一于“向量”。我是属于数学界的。实际上,数学界内部也有“矢量”和“向量”之争。搞几何的有人用“矢量”,也有人用“向量”;搞代数的,则多半用“向量”。我本人一贯用“矢量”;在数学界,我目前还属于少数派。所以,不存在数学界因为对物理界表示“谦让”而改用“向量”问题。2.从“科学性”看这两个词。我以为,早先物理界把vector叫做“向量”是很自然的;因为物质世界中最早为人所认识的vector,如力,如速度,就都是有向的量。但后来vector这个概念扩大了:例如一组有序的数都可以构成vector,vector甚至可以是无穷维的。这样的vector,本身既不需要具备大小,也不需要具备方向;不过人们可以赋予它们以大小和方向。但是,人们总可以而且乐于用“矢”(一个有长度的箭头)作为任何vector的图像,而这样作还可以得到直观的助力。所以,我们数学界前辈采用“矢量”这个词来表述vector这个概念,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创造。3.从文字运用的角度看,“矢量”的优越性是很明显的。这方面人们已谈得不少,如:1)“矢”字不如“向”字那么常见(如向××靠拢,社会主义方向,向往,……),也不怪僻。2)“矢量”可以简化为“矢”,“向量”不能简化。这在复合词中更为显明,人们已经举了不少例子。看了朱照宣和樊静两同志的文章[大会文件(十),(十一)]之后,很有感触,故也参加一下“争鸣”。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统一科技术语 ,做好术语规范化 ,全国名词委正在进行大量的科技新名词审定工作 ,其中多媒体所涉及的“光盘”(“光碟”)与“磁盘”的统一命名成为了信息科学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我们也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光载体称为光盘 ,而磁载体称为磁盘 ,用“光”和“磁”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载体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两个词的意义和概念 ,无须再进行简化。而将光的载体称为“碟” ,将磁的载体称为“盘”是不妥的 ,理由如下 :1 目前 ,我国的科学技术文献 ,都以光盘作为正式的光载体命名 ,就一些计算机类的文献和教科书而言 ,几乎没有一本书将CD R…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统一科技术语,做好术语规范化,全国名词委正在进行大量的科技新名词审定工作,其中多媒体所涉及的“光盘”(“光碟”)与“磁盘”的统一命名成为了信息科学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也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光载体称为光盘,而磁载体称为磁盘,用“光”和“磁”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载体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两个词的意义和概念,无须再进行简化。而将光的载体称为“碟”,将磁的载体称为“盘”是不妥的,理由如下:1.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文献,都以光盘作为正式的光载体命名,就一些计算机类的文献和教科书而言,几乎没有一本书将CD-ROM称为“只读式光碟”,而统统称为“只读式光盘”。正因为如此,作为电子行业在制定光盘播放机的“技术标准”时,通过反复讨论将播放机定名为“视盘机”,将节目载体定名为“视盘”。已形成的“标准”有《VCD视盘机通用技术规范》、《超级VCD视盘机通用技术规范》、《VCD视盘机测试盘》、《超级VCD视盘机测试盘》。“碟”字原出自台湾和香港等地,后来由于广东一带生产视盘播放机和盘片的厂商较多,为了发音的简便而称为“影碟机”和“影碟”,正像今天“数字”一词常被称为“数码”一样。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北京)对“碟子”解释为“盛菜蔬或调味品的器皿,比盘子小,底平而浅”;对“盘子”解释为“盛放物品的浅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多为圆形”。从词义上不难看出,将光盘称为光碟也不妥,磁盘不一定比光盘大,无论从物理尺寸,还是从容量上考虑。3.随着磁光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光盘”将会在更多的领域被应用,如果我们将与“光”有关的盘称为“碟”,将与“磁”有关的盘称为“盘”,那么我们如何称谓既是磁介质又是光介质的“磁光盘”呢?4.我国的语言文字相当丰富,可以明确地表达任何含义与词。我们将光介质盘称为“光盘”,将磁介质盘称为“磁盘”,非常明确地命名了这两种存储载体,有“光”和“磁”的修饰,使人们一目了然。至于将VCD的节目载体称为“VCD盘”和“VCD碟”在文字与叙述上没有什么不同,谁也不会将“VCD盘”认为是磁介质的。磁介质的盘也不是只用一个“盘”字就能替代的,它依然要分为软盘和硬盘等;同样,光介质载体,也不是一个“碟”字就能表达的。而英语中用“disc”和“disk”区分“光盘”与“磁盘”时,这两个词是不会独立存在的,必有“optical”和“magnetic”加以修饰论述。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光盘”和“磁盘”已经简洁明确地表达了两种存储载体,无须再进行简化。不要使人们在看到“盘”时,需产生“磁”的联想,在看到“碟”时还需想到“光”,这样反而使概念复杂化了。名词术语原本是规范我们的语言文字的,至于民间如何称谓,自然有其渊源,也无须强求统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碳”与“炭”及其组合词中的用法怎样区分,除了习惯用法外,人们对“碳”与“炭”两字的原意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甚至还有误解,还受外文不同表述和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译名的影响。本文通过讨论“碳”“炭”用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用所表述的物质是可燃烧和非燃烧物质来区分用“碳”还是“炭”;同时,也提出了首先应规范工具书用语等解决规范化的措施和方法的建议。一、“碳”、“炭”的概念及使用中的问题用“炭”还是“碳”来组词,用不用“碳质(炭质)”一词,尚存有很多分歧[1~3]。根据《辞海》(1999)的解释:碳是化学元素(周期系第Ⅳ族(类)主族元素),符号C,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以及C60、C70等富勒烯(因为“烯”是一类由碳和氢组成,含有C=C基团的化合物,所以,称为富勒碳更适宜[4])。在地球上,碳以游离态(如金刚石、石墨)和化合态(如石油、碳酸盐等)存在[5]。无论是《辞海》(1999),还是某些文章[1~3]中,若试图用所谓通用的定义来精确区分“碳”“炭”的用法,几乎是不可能的。“碳”字的出现是与人们揭示物质的构成和成分,不断发现存在于自然界的元素,编制元素周期表等因素有关。虽然,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最早出现“碳”字的时间,但是,“碳”字的出现肯定是在元素周期表出现以后,且应是舶来品。这是因为,据报道,现今所知,“碳”字在1930年《王云五大字典》中已被收入[4],更早的字典中是否有此字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这表明,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祖先们一直运用的是“炭”,而没有出现“碳”字。“碳”字显然是在元素概念出现以后才诞生的。若我们按一些作者所定义,碳是化学元素C的中文名称[1,3]。碳化硅,俗称“金刚砂”,是石英和焦炭混和,并加入少量木屑和食盐,在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而制得的化合态。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泥炭的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7%,无烟煤为90~98%。要用精确的定义来区分在高级无烟煤与石墨的最后过渡区间,由煤“炭”过渡到石墨“碳”,几乎是不可能的。显然,其组合词,如煤炭、焦炭、泥炭和碳(炭)质页(泥)岩、碳化硅、碳酸岩等等,并不能从元素C的含量来区分,而是由于老祖宗创造煤炭等词时还没有元素的概念出现而已。与“碳”还是“炭”组合成词组,与其说是用元素碳还是别的什么来进行区分,倒不如说是约定俗成更合理;“碳”字的出现及在我国的流行是与外来词的引入有关。既然与外文翻译有关,那么,也就不能简单地对能或不能用“碳”与“炭”来组词作硬性规定,可以音译,或以意译,还可用优先译名权来论处。譬如,一度曾在各种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安龙与安然(公司),拉登与拉丹。这让人们搞不清是两个还是一个公司,是一个还是两个大恐怖分子。对这类音译词,似乎应该以翻译的先后来定夺。由此说来,确又很有必要规范译名与用词。下面,我们试图通过一些行业的“碳”与“炭”运用情况的分析,来讨论如何区分“碳”与“炭”的用法。二、“碳”与“炭”在一些行业中的应用炭,用于木材等焚烧后的产物,如木炭;也用于煤层自燃后的产物,如煨炭[6];在漫长的一段时期,也曾等同于炭和石炭,也即现今所称的煤[7]。外语语种及译者不同,即使相同的外文字,对炭与碳的用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两者并没有统一的用法。但是,与煤炭行业关系更近的学者大体上遵循与煤及木材等燃烧有关的就用炭,而非煤炭系统的学者更偏向于用碳。如在煤炭系统的专著及术语规范书籍中,将在泥炭化阶段,高等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等,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腐朽,或因森林起火转变而成的显微组分(fusain)译为丝炭,或丝煤。同样,在《中国煤岩学》[8]这样的著作中,多处出现炭质页岩一词。在《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和《岩石学词典》中,也有因外文中含有“煤的”意思,所以也用炭,如,炭质黏土页岩(coaly-clay shale),也有外语词的不同而译作炭,如,炭质页岩(battie);也有与煤有关,但译时却用碳,如碳沥青(anthraxolite),这是一种类似煤的光亮沥青。煤炭行业也有例外的译名,如《煤炭科技术语》中将干基灰分等于、大于50%,到小于80%的含碳物构成的煤岩称作碳质岩(carbonaceous rock),将从测定煤样的挥发分产率所得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称作固定碳(fixed carbon)。也有同一外文词语译名不一的,如碳泥灰岩(alm,《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炭质泥灰岩(alm,《岩石学词典》)。也有因外文词不同而译名不同的,如在《英汉综合地质学词汇》中有:炭质页岩(battie)、碳质页岩(blacks,carbonaceous shale,culm)。在地质行业,“碳质”作为构词前缀应用比较广泛,如碳质板岩、碳质放射虫岩、碳质岩、碳质球粒陨石、碳质滑石岩、碳质灰岩、碳质石英岩、碳质岩浆岩等等。下面以碳质放射虫岩和碳质球粒陨石为例,来说明碳质的含义。碳质放射虫岩(carbonaceous radiolarite),一种灰色至黑色放射虫燧石,它含有碳质色素、微粒状石英、黏土和磷酸盐。碳质球粒陨石(carbonaceous chondrite)是一集合名词,用来表示易破碎的暗淡黑色球粒石陨石。其特征是:存在黏土型水合硅酸盐矿物,常为细粒的蛇纹石或绿泥石;含有相当数量的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氢化合物、脂肪酸、芳香酸、卟啉。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类型Ⅰ含有大量水及有机物质(3~5%化合碳,24~30%烧失量);类型Ⅱ的成分介于Ⅰ、Ⅲ之间(12~24%烧失量);类型Ⅲ含有高温矿物及一些金属成分(2~12%烧失量)。由此可以看出,碳质作为组合词的前缀,不仅广泛应用,而且含义不一。碳的含量可以是一个很大范围的变值:可以仅仅含有碳质色素,如碳质放射虫岩;也可以有不同的碳含量,如三种类型的碳质球粒陨石。三、规范使用“碳”“炭”二词的措施综观“碳”“炭”两词及其组合,我们不难看出,总的说来,煤炭、木炭、焦炭和炭质页岩等,大凡用“炭”或以“炭”字来组合的词组,其表达的基本上是可燃烧的物质。碳砖、碳素钢、碳酸盐等,基本是非燃烧物质。因此,以可燃烧和非燃烧物来区分用“炭”还是用“碳”,这既继承了传统,遵从了约定俗成,又基本符合目前的运用“炭”“碳”的实际。在实践中,遵从习惯的用法还是不可避免的。譬如,像碳素钢,亦称“碳钢”。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的总称。按含碳量分为:低碳钢(含碳0.10%~0.25%);中碳钢(含碳0.25%~0.50%);高碳钢(含碳0.60%以上)[5];泥岩:有机碳含量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十几的都有,对一般湖相泥岩来说,有机碳大于0.4%就是生油岩,小于此值者为非生油岩;有机碳大于1.0%者可称为好生油岩[9]。我们没有必要教条地将含有机碳者必称为碳什么的名称。石油、有机岩这种名称司空见惯,早已习惯,是无人质疑的用语,不必再给与碳有关的什么定义或规范。综上所述,碳字的混乱应用与外语语种和不同译者等因素相关,还有约定俗成、权威效应等多种影响因素。我们提出,用“炭”或以“碳”字来组合词组,以其表述的物质能否燃烧来衡量,能燃烧者用炭字来组合,不能燃烧的用碳字来拼接,含有机碳的也未必非用碳字来表述,如石油和有机岩等。由于长期以来“碳”、“炭”的用法缺乏规范和统一,加之各行业制定的行业规范用语间也存有差异,所以,碳与炭的规范用法可能因行业的不同而应有不同的规范措施,用碳还是用炭,用碳(炭)质还是取消,不可能以一个简单的定义来囊括,并使之实施,譬如,碳质作为构词的词素,显然在地矿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确定外来词的译名规则,是意译还是音译,是遵从先译者为准,还是别的?我们若能做到申报专利式的方式,对于新的外来词,只有未申报译名的才能再有新译名,就能统一外来词的译名。但是,这恐怕一时难以做到。那么,我们目前是否可以在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译名后,让各大出版社,尤其是词(辞)典出版时用统一的术语。因为,大多数人往往需借助(双语)词(辞)典翻译,这种工具书的规范是保证最后全体用词规范的最好途径。用词的规范任重而道远,如岩心和岩芯,规范了多少年,有的书上还出现岩芯两字。不能认为有个名词审定委员会,有过几次讨论就能实行规范了,我们应做更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28岁的靖夏来说,一夜无梦的酣睡是互联网大厂职员花钱也买不到的奢侈品.在两度搬家,购买千元羽绒被、智能助眠枕仍噩梦缠身之后,靖夏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工作压力给她带来了睡眠障碍,一周7天,她平均有四五晚要梦回职场,被“回不完的需求、撕不完的仗”吓到惊醒,被迫见到凌晨4点的北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