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领衔的新疆哈密科考队,通过近10年野外考察,在哈密地区发现一新的白垩纪翼龙动物群。这一翼龙化石分布区,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三维保存的翼龙蛋和雌、雄个体共生的翼龙化石遗址。这一新发现的翼龙被命名为"天山哈密翼龙",以纪念化石发现地及天山201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每日邮报》和《泰晤士报》等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借助于一系列最新科技,拍摄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照片,揭示了一些动物早期发育的秘密:海豚幼仔在母亲子宫中就开始学习游泳;金毛猎犬幼仔尚在子宫之时,便会将舌头吐出来张口呼吸,这同家庭宠物的行为有多么的相似。每一张照片都有令人惊讶之处,在最新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得以首次如此清楚地看到憨态可掬的动物幼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照片揭示了在此之前尚属秘密的事情:准确地表明动物如何在子宫中的发育状况。这些图片是由在2004年展示人类胚胎如何“在子宫行走”的同一个研究小组拍摄的。…  相似文献   

3.
陈华 《科学大观园》2005,(22):11-12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2005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30多年的‘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完整的‘喙嘴翼龙’化石。”2004年2月23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仁义先生在一位收藏家处看到这件翼龙化石时,惊喜地感叹到。完整“喙嘴翼龙”出世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介绍,这块翼龙化石是他通过朋友从辽宁西部的北票地区买到的。该化石上的翼龙骨骼完好无缺。经过傅仁义先生鉴定,是一具“喙嘴翼龙”的完整化石。经测量,该翼龙头长21.5厘米,前上肢各长28厘米,前下肢各长57厘米,末端各保留着3个“龙爪”,后上肢各长9厘米,后下肢各长18厘米,脖长15厘米,身体长13厘米…  相似文献   

5.
为了及时迎接产卵,一只怀孕的翼龙正在努力地赶往家中。然而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只身长三英尺会飞翔的爬行动物,大风刮折了它的翅膀,使它盘旋着落入一个湖泊中,盖在它身上的淤泥越来越厚,压力把它体内的卵挤压出来,随着淤泥变成了岩石,它的卵也在它的身旁变为化石。"这是一场悲剧,"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大卫.昂温说,他对该化石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昂温及同事认为,该发现可以解答由来已久的、有关翼龙性别差异的问题。自从2009年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农民将这块化石卖给浙江省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研究人员就开始研究这块化石。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吕君昌确定该化石已有一亿六千万年,并确定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9,(23):28-29
1.海豹幼仔 一只海豹幼仔正在北极的冰面上休息。单是通过气味,小家伙就能从数百只海豹中辨认出自己的妈妈。2.小象小象出生时就是一个大块头,直立身高可达到1米,体重可达到91公斤。它们要与母亲共同生活2-3年。母象需要9年时间完全发育成熟,公象则需要15年。  相似文献   

7.
解救大猩猩     
获救之路 在刚果(金)的维龙加国家公园,护林员克里斯蒂安·沙玛乌与同事进行了一次秘密行动,此次行动中,他们伪装成黑市大猩猩买家,成功从偷猎者手中拯救了一只雄性大猩猩幼仔并抓获3名偷猎者。当时,这只幼仔被装在背包中,并没有受到伤害。现今这只幼仔被取名为“沙玛乌”,如果拿到黑市,最高能卖到4万美元。“沙玛乌”是维龙加国家公园护林员在2011年从偷猎者手中解救的第4只大猩猩幼仔,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2,(5):42-45
树袋鼠 树袋鼠是生活在树上的袋鼠科动物,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及西部的森林.它们不像普通袋鼠那样擅长奔跑,但却非常善于爬树,灵巧程度甚至要超过很多灵长类动物.树袋鼠现已知约有12种,毛色及大小有显著不同.与绝大多数有袋动物一样,雌性树袋鼠有个大大的育儿袋,树袋鼠幼仔在妈妈子宫里发育大概44天后以胚胎状态出生,之后在育儿...  相似文献   

9.
正笼脊球化石的发现表明,孵化出动物这只"小鸡"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对于动物究竟何时并如何起源,人们抱有天然的好奇心。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趣味的话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所副研究员殷宗军和研究员朱茂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实施近5年来,围绕"胚胎与母体相互作用决定妊娠结局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胚胎着床决定妊娠结局"这一全新理念为主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转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和我国丰富的人类临床资源,集成和运用组学、遗传/表观遗传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传统和新兴技术,在囊胚获得着床能力的分子基础、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蜕膜转化的分子调节机制、胎盘发育与妊娠维持的调控、妊娠维持的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先兆子痫等妊娠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我国胚胎着床和胎盘发育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成果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胚胎篇占据着整个中生代大陆的恐龙品种繁多,各式各样的恐龙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成长过程错综复杂,从宏观来看恐龙的生长过程至少有6个流程:胚胎、发育、求偶、交配、生育和死亡:在微观上,我会按照化石证据来介绍各个细节,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恐龙时代。  相似文献   

12.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2):58-59
科幻电影《阿凡达》牛,潘多拉星球的飞行翼兽伊卡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匡古生物学家却在辽西热河生物稍中,发现了两件与伊卡兰极为相似的翼龙标本,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阿凡达伊卡兰翼龙。伊卡兰翼龙之所以得名,与它独特的下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汪筱林表示:"在所有已知的翼龙中,仅具有下颌骨脊而不具有头骨脊的种类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在现生动物中也没有这一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科学大观园》2010,(24):51-51
在今年举行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英国查塔姆大学生物力学家发表研究论文称,6500万年前的超巨型翼龙一次不间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16093千米。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9,(11):26-27
你看过尚未出生的动物的样子吗?你知道在袋鼠妈妈育儿袋里的袋鼠幼崽的画面吗?没看过?这并不奇怪。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育儿袋里的小袋鼠还处于胚胎阶段,只有豆形软糖大小时,你就可以在纪录片《子宫里的奇特动物》中看到利用摄像机捕捉到的神奇画面。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认为恐龙蛋是最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那就有些落后了,一枚蛋高30厘米,直径21厘米,相当于100个普通鸡蛋大小的蛋,预计在嘉士得会拍出3万英镑的高价。这枚巨大的蛋来自一种名为象鸟的动物,身高达到3.35米的它们曾集中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地区,而在公元14世纪时就已经因为人类过度捕杀等原因灭绝,因此这样的一枚完整的象鸟蛋能保存至今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相似文献   

16.
<正>你印象中的翼龙是什么样的?如果告诉你它们并不是恐龙,你会不会很吃惊?其实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身上还有"羽毛"呢!在各种恐龙大片中,翼龙(Pterosaur)作为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上镜率很高。它们是恐龙的"旁系近亲",与恐龙一起生活在约2.3亿至6600万年前。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恐龙是最早具有羽毛状结构的生物。但就在最近,南京大学教授姜宝玉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两块蛙嘴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已基本探明:50%~60%的早期流产是受精卵的染色体异常所致。这种流产减少了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淘汰现象。然而,排除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子宫先天畸形这类先天因素后,多数后天因素导致的流产是可以避免的。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原因。英国科学家1997年的一项研究证明,约90%流产与妇科炎症有关。在胚胎的发育初期,需要通过细小的树根状绒毛组织从母体汲取营养。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可影响绒毛的发育。此时,就像树根发生了坏死,枝叶也会枯萎一样,随着胚胎的死…  相似文献   

18.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6):64-64
英国渔民在英国索伦特海峡南部海岸用拖网打捞到一个有1.45亿年历史的牡蛎化石。专家认为它可能含有"珍珠之母"。为弄清楚里面究竟是什么,英格兰切尔滕纳姆市的科巴尔特公司用医学磁共振扫描技术分析了这块珍贵化石,结果表明,它里面确实含有一个和高尔夫球一般大的神秘光滑物体。如果把它从这个巨大牡蛎中取出,并确认是颗珍  相似文献   

19.
种子作为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不仅是植物繁育的最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的最主要来源。在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来自花粉的两个精子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前者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发生和休眠建立等过程形成胚胎;后者经过游离核分裂、细胞化等过程形成胚乳。一个完整的胚胎具有子叶、胚轴、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等结构。在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胚乳为胚胎提供营养。胚胎和胚乳均可作为植物的营养累积器官,在发育后期累积淀粉、脂肪酸或/和蛋白质等。毫无疑问,受精后的胚胎与胚乳发育不仅是高等植物生活周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物产量和品质决定的最关键时期。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器官发生和胞间通信等过程的调控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命题。相关研究不仅为揭示种子形成的调控机理提供重要线索,也将为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将重点阐述种子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英国约克大学和雷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预测气候变化的"金钥匙"就隐藏在蚯蚓的粪便中。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蚯蚓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种"记忆"有助于科学家预测气候变化。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蚯蚓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而后对粪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研究蚯蚓粪便的化石样本和测试粪便内方解石的残余温度,科学家便能了解地球气候在长达数千年发生的变化。方解石是一种类似白垩的物质,它们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科学家在对蚯蚓粪便中的方解石颗粒进行同位素检测之后,发现方解石保留了它们形成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