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着一个帖子:“在你很小的时候,父母教你用勺子、用筷子,所以他们吃饭弄脏衣服时,请不要怪罪;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了,请你抓住他们的手,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这段话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总有一天,父母会成为你的孩子.当我们和父母的角色互换时,请像当初他们对待我们那样去关爱他们.  相似文献   

2.
<正>每天都有人在跳槽,不过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跳槽的时候,那么下面这些理由最好不要用。因为这些跳槽理由是最为忌讳的,去了解一下吧。1.工作压力太大有不少职场人都觉得,工作量大、常常要加班、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这些都让他们很委屈。为什么不可以用"工作太累"作为跳槽理由呢?当出现累到你产生"厌班情绪"的情况了,首先你该找找自身的问题:你是不是凡事一把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考虑是否要相信某种陈述的时候,总是想要找出关于这种陈述的事实证据.哲学家把这种特征称为信念的“透明度”特征.要解决证据论者和实用主义者在信念伦理学中的矛盾,就应当诉诸于对透明度的正确解释.因为这种透明度特征反映了信念的概念性事实:当且仅当P的时候,关于P的信念为真.这种规范性的真理使得只有证据才能成为信念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来,我不断看到企业高管高调表示,要"实行问责制"及"追求效率最大化",然后转过身抱怨自己团队中一两个员工实在太不上进。如果你没有管理好这些"不出众"的人,又如何要求其他人全力以赴?当团队中有人工作做的还不够好时,你该做些什么?手下有多少人,当他们犯错时,会让你感到"开除可惜,留着无用"?如果你觉得用钱就能激励那些平庸者,我无话可说。但有些时候,员工长期碌碌无为不是他们自身  相似文献   

5.
<正>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和同事发现了DNA结构后提出了"惊奇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意识的各种方面,不管是对家庭的深厚感情,还是对上帝的信仰,都只不过是大脑神经网络电活动的结果。克里克在1994年写到:"你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而已"。当这些网络收到刺激时,就会体验到构成我们生活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大脑将这些记忆存储起来,当存储它们的神经网络再次被激活时,我们就能想起这些记忆。尽管这种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道理是易于了解的。讲到自然科学,这个进理就似乎不易了解了。人们可以举出很多实例,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发展自然科学。讲到个别科学家,他们可以举出牛顿、爱因斯坦。讲到个别国家,他们可以举出美国。是的,这些例子都是无可反驳的。但我们的问题不在这里。我们的问题是在:要有怎样的条件才能更迅速、更健康地发展自然科学。我们的答复是:党的领导和社会土义制度。自然科学是否是上层建筑,这是一个争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组织问题和自治问题 用两个题目就可以概括现代对科学所进行的讨论:一是(在特定的期望成就意义上的)科学的组织问题;一是科学的自治问题。尽管在这方面不乏疑义,但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似乎科学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系统立于我们面前,且我们应该更好地组织这个系统或使其自治。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把“组织”和“自治”这些概念同“方法”和“理论”——科学论的两个古老题目——直接联系起来。当把科学看成是一种社会系统时,它究竟是什么含义人们还不清楚,甚至连此系统的界限范围和信息加工的实际过程这些问题也在探索之中。当人们把科学分析为一种社会系统时,更为详细地考虑  相似文献   

8.
人种的差异     
你不是种族主义者。你知道从本质上来说,所有人都差不多,不论他们是何种肤色,也不论他们的眼睑是何种形状。但是你对这些我们称之为种族的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感到很好奇。实际上每个人都一样感到好奇。为什么大多数来自欧洲的人有白皙的肤色?为什么美国的大多数非洲和欧洲人及其后代的眼睛在外形上如此相象而又与亚洲人的眼睛如此不同?或许,你最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人有如此多种不同的肤色和脸型,另外有很多人想知道这些差异是否不仅仅在于皮肤本身。  相似文献   

9.
富人们都知道获得真正财富的惟一途径就是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这么多年来我结识了许多成功人士。就我对他们的观察,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他们共有的重要财务技能。富人珍视钱富人们知道钱是资产,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给他们更大的自由。他们可能有时会很慷慨,有时还会允许自己买一些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老好人",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好事、坏事,都表现出讲好话、一团和气状态的人。"我们常误以为‘老好人’的心理是心太软、不懂拒绝。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类人,对朋友有求必应,对领导有问必答,当你需要帮忙时,他们总会说:"好的,没问题。"讨论事情时,他们也总爱说:"我没意见,就按你说的来吧。"有时,需要他们的建议,得到的回答也都是:"我觉得挺好啊!"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了别人心中没脾气、没意见的"老好人"。其实,这种看似谦和、低调的处世方式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与信任,甚至会出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4,(9):36-37
正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想象。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在一个渺无生命的星系荒漠中孕育着生命的奇迹。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对这一问题持有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人类迟早会找到宇宙中其他的生命。但具体我们究竟将如何遇见我们的星系邻居,它们将会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还是我们想象中的ET外星人?这些问题就更加  相似文献   

12.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0,(21):78-79
职业妙解 1、会计师:他们知道所有东两的成本,却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2、银行家:在阳光灿烂的目子,他们会把伞借给你:当下雨时,他们会要求你把伞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13.
葛梯尔反例表明,传统的知识定义未能真正把握知识与真信念的关系。现有的葛梯尔反例的解决方案虽然各具特色,但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做出了必要的区分,认为葛梯尔反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的分离。我们提出了知识的实践定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信念理由和真理理由统一起来,从而解决了知识与真信念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善待下属     
当企业主管与下属进行谈话时,也要时时注意谈话的方式,因为一时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企业主管在听取下属说话时是仔细聆听,还是听而不闻;下属听你说话时,是听得津津有味,还是昏昏欲睡。这些细节有可能会影响下属对企业主管以至于对企业造成一些影响,所以企业主管不能忽视这些看起来对自己不是大问题,而对下属又十分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致主义确证理论认为只有信念之间的一致才能产生确证,这就使它面临如何容纳经验内容的难题。古典一致主义者将经验等同于信念,邦久用认知自发信念来解决经验观察的确证问题,但这些理论都存在问题。麦克道威尔将经验构造为概念性但不是信念性的状态,为解决经验观察在知识确证中的地位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对宗教、药物,还是对别的什么事物的信念,都会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果能把握我们自身能力的自信,那么信念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成为对自我实现成功的一种神奇力量—— 十分诱人的生物心理学之谜 客观上讲,信念从未移动过一座大山,但是它能产生某些戏剧性的效果.看看马德琳·里桑的例子吧.1858年,当她在洛尔德斯的水里沐浴前,她已经瘫痪了24年,然而,根据记录,她恢复了行动能力.还有在20世纪50年代,数十名心脏病人获得了被称为“内部乳房结扎”手术的帮助——其效果与患者所相信的一模一样.甚至还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停经女性错误地坚信自己已经怀孕,结果她们的腹部真的鼓了起来,并且开始泌乳.同样神秘的事件还有瘫痪者坚信自己的四肢仍可正常行动,尽管事实就活生生地摆在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17.
拉姆齐测验描述了人们决定接受p后,是不是接受q,从而对他的其它信念作最小修正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后,学界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种:简单的拉姆齐测验和精致的拉姆齐测验。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拉姆齐测验的新的逻辑解释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个人知识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了知识,找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我们也要很好的保存起来,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否则就会出现当我们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虽然知道自己知道,但却不能快速、方便的找到他们,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在讨论如何对给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个人有哪些知识需要组织。从理论上说,个人需要管理的知识主要是个人的隐性知识和个人的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组织需要个人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尽量把知识显性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量化、有效的管理。而我们能做到的个人知识的组织主要是显性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柏拉图的定义,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但自葛梯尔问题以来,当代知识论主要集中在探讨确证的本质、结构等问题上,对"哲学中最大的神秘之一"的信念缺乏应有的研究。信念的研究涉及到主客体之间关系、信念内容以及信念状态的区别、信念是否具有认知意义,这些都是当代知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佩里对索引词的研究为破解信念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重构了知识论中信念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柏拉图的定义,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但自葛梯尔问题以来,当代知识论主要集中在探讨确证的本质、结构等问题上,对"哲学中最大的神秘之一"的信念缺乏应有的研究。信念的研究涉及到主客体之间关系、信念内容以及信念状态的区别、信念是否具有认知意义,这些都是当代知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佩里对索引词的研究为破解信念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重构了知识论中信念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