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清辉 《甘肃科技》2004,20(11):8-11
以xm公司为例,在分析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合作创新风险定量评价方法,计算合作创新风险的定量评价指标数值,理性地认识和评估潜在合作伙伴,总结了xm公司的合作创新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磊  李红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678-11684
为了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问题,了解煤矿安全评价领域的发展趋势,借助Cite Space V软件对1998—2018年期间CNKI收录的“煤矿”“安全评价”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安全领域贡献较为突出的高校机构,作者间合作以小范围团队合作为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以及评价模型等是未来该领域内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导致的矿工不安全行为而引发的煤矿安全风险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国际合作是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国际合作存在各种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民机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该文首先进行了民机研制国际合作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分析。最后,给出了运用失效模式及危险分析FMEA方法对民机研制国际合作进行有效的风险规划、应对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合作迎来了历史性新机遇。中国油气企业与中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与中亚国家开展油气资源合作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根据专家意见,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风险具体划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安全风险、资源及技术风险。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亚国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亚五国由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经济等原因,中国与其在油气资源合作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其中塔吉克斯坦为最高,哈萨克斯坦为最低。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技术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节能技术项目分析和选择,对其风险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引入模糊集合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建筑节能技术风险的系统评价.结果 根据建筑节能技术风险层次关系,形成风险体系集合;在评价前提下,构建了节能技术一级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和风险体系综合评价模型;从最大隶属度、加权平均和模糊分布的角度,综合得出评价结果.结论 通过模型应用研究,表明建筑节能技术风险评价模型具有系统评价风险的合理性和真实反映风险程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工程项目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参与方合作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的交流,从而对工程项目的风险产生影响.在传统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合作的工程项目风险动态模糊评价模型,确定了项目合作性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利用修正模糊AHP方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这种方法考虑了项目参与方的合作性对工程项目风险大小的影响及项目风险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从而使得风险的评价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以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决策模型。基于产品供需合作、技术供需合作、资金供需合作、管理供需合作、人才供需合作、信息供需合作等6因素构建企业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TOPSIS方法,建立基于权重系数的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递阶层次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候选合作伙伴与各层次最优合作理想解的距离,确定候选合作伙伴的优劣排序。实证应用研究,验证了供需网企业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以及合作伙伴选择递阶层次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风险企业投资的选择和评价一直是创投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运用模糊评价法,以最大隶属度原则理论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对初创期风险企业的分析,提出了风险企业管理、市场、技术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逐渐引起重视,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码头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实例的研究,试图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实证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辉  张爱 《甘肃科技》2003,19(11):1-4
通过对合作技术创新风险问题文献研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影响甘肃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合作创新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