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纵观全球,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各国校园共同的"顽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日益猖狂的校园欺凌现象,各国采取了哪些行动来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呢?校园欺凌事件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在美国,校园欺凌情况严重。调查显示,大约1/4的学龄孩子为长期受害者,大约30%的孩子牵涉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认识校园欺凌并通过有效治理消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就成为非常重要且急迫的现实问题。校园欺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系统认识校园欺凌并通过有效治理消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就成为非常重要且急迫的现实问题。《如何应对校园欺凌》这本书基于海量研究数据,系统而严谨地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正>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化解孩子许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样,也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和受欺负的行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在媒体上频繁被报道。从发生的地域来看,从北京、上海到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遍布全国各地;从学生的年龄来看,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从欺凌性质看,低年级以直接欺凌事件为主,到高年级则呈  相似文献   

4.
<正>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惩戒和教育,任其发展,成年后很可能表现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校园欺凌事件结束后,受欺凌者仍旧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心理创伤难以愈合,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而欺凌者则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及自杀风险,长大后参与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7):46-46
蓄意自我伤害包括那些以追求结束生命为目的的严重自我伤害行为,如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等都应当看成是一种"心理病",需要求得医学的帮助。自我伤害也是一种"心理病"人们一般对蓄意自我伤害包括自杀行为等,会从现象表面分析,如当事人承受了压力、受到了挫折、经历了负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响,或者认为有自我伤害、自杀的人是"小心眼、想  相似文献   

6.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家曾认为,人体是完全可以自行调控身体内部运转的一座生理之岛。我们的身体能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合成营养物质维护身体组织和器官;可以感受到自身发出的信号,以及能识别危险的微生物(病原体)免疫细胞,向病原体发起进攻的同时还能避免伤害到自身组织。但研究人员在过去十多年中发现,人体并不是一座自给自足的世外小岛,而是更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我们身体内的这个庞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批评总的来说是一个易令学者产生矛盾心理(ambivalence)的话题。这主要还不是由于规范或道德对于创造并遵循它们的人来说经常表现出功能上的两面性,而是因为此类话语中包含着明显的反身性(reflexiVit)意味。如果你要谈学术失范问题,你大略得先拓心自问,你本人总能过得去地遵守学术规范吗?同样,在对比如学术道德水准普遍下降现象提出批评时,这种批评的潜在对象至少原则上也包括你自己。尽管如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总归还要有人(也会有人)去评去说,因为它们不是什么个人问题,而是学术界的公共问题或社…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世上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人类之所以能够走出蒙昧,并不是某个特殊人物在暴力和阴谋上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能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智慧和知识的积累,或者说是书和图书馆的力量。客观说,知识总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一个人来说,一本书或许就足以使其"知识渊博";但对一个社会来说,仅有一本书是明显不够的。当很多书被集中在一起就有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球人的机械自然观与纳威人的盖娅自然观;也展示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基于机械自然观的工业文明与基于盖娅自然观的"原始文明",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4,(17):49-50
<正>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现象叫"翻脸",不是因为男人暴脾气,而是你动了他的死穴。不是所有男人都有勇气离婚,当没资本提离婚的男人因妻频繁触及他死穴时,男人会从行动上对妻刻意冷漠或逃避。为此,作为一个妻子,必须知道男人的死穴是什么,不要轻易触碰,男人会感激你一辈子。死穴一、不要在男人社交时打电话催其回家男人社交基本围绕两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是为事业做铺垫,一个环节是为放松做铺垫,为此,男人社交时,频频接到老婆催促电话,男人知道是关心,但却在朋友面前很丢范。聪明的男人会在社交前向老婆提前禀报,聪明的女人会在丈夫晚归时发一个问候短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19):46-47
<正>男人总被认为心胸豁达,因此,不管是妻子、同事还是朋友,对身边的男人不满时,总会毫无顾忌地指出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管肖震宇指出,男人其实是"面子动物",对他们自尊心的最大伤害往往并非来自困境和贫穷,而是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话语。1.评价他心眼小或胆子小人人都害怕被说到自己的弱点,比如,穷人怕被说穷,暴发户怕被说没文化。对于男人而言,被人认为没有广阔的胸襟或胆子小,是最没面子的。不论女同事、同学还是哥们,不管有意还是无  相似文献   

13.
言论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善良的谎言不是谎言,而是更接近善良。没有破绽的成功,恰恰是最大的破绽。沉默只有在不语时才是金。但沉默有时表现出来的是无知,有时表现出来的是怯懦;在罪恶面前,它往往扮演帮凶的角色。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破旧,反而能崭新,少取,反而会多得,贪多,反而会落空。幸福不只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幸福也是一种心情。一个人感到满足,感到快乐,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柔和是一种品格和风度。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19):48-49
<正>性骚扰是性歧视的一种形式,通过性行为滥用权力,在工作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欺凌、威胁、恐吓、控制、压抑或腐蚀其他人。女性仍是遭受性骚扰的最主要群体,有调查显示,曾经遭遇过性骚扰的人高达71%,其中,54%的人听到过黄色笑话,29%的人遇到过有暴露癖的人,27%的人曾经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有过身体接触,8%的人曾经被别人偷窥,2%的人遇到过电话性骚扰。面对如此多的性骚扰现象女性应该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15.
<正>匿名社交的风又刮回来了吗?对于一个"死过"的风口,王欣团队又要如何找到突破点。快播之后再度创业,外界期待着王欣能推出像快播般现象级的视频产品。不过,他回归的第一款产品不是视频软件Xinplayer,而是一个用于"打探消息"的匿名社交产品。1月11日,王欣首次在微博里表达了对社交产品的思考。在他  相似文献   

16.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7.
最近,"逆向考研"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所谓"逆向考研",指的是考生从排名更高、社会观感更好的学校考到整体评价相对稍弱的学校,甚至从"双一流"名校考到"双非"高校.在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的考生中,有188人来自"985"或"211"高校,这在往年都是少见的情况. 很多人不禁纳闷:名校学生为何选择"下沉"?这是怎么了? "逆向考研"无疑不是主流现象,多数学生在考研时,还是会优先选择整体评价更高的大学,而这也与"求上进"的社会观念相合.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者,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如何被揭示出来的?这是哲学人类学的基本话题之一。盖伦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对周遭环境因素的考虑,并在"匮乏的生物体"意义上解释人的独特性的地位。卡姆拉认为盖伦夸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盖伦没有认识到,人作为唯一生物体拥有的不是"环境",而是"世界"。盖伦合理地揭示人类劳作与语言之间的相关性,但对于劳作中的语言问题并没有真正展开。卡姆拉指出了盖伦错误的实质:语言不应仅仅被视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而应该理解为具有语言的人类活生生的行为举止。通过对盖伦的批判,卡姆拉的建构主义哲学人类学获得三个向度:人的实际生存中的时间性维度;人的责任;语言的创制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医学革命"一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种权威的期刊数据库中,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在众多包含着"医学革命"这一概念的文献里,不是直接把发生在医学领域内但凡称得上"变化"的,不加讨论地直接算作一场"革命",就是直接将"医学革命"归结为某个人(如帕拉塞尔苏斯或维萨留斯等人)或某个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区别于形形色色的"医学革命"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医史资料和重要人物系统地梳理和论述,确定近代发生了一场类似于天文学革命的医学革命且其概念所指;同时,在当今以天文学革命解读科学革命为主的科学史界增加一条全新地"解读"科学革命的视域和路径,在比较科技史的视角下,为理解科学革命提供更加多元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正>在各大机场的私人停机坪,或是佛罗里达阳光灿烂的高尔夫球场上,富豪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神秘的人。他们并不是要打劫或勒索,相反,这些神秘人却会对富豪们说:"我们可以帮你把钱藏起来。"这帮人是世界上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瑞士信贷的银行家。这些已经驾轻就熟的银行家们每招徕到一个新富豪,就会提出若干种方案,帮助这些有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