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虽然折叠屏手机凭借着惊艳的硬件外观博得满堂彩,但在真正面对大规模消费者之前,依旧有着诸多变数。随着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的最新手机Mate X在间隔不到4天时间内分别亮相,曾经被称为概念产品的折叠屏手机,终于让消费者们触手可及了。三星和华为这样的大型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已经展示出一种趋势:折叠屏手机具备了比较完善的产品成熟度,可以跟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但这可能只是一  相似文献   

2.
潮流之变     
<正>三星抢发,华为跟上,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折叠屏手机引爆了一场舆论热潮,曾经被称为概念产品的折叠屏手机,终于让消费者们触手可及了。华为发布5G商用折叠手机后,产品被刷遍朋友圈,而最抢眼的则为该款手机的OLED柔性全面屏和独特的"鹰翼式"折叠设计。令人惊艳的不仅是技术和外观,还有折叠屏手机高昂的价格。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肾不够用"。  相似文献   

3.
折叠世界     
<正>三星、华为两大智能手机厂商先后推出折叠屏产品。合上是手机,打开就是PAD,折叠屏手机给用户带来了颠覆式体验。伴随着多款5G版折叠屏手机亮相,手机正迎来跨时代变革。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折叠屏幕等新技术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4.
<正>从其他品牌的反应来看,对折叠屏手机,更多是选择观望。有消息称,三星也开始向苹果提供折叠屏样品。随着三星抢发,华为跟上,折叠屏手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MWC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风头俨然盖过了5G。而从其他品牌的反应来看,对折叠屏手机,更多是选择观望。vivo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折叠屏手机,公司在持续关注。此前,曾传出将在MWC 2019上推出折叠屏手机的OPPO,也并没有如期发布,有网友质疑OPPO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折叠屏手机,尤其是国产折叠屏手机,消费者表示出好奇,但也非常惊讶:居然那么贵!折叠屏手机是什么样子的?折叠屏能带来哪些新体验?折叠屏手机来了。当地时间2月24日,华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发布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定价2299欧元(约合人民币17416元)起。华为发布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给2019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也称巴展)引燃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都走到了需要"进化"的十字路口,可折叠屏领域成为其选择的方向。"折叠屏"在科技圈火爆起来。然而是否还有人记得,早在几年前,就有家电厂商发布了折叠屏的升级版——"可卷曲"电视。除了手机之外,柔性技术也在大尺寸屏幕上快速渗透。业内普遍认为,折叠屏手机加可卷曲电视迎来风口,2019年将是柔性显示爆发元年。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都走到了需要"进化"的十字路口,可折  相似文献   

7.
<正>真正在这场创新潮流中大口吃肉的,是折叠屏背后的柔性OLED屏幕供应链厂商。事实上,可折叠手机概念已经活跃了数年,其价值也存在一定争议。这一波可折叠手机的出现并迅速升温,与OLED显示(梦幻显示技术)技术及材料的逐渐成熟密切相关。同时,可折叠手机也在促进产业链内其他零部件的协同创新。在2018年OLED巅峰盛会上,大会社长吕相德宣布了OLED中国时代来临,基于OLED工厂投建,广州将成为全球OLED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手表型手机1.三星彩屏手表手机这款又小又靓的三星彩屏手表型手机在造型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电话机的影子,而与传统的电子表十分接近了。在屏幕方面,也由于使用了256色的OLED屏,给这个小巧的电话平添几分姿色,由此得到的细小体积也算是使用OLED技术的另外一个回报了。TTDoCoMo公司的PHS手机WRISTOMO是TTDoCoMo公司开发成功的手表型PHS(无线市话)手机。它使用内置方形锂离子充电电池,连续通话时间约120分钟,连续待机时间约200小时。外形尺寸为171.5×40.4×18.5毫米,重约113克。液晶面板的分辨率为128×112点阵,液晶亮度可分4级调…  相似文献   

9.
<正>吹过的牛都变现了"华为"——"中华有为"的缩写。跟踪研究华为20多年的财经作家程东升在《华为真相》一书中称,任正非如此命名,显示他一开始就有了"潜龙之志"。创业初期,任正非曾先后两次公开对员工放言,"10年后,华为要和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占三分之一天下""将来有一天,华为的员工钱太多了,不得不拿到阳台上去晒一晒,要不然会发霉"。  相似文献   

10.
中美科技战由来已久,眼下的状况是"降维攻击",意在高维。对中国而言,可以区分为供给侧科技战和需求侧科技战。前者如对华为、中兴的断供,提示需方选择权的极端重要性;后者如不准美国并鼓动一些国家不用华为的5G,关系到供方的信用和需方的信任。华为同时面临供给侧与需求侧科技战。对中国的供给侧或需求侧科技战,也就是对美国的需求侧或供给侧科技战,这就是"双输"的根源。对于相应的国家,双输的含义有所不同。科技战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科技知识谱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缓解科技战。  相似文献   

11.
正励精图治多年,华为在全球即将部署5G网络之际已取得先发优势,美国政府牵头的遏制行动会改变这家公司的发展轨迹吗?2018年1月初,美国电信运营商ATT突然取消与华为的合作,不在美国售卖华为手机。华为手机业务多年来被美国拒之门外,与ATT的合作曾被视为进军美国市场的里程碑事件。紧接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6家美国高级情报机构负责人一致呼吁美国民众不要使用华为和中兴手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手机屏占比的追求,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概念、光学屏下指纹技术和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及其实现原理,并指出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正>"臭博士"1997年元月,华为在广东珠海召开了一次产品战略规划会议。正是在那个会议上,李明(化名)头一次和他的老板、时年53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正式见面。此时的李明,入职华为仅三个月左右。而彼此见面的形式,也特别。21年后的今天,李明向记者回忆当时那幕场景,在他复述的任正非的问话中,含有一个中国人特有的敬称——"您",任正非问他,  相似文献   

14.
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华为的反击,意味着这场通过美加司法体系实施的政治闹剧,进入一个新的斗争阶段。在华为反击之后,全球多家外媒第一时间报道了华为的新闻发布会,其中不少在新闻标题中直接亮明华为的声音。路透社认为,从起诉加拿大政府到起诉美国政府,华为近期一系列法律行动似乎是对美国政府发动其盟友封杀华为而发起的反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本版)报道认为,这是华为目前为止做出的最强硬的反击。可以预料,美国政府将对此"不得不做出反驳"。  相似文献   

15.
<正>八月,华为开发者大会开幕,华为自研系统鸿蒙首度亮相。鸿蒙,是中国科技树的最新果实。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发展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浇灌自己独立的科技树,有一种执着之情。现在,中国人自己的科技树,在当下最热门领域结出了果子。鸿蒙操作系统与5G标准,一软一硬,有助于中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打  相似文献   

16.
<正>他是人们常说的低头族,一天到晚看手机。为此,他下决心通过手机"节食"行动,让自己可以摆脱受困于手机无法自拔的处境。手机"节食",说的不是用手机来减肥,而是指近来在欧美出现的一种新时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将夜以继日使用手机调整到适可而止的程度,对手机不即不离、若即若离。手机"节食"这一做法目前风靡西方,这一理念有个专门的说法,叫作phone-diet(手机"节食",或者手机"减肥")。  相似文献   

17.
健康用手机     
《科学大观园》2011,(13):14-15
手机辐射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马拉松式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前段时间,美国非营利组织"环境工作组(EWG)"测试了1000多款手机的SAR值(辐射被人类头部软组织吸收的比率),排出了最新"十佳与十差手机辐射榜"。结果显示,摩托罗拉手机辐射最大,三星手机辐射最小。其中,黑莓的Bold 9700辐射值达到了1.55W/kg,获得辐射"冠军"手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柔美科技     
<正>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都走到了需要"进化"的十字路口,可折叠屏领域成为其选择的方向。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柔派发售于2018年10月,柔派使用的屏幕由柔宇科技自主研发、量产,经过超20万次的弯折测试和扭曲测试、张力测试、跌落测试等严格检测,整个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均已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在预告了10个月之后,"昇腾910"终于正式亮相。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美国诉讼程序的复杂程度来看,诉讼的周期一般都会很长,甚至长达数年。一家企业起诉外国政府本就少见,更何况是享誉全球的华为公司起诉全球霸主——美国。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过程注定漫长且胜率渺茫,但华为还是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来抗争。用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话来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惩罚华为,且从未展示支持这些限制条款的证据,因此,华为不得不决定通过法律行动予以回应。"是的,采取法律维权是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