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里人类与蚊子之间的大战一直没有停息过.如今,尽管人类文明已经非常发达,但对蚊子却总是无可奈何,甚至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竞赛,蚊子似乎还稍占上风,它们传播的疟疾等疾病对人类来说是致命性的.如何战胜致命的蚊子?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科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蚊子及疟疾三者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每日科学网站发表了题为《"聪明"的头足纲动物牺牲基因组进化来换取大量RNA编辑》的报道。章鱼、鱿鱼和乌贼以能够完成复杂的行为而闻名,比如打开水族箱的盖子逃走或是迅速改变皮肤伪装色以躲避捕食者。一项新研究显示,它们的神经系统在进化至如此复杂的过程中包含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机制:牺牲基因组DNA的进化来换取大量的RNA编辑。这是由美国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我们能消灭地球上的蚊子,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台湾大学的昆虫学系助理教授薛马坦说,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蚊,在超过3500个蚊子物种中大部分都是素食主义者,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的它们并不吸血,因此消灭这些物种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例如大部分无害的巨蚊属都是我们人类的"同盟军",它们的幼虫以其他蚊子的幼虫为食!由于它们对人类有益处,因此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四季变迁、物种衰老和昼夜更替都在提醒着人们的时光在流逝,使人类逐渐建立起来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感知不仅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甚至对于其他动物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机能。它们虽然不能深入思考时间的概念,但仍然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好的决策,如对一些动物来说,其运动的快慢直接决定它们成为捕食者抑或被捕食者,因为时间的  相似文献   

5.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22):43-45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就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锲而不舍地叮咬人们并传播着病毒,给人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丧命。蚊子的前世今生没有人知道蚊子是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但可以有把握地说它们比人类存在的历史要长很多,大约1  相似文献   

6.
秋凌 《科学大观园》2012,(23):27-27
科学家很久以前就知道霸王龙以三角龙为食,但直到现在,很少有人质疑它们如何处理这种草食动物坚硬的颈饰。美国蒙大拿州波兹曼落基山博物馆的丹佛·富勒和同事通过对遍布咬伤痕迹的美国三角龙骨骼化石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侏罗纪时期的顶级捕食者霸王龙在将三角龙杀死之后,会利用强有力的爪子和颈部肌肉扯掉这种巨型有甲猎物的脑袋,享用隐藏在盔甲下面富含营养的颈部肌肉。富勒等人分析的骨骼化石样本来自于蒙大拿州,上有明显的霸王龙撕咬痕迹。在18块带有咬痕的骨骼  相似文献   

7.
刘毅 《科学大观园》2013,(16):57-58
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千米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千米。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而今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阻止蚊子叮人的方法,这可能对改变蚊子对人"着迷"的情况大有帮助。美国研究人员破坏了蚊子们的嗅觉,使它们难以把人当作攻击目标。这项技术不  相似文献   

8.
正气味影响了蚊子的选择,它们会将一些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有种说法认为,蚊子老叮咬你是因为你散发的气味"更甜",这可能没错。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5,(2):60-61
<正>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我们的生存都是寄生生物仁慈手软的结果一一你,我,你家养的狗或是猫,甚至是宠物兔子都是如此。不过公正地说,那些在我们体内的寄生生物,比如入侵我们肠道的绦虫,它们不杀死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的仁慈,而是因为如果杀死了我们,它们自身也就失去了食物和庇护的来源。然而还有一种不同类型的"拟寄生",采用这种寄生方式的生物则完全没有这种"仁慈"。它们会侵入寄主体内,利用寄主并  相似文献   

10.
疟疾、黄热病、登革热都因蚊子而传播,它是全球最厉害的杀手它们躲在黑暗中猎食,与人类纠缠了千万年之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垂涎三尺,不但吸食活人的血,而且吞噬死者的肉体……吸血的虫子几乎征服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现在,科学家将带你去了解昆虫世界最黑暗的一面。蚊子:对人类的屠杀达到亡国灭种  相似文献   

11.
伪装术可谓动物的一大本领。这种本领可帮助它们"欺骗"捕食者,从而实现生存大计。本文介绍的9种动物均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经常会听说毒蛇、毒水母和毒蝎子致人死亡的故事。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不同数量的毒液,比如太攀蛇咬一次所释放的毒液足以杀死25万只老鼠,大理石芋螺的一滴毒液可以杀死20多人,那这些动物生产的毒液为什么要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量?英国广播公司科学记者约什·贾巴蒂斯通过探险研究活动发现,有毒动物的毒液其实并不是为了杀死老鼠或人类,而是根据进化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在我们的耳边营营嗡嗡,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飞来飞去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因此丧命.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发现了两枚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并利用科学仪器证明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吸血,进而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想象的更为复杂。人人喊打的吸血蚊子,已经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1亿多年。已有研究显示,雄性蚊子并不吸血,只有交配完成的雌性蚊子因为卵巢和受精卵的发育才吸血。12月5日,一篇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封面文章推翻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动物隐身术     
张瑜 《科学大观园》2007,(18):57-58
大自然中,生存并非易事,猎物和猎手之间不光是力量、速度上的对抗,在形态和体色等"软件系统"上,它们也一直在进行着微妙的斗争。无论是强大的猎手还是柔弱的被捕食者,它们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隐身"到环境之中,从而为躲避天敌或进攻猎物提供先发制人的机会。昆虫体形小,反抗能力有限,但它们的味道又十分鲜美,是令众多小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们看来,植物是沉默不语的,这是因为我们并未觉察到它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一一我们才刚刚开始要窃听这些秘密谈话。植物总是在空气中释放密码信号,以便抵御昆虫的袭击和其他威胁,并在一定范围内发出警报给临近的植物。不仅如此,植物还能发出紧急求救信号,以获取救援行动并召唤以这些入侵的昆虫为食的捕食者。  相似文献   

17.
正沉船事件引发怪兽追踪关于巨齿鲨的传说风靡全世界,这种史前大鲨鱼的身长可达30米,体重超过8万千克,但它们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始终是众说纷纭。鲨鱼目击者拍的照片表明,这个巨大的捕食者跟近期曝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幅照片上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暖流到达的时候,从南非到中国东海,数十亿条沙丁鱼会沿海岸洄游,以获取暖流中的浮游生物。这些银色的沙丁鱼会形成6千米-7千米长的鱼群带,宽度则达到1千米-2千米。它们在受到攻击时,鱼群带会分割成几个巨大的球型,以迷惑捕食者。洄游时它们将遇到数千条海豚、同样数量的鲨鱼、数十万计的鲣鸟以及巨大的布氏鲸的劫掠。这是一场无比壮观的战役,没有任何人类的战争能够相比。  相似文献   

19.
蚂蚁是一种了不起的昆虫,最近科学家还发现它们具有另一种本领,那就是会“飞”。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系的史蒂芬·亚诺维亚克在秘鲁东北部的雨林中采集蚊子标本时,有了这个意外发现。“当我工作时,身上会爬满一种蚂蚁,我只好不停地将它们掸掉。我偶然注意到它们并不是直接落到地上,而是在空中有个迂回,还能回到树干上。难道它们会飞吗?”亚诺维亚克给蚂蚁身上涂上一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称,基因分析显示,某些竹节虫在进化过程中至少4次失去又恢复了翅膀。这种280厘米长的Leprocau linus竹节虫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今天,竹节虫家族中的许多成员都像Leprocau linus一样失去了翅膀,而它们的一些亲戚却仍然拥有翅膀。科学家发现,某些种类的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失去又重新获得了飞行的能力。这一现象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身也许需要进化了。研究者曾经认为,进化过程是不可以逆转的,因此像翅膀一类复杂特征不可能失而复得。但是根据最新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一种类似小树枝的竹节虫可能证明事实正好相反。美国犹他州布莱韩·扬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怀汀和他的同事在分析了35种竹节虫的DNA后发现,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某些竹节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