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克隆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人类基因的自然性,对后代人生命是一种"强"控制,因而后代人的尊严受到着更大的伤害;克隆技术是在为后代人"复制"亲本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精准化地"设计"后代人的基因,因而后代人生物学特征的自主选择权被更加剥夺了;克隆技术被用于优生,只是在选择和复制当代人具有的"好"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制造和增强"优势"基因来助力优生,这会更加破坏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平等性。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涉及人的尊严、后代人自主权和社会公正等伦理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新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基因检测领域自由放任不仅会带偏科学与产业发展,还会从个体与国家两个层面构成损害。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基因测序将成下一个千亿美元产业,同时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消费级基因检测正在成为现实。很多人的担忧来了,当越来越多人的基因被数字化,信息被存放在网络上,谁来保障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隐私不被泄露和滥用?近年来基因测序已变成相关平台的流水作业,产业界则视基因测序为新的商业"风口"。国内已有企业提供399元的基因测序套餐服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对霾污染并不陌生,有害颗粒物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巨大的伤害,进而影响我们的健康。但科学家还关注另外一个问题:霾污染等环境污染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基因以及表观遗传过程,即环境除了影响我们"外在"的身体,还会不会影响我们"内在"的基因或遗传物质呢?这种影响会不会传递给我们的后代呢?  相似文献   

4.
文化基因是文化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具有相同的特点,又具有社会性、多维性、选择性、无形性、多变性等特征。思维方式与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基因的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文化基因的"双螺旋"结构。中医文化基因包括思维基因与价值基因,象思维是中医文化的思维基因,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流动性与非逻辑性特征。人本、中和、自然是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构造了中医文化的价值基因链。中医文化基因控制着中医文化传承不断,维护着中医文化认同,决定着中医人行为规范,规定着中医学本质。中医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守护与传播中医文化基因,坚守中医思维方式与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5):18-19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活到基因‘指定’的年龄,"来自伦敦的罗森医生说,他是世界级的长寿权威人士。"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你寿命的影响远比基因要大得多。"最近的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消灭自由基、服用二甲双胍、激活端粒酶……千百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长寿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感悟和经验主义,而是开启了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近日,有科学家发表报告称,通过详细分析超过50万人的基因信息以及这些人父母的寿命记录,确认了人类基因组中12个对寿命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理论上可以基于研究形成DNA"评分系统"评估人们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首次确定大脑中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基因集群一一M1和M3,其很可能影响人的认知功能,以及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反应和推理能力。这两个基因群分别包含数以百计的基因,它们很可能受主调控开关的控制。目前该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将深入研究这一基因网络,以期最终能够通过调控这些基因来提高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让人欲罢不能的珍珠奶茶,"珍珠"居然是有毒的;乙烯利不仅能催熟蔬果,而且会导致小孩性早熟;肉放在冰箱超过3个月,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基因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消息可信吗?5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传消息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禁阵阵发寒,平日里不知道吃下了多少毒药,有多少个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孩子会不会比同龄人早熟……不用担心,我们请专家给你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0.
<正>当基因片段出现错误,人就会生病。过去,能够无障碍阅读这本“基因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纠正“书”中出现的错误。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是“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编码。如果将每个人的基因组都看作一本书,书中的篇章词句就是大大小小的基因片段,它们讲述着生命体从出生、生长发育到死亡的所有故事。当基因片段出现错误,人就会生病。过去,能够无障碍阅读这本“基因书”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去纠正“书”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7月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基因研究称,国际科学家团队发起覆盖100万人的调查,发现了与教育水平相关的基因变异。他们在大样本中发现了1200多个相关的基因变异,是此前研究发现的基因位点数量的10倍多。该研究中的候选基因,经证实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元信息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基因变异的"地位"举足轻重,会影响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项目介绍 1.农杆菌介导马铃薯转hrap基因的研究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选LBA4404株系,外植体为马铃薯组培苗叶盘,目的基因hrap。结果表明,hrap基因已经转入了3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Russet Burbank,布尔班克)中。转基因植株经过两次抗卡那霉素培养基根选,约80%左右的植株再生;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经转人了马铃薯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基因已得到表达;从转基因马铃薯中扩增出来hrap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3.
基因选择论和基因多元论都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单位,但两者有不同的理解。前者认为基因是唯一的最终选择单位,后者则强调基因层次的数量模型可呈现其他层次的自然选择。论文以本体论疑难为线索,梳理了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论证其内涵是实在论基因到工具论基因的概念转换。基因选择论以表型性状到DNA分子的还原关系为前提,持有"实在论基因"(以物理DNA分子定义),因此遭遇了本体论疑难;基因多元论以基因与表型的代表关系为前提,持有"工具论基因"(以生物表型定义),这一概念转换可成功回避本体论疑难。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21):62-64
<正>为了纪念美国科普杂志《探索》发行30周年,《探索》杂志官网推出了一篇题为《"世界末日"30大猜想》的预测分析性文章。文章认为,人机融合、基因超人、外星瘟疫等30种情况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是不受时代、地域的影响,永远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它们承载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嵌在人们脑子里的,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承载文化基因的经典。"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民之神,文以铸之",我们民族的经典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我们今天要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重读我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以道金斯为代表的基因选择论者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最终单位。维姆塞特认为基因选择的兴起和基因还原主义的思路关系密切。其实,基因选择的本质是自然选择在基因层次的运用,是自然选择+基因还原主义。因此,基因选择面临的困难实际来自基因还原主义。一些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质疑支撑基因还原主义的"基因"概念和"中心法则",而只有当基因还原主义被证明有问题时,我们才能真正颠覆基因选择。  相似文献   

17.
布兰登是知名生物学哲学家。他对基因选择提出了两个批评,其一为"屏蔽原则",其二为"遗传漂变"批评。"屏蔽原则"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高层次实体,而不是基因层次实体。此批评无效,因为基因选择论者从未否认这一点,他们仅强调自然选择的最终作用单位是基因。而"遗传漂变"批评则认为基因型层次对于自然选择的描述在经验上优于基因层次。此批评仍然无效,因为布兰登误用了"遗传漂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科学家宣布找到胡椒碱的来源,以及哪些基因对胡椒"辣"味机制至关重要。《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这项最新成果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饮所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马来西亚科学院等7家单位完成。他们绘制了我国胡椒栽培种"热引1号"  相似文献   

19.
布兰登是知名生物学哲学家。他对基因选择提出了两个批评,其一为"屏蔽原则",其二为"遗传漂变"批评。"屏蔽原则"认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高层次实体,而不是基因层次实体。此批评无效,因为基因选择论者从未否认这一点,他们仅强调自然选择的最终作用单位是基因。而"遗传漂变"批评则认为基因型层次对于自然选择的描述在经验上优于基因层次。此批评仍然无效,因为布兰登误用了"遗传漂变"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周一,多数中国人会用黑色,西方人会用蓝色。黑色代表焦躁和蓝色代表抑郁能看出全球人都不喜欢周一。事实上,随着现代人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日渐繁忙,一个全新的"疾病"——"周一焦虑症"已开始困扰很多人。每到周一,我们身边总会出现许多"眼圈发黑、哈欠连天、慵懒少言、效率极低"的人,这就是"周一焦虑症"的典型症状。为此,国内外专家共同提醒,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