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在这样一种本质为"技消费"的新型消费形态中,信息技术在其中既"解蔽"又"遮蔽"了消费:一方面,它使我们已有的消费需求实现了从一定程度的"混沌"到更为清晰明了的转变,同时又使我们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挖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消费,从而通过技术使得消费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人的存在本性——需要;但另一方面,它会使共享经济中我们的消费理性和消费技能建立于技术理性之上,消费者受到技术更大的"宰制",这可能引发"技术理性战胜个体理性"和共享经济中"操作自主性"的加强。为了避免共享经济中新的消费"遮蔽"所带来的负面可能性,需要在社会建构技术的基础上,改写已有共享经济中的"技术代码",从而避免消费个体可能因"遮蔽"所带来的新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保健品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保健品的消费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①消费区域由城市逐渐扩大到农村,由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②消费对象由过去的老年、儿童为主,扩大到中青年和妇女;③消费选择由过去着眼于病后康复,现在扩大到节性和常年性的保健消费;④消费目的由防病治病扩大到抗衰老、美容健美等多种需要;⑤消费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就消费而言,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富裕家庭高于一般水准的家庭;⑥消费需求由一般营养保健品扩大到中高档滋补保健品,求新、求天然品、求品牌、求疗效好,是当今人们对保健品的新趋势.这一新变化将给国内外保健品市场带来一个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程序员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 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  相似文献   

4.
新奇的东西往往最吸引眼球,性的做法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求职者来说,为了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求职时就应开动脑筋,采取一些新奇的方式和手段。求职过程也要有新创意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得到一席之地。”克·吐温还问年轻人希望到哪家报社年轻人看了十分高兴,马上回信告诉了马克·吐…  相似文献   

5.
<正>欧洲至少有2000人离家出走,加入了中东的反政府组织,给西方国家造成了新的安全威胁。出走人数众多引起欧洲各国的担忧法国女孩萨尔玛喜欢炸薯条、玩苹果手机,还能制作"最好吃的披萨"。父亲把她当"宝贝"。作为这个穆斯林家庭10个孩子中的老小,她最乖,从不会远离巴黎郊区的家。然而,4月一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一切。萨尔玛去当地公立学校上学后,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监控摄像头显示,她到校仅5分钟就从后门溜走,去机场买机票飞往土耳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客"字家族欣欣向荣,黑客、博客、闪客、红客……最近,家族又添新成员,"换客"一词大行其道,广泛流行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如: 例1."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最近在一些城市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19):49-49
<正>在各种精神疾患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其主要特征是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常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压力,导致家庭危机的产生与爆发。但是,如果我们对之持有高度警惕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可达到较好的疗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通过临床观察与科学研究,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治疗越早,获得满意疗效的几率也越大。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些早期表现及主要特征,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病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阿司匹林已经走过了120多个年头,依然是人类药物中的"常青树",的确,它跟另一种树,柳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897年,在德国一家名叫拜耳的小公司里,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终于合成了一种叫乙酰水杨酸的物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合成药物——阿司匹林!如今阿司匹林已经走过了120多个年头,依然是人类药物中的"常  相似文献   

9.
"监控社会"的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社会心理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媒体三方联合操纵民众的恐惧情绪。其中,政府把民众的忧虑从系统性风险转移到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上,通过"转移恐惧"巩固了政治合法性;市场通过"夸大危险"和形塑"孤立的个人"来"塑造无能感",进而催生了日益增长的监控产品需求;媒体则通过刻画"可见又不可辨的他者"形象来"制造危险",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通过监控来缓解恐惧绝非治本之策,因为它最多只不过是一笔不划算的"恐惧交换",即用人们对监控者的恐惧(人造恐惧)取代人们对他者、对危险的恐惧(自然恐惧)。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中铁二局二公司的一名人尽皆知的"爆破王",彭祥华实际上是"半路出家",做过3年木工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爆破技术,尝试着去做了做,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0年。"5、4、3、2、1,引爆。"随着口令的落下,爆炸声从远处传来,这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爆破场景,但对于彭祥华来说,这是他每天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场面。"其实没有电视中看的那么轻松,真正爆破中,一分一毫都不能有差错。"作为中铁二局二公司的一名人尽皆知的"爆破王",彭祥华实际上是"半路出家",做过了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刚刚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带来的3D视觉盛宴中回过味来,美军又突发异想,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的研究项目,给世人带来新的震撼。据称,这一项目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3年预算报告中披露的,前期研发经费为700万美元。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出一种可用人脑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6):113-116
"互联网+"自提出以来,就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类型,如何对"互联网+"进行回应成为一个紧迫课题。本研究从"互联网+"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对的理念和方法论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举措。认为"互联网+"的机遇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挑战在于"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对现有的机构运营模式和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变革,进而影响职教机构领导和教师转型;应对的理念变化在于要将互联网思维深刻融入机构运营中,尤其是免费思维、痛点思维、持续改进的微创新思维等,具体方法包括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而要实现职业教育的"互联网+",最关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根本性的理念变革。  相似文献   

13.
另眼看财富     
<正>先来说一个人。2010年9月1日,26岁的他向美国新泽西州一所公立学校,一次性捐赠了1亿美元,用于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创造了美国年轻人捐赠数额最高的纪录。3个月后,他宣布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慈善机构,并签署和公证了"捐赠合同"。从2013年1月起,他又决定每年从公司只领取1美元的工资……再来说说另一个人。他也很有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租住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直到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品牌为之欢欣鼓舞,将其视作一个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平台: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品牌对此犹豫不决,担心互联网的自由,给消费者恣意宣泄的机会,会给品牌带来灭顶之灾。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据ICM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对品牌做出负面评价的动机不一,但有时负面评价会影响到品牌的形象和声誉。ICM在查中将那些通过负面评价损害品牌形象的消费者称为"有毒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作为负责任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反思"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原则的描述阶段,特别是对"reflexivity"与"reflection"的混用,给负责任创新实践中创新主体如何践行"反思"行为带来了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启发式框架。明确反身性反思(reflexivity)与反映性反思(reflection)的不同,突出反身性反思在培养创新者认知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提高反思性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同时基于"反思"对情境的敏感性,厘清了独处、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治理、国际间跨文化合作等四种类型的反思情境。  相似文献   

16.
当代,工程既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存在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外壳和主要载体。工程天然地继承了科学和技术的气质,特别的由于是技术的系统集成,在技术时代就备受批判的技术的"座架"本质,在工程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集中和放大。失范的工程正扮演着现代社会迷途的"利维坦",给现代社会带来众多灾难。由此,从技术批判到工程批判,既是人类存在的形而上之思的需要,也是在工程的"座架"里寻求诗意的栖居,让"迷途的‘利维坦’"不再伤害人类本身的需要。工程伦理出场了,它正是承担工程批判,祛除工程"座架"宿命的利剑,伦理之思,是避免"利维坦"危害人类的唯一救赎。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其中危害最大、威胁最广泛的风险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带来的技术风险。因此,探讨和研究技术风险及其制造者的伦理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工程师、现代技术和技术风险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推理、论证了工程师是技术风险的制造者。由于人类的技术性生存方式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而且还要依赖现存的技术。为了防范这些技术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伦理规约。所以,工程师作为技术风险制造者只有承担"不制造致毁性风险的新技术"和"减轻现存技术风险"这二种伦理责任,才能减少技术风险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害,降低、防范甚至化解技术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从"赤脚医生"走到突破禁区的"多面勇者",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手术刀尖上的舞者"陈孝平院士是怎样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呢?5次打破肝胆胰外科领域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3项中国人原创手术方式、带领中国肝胆胰外科学者实现在国际肝胆胰会议上的旁听到主持。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构建基于权威和个体信任,现代社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确立系统信任,尤其是专家系统信任的过程,信任品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风险使人类步入了"后信任社会"。后信任社会对专家角色、互动机制、政策框架进行了重构,风险研究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由专家诠释风险转向风险感知构建的公众参与;由单向风险沟通机制转向风险沟通的多元互动机制;由外在的风险管理转向内生的风险治理模式。运用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和学术话语对风险展开多维度研究,反思"后信任社会"的风险机制,构建转型期的社会信任体系有助于增强风险感知、促进风险沟通和风险治理政策制定,对破解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杰青"是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通过对71位少数民族"杰青"的问卷调查和CV分析,探究其分布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等规律。发现少数民族"杰青"分布不均衡,成长环境具有关键影响;家庭背景的代际传递并不明显,但城乡家庭驻地影响巨大,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出生社会边缘的少数民族"杰青"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质的初、高等教育和国内外重点高校、一流科研机构的博士后科研训练经历对其成长意义重大;主要供职于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能够立足自身领域,在重大科研平台上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研究,优势积累明显。藉此对加快新时期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