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励精图治多年,华为在全球即将部署5G网络之际已取得先发优势,美国政府牵头的遏制行动会改变这家公司的发展轨迹吗?2018年1月初,美国电信运营商ATT突然取消与华为的合作,不在美国售卖华为手机。华为手机业务多年来被美国拒之门外,与ATT的合作曾被视为进军美国市场的里程碑事件。紧接着,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6家美国高级情报机构负责人一致呼吁美国民众不要使用华为和中兴手机。  相似文献   

2.
正熟悉国外政治环境和法律体系,尊重法律且能够运用法律维权,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经之路。华为起诉美国政府一事已众所周知。从起诉书可知,其起诉的核心内容无疑是围绕《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展开的,具体落在第889条上,华为请求法院判定这一针对华为的销售限制条款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而关于该法案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美国国防立法的逻辑,大部分读者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正经历着非常时刻。美国政府认为,华为构成安全威胁。基于此,10年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就启动了对华为的调查。也是基于此理由,10年调查,甚至涉嫌入侵华为服务器也没有给出证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继续坚定推广华为的安全威胁理论,甚至,不惜向多国施压,牵制华为。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日前,美国CNN发起了一场民意调查投票:你认为美国打压华为运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在3月7日华为宣布起诉美国政府违宪后,在3月13日下午,任正非再次接受了美国媒体CNN的采访。任正非在采访中谈到华为为何要起诉美国政府,指出特朗普政府打击中国科技公司的策略完全是错误的,有损害美国国际声誉的风险。任正非在今年1月份以来,第五次接受媒体采访,此前较少露面的任正非,近期的5次采访有4次都是面对外媒。  相似文献   

5.
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华为的反击,意味着这场通过美加司法体系实施的政治闹剧,进入一个新的斗争阶段。在华为反击之后,全球多家外媒第一时间报道了华为的新闻发布会,其中不少在新闻标题中直接亮明华为的声音。路透社认为,从起诉加拿大政府到起诉美国政府,华为近期一系列法律行动似乎是对美国政府发动其盟友封杀华为而发起的反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本版)报道认为,这是华为目前为止做出的最强硬的反击。可以预料,美国政府将对此"不得不做出反驳"。  相似文献   

6.
<正>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0,(12):22-23
正研究氮化镓技术的科研团队获奖,表明中国在三代半导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国产电子装备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美国都十分担心中国的技术发展过快,中国企业在国外收购科技公司,频频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拦,从早些年华为试图收购3Com,到去年紫光提出收购镁光被否决,可以说这种事情非常常见。而美国之所以阻拦中国收购,就是担心中国通过收购公司从而获得珍贵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8.
中美科技战由来已久,眼下的状况是"降维攻击",意在高维。对中国而言,可以区分为供给侧科技战和需求侧科技战。前者如对华为、中兴的断供,提示需方选择权的极端重要性;后者如不准美国并鼓动一些国家不用华为的5G,关系到供方的信用和需方的信任。华为同时面临供给侧与需求侧科技战。对中国的供给侧或需求侧科技战,也就是对美国的需求侧或供给侧科技战,这就是"双输"的根源。对于相应的国家,双输的含义有所不同。科技战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科技知识谱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缓解科技战。  相似文献   

9.
STEM教育源于美国,对全世界STEM教育具有引领作用。美国STEM教育经历了STS、STEM和STEAM三个阶段,其根本目的是使美国始终在科技创新和竞争力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国STEM教育反映出美国教育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信任;美国政府有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以及美国政府在推出教育政策时开放而又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专门负责资助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前沿基础研究,促进美国科学与工程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其基本任务:一是通过识别和确定最好的研究人员,在知识前沿的各个点上支持一流的研究;二是平衡战略研究领域的资源分配,对符合国家目标的科学机遇做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媒体报道,从2002年6月份开始,美国政府召集来自全球高级别的科学家们赴美,参加夏天在美国举行的一个紧急“反恐”会议,以讨论怎么才能使美国或其他任何一国的城市从“毁灭性的灾难”中逃离出来。不过,这次科学家们讨论的“反恐”却不是全球的恐怖主义,而是来自地球外的小行星撞击!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华为是一个真真实实的野心家,应该抢占最重要的‘肥肉’市场。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跑到非洲去?为什么跑到很偏僻的喜马拉雅山上,跑到沙漠上去?我们还是为了人类理想而服务,并不是纯粹商业性的。"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到底会对华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7月17日接受美国雅虎财经媒体的专访时,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进行了详细阐述。即便自有产品可以供给,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彭博新闻社1月24日的报道,分析了华为产品在美国影响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设备可靠,成本便宜,且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相应性价比的替代品。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20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国内外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政府着手鼓励自身电子技术的发展,并逐步依托相关技术建立起可同美国比肩的强大产业集群。然而出于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美国政府对日本技术产业进行了多轮贸易调查与磋商,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削弱了日本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日本电子技术市场的日渐衰落,美国政府与企业界采取多种方式快速扩展自身市场份额,最终实现了美国电子产业的复兴。在当前中美科技产业争端不断发酵的大背景下,分析日美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规律,或可为我国解决相关经贸纠纷、促进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埃里克·玻尔曼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案例。对于玻尔曼的处罚,在综合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上,美国政府决定从重处罚,以儆效尤。美国高校相对较低的学术不端发生率,与其健全的调查程序和严厉的处罚机制是紧密相连的。埃里克·玻尔曼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案例。在此案调查的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严格遵照美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学术不端处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保密政策对高校科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根政府对包括科技信息在内的信息交流实行了新的限制。美国政府认为这些新的限制对国家的安全非常重要。政府对扩大科学的保密范围所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引起了一场公开的激烈争论。科学界的许多人士认为,对科学交流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将会有损于美国科学技术的质量。本文要讨论的是争论的双方对在高校进行的科学研究加以保密的看法,介绍高校科学家与政府官员协商以达成妥协的过程,分析这场争论对在美国学习或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美国诉讼程序的复杂程度来看,诉讼的周期一般都会很长,甚至长达数年。一家企业起诉外国政府本就少见,更何况是享誉全球的华为公司起诉全球霸主——美国。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过程注定漫长且胜率渺茫,但华为还是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来抗争。用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话来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惩罚华为,且从未展示支持这些限制条款的证据,因此,华为不得不决定通过法律行动予以回应。"是的,采取法律维权是不得  相似文献   

18.
<正>"我认为,在这个关头,妥协也是没有出路的,唯有把华为公司做好,真真实实体现为全世界人民认真服务,体现它的价值出来。可能我自己和家庭是要做出一些牺牲的。"8月19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美国针对华为禁令的宽限期将再次延长90天。而截止到8月29日,最新的消息是,近两个月以来,美国商务部收到了超过130份来自美国企业的、要求向华为供货的销售许可申请,目前依然没有发放任何许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7,(19):27
一年前,美国政府斥资1500万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建立了一个黑猩猩"养老院",专门供那些从美国NASA和各大实验室中退休的黑猩猩颐养天年。它们的退休生活舒适得令许多美国老人都会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名为"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总统令,要求联邦政府将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广和培训中。该行政令提出五大关键领域,基本描绘了美国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战略。行政令标注了美国政府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