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段式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致密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分别采用XRD,SEM和纳米压痕方法测试了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它与传统烧结方法制备的粗晶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力学性能相比,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的硬度提高了46.9%,弹性模量提高了23.4%,其中晶界增多和显微应力的产生是导致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注浆成型法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添加高温粘结剂对陶瓷的力学性能影响.对制品进行抗压强度和气孔率的测试观察.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在高温下烧结出现微观结构的变化,并伴有体积收缩.高温粘结剂对羟基磷灰石烧结体的力学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以羟基磷灰石、光敏树脂和分散剂为原料,成型后通过脱脂烧结得到支架样品,研究了球磨时间、粉体粒径尺寸、配比及不同种类分散剂对浆料黏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及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黏度测试等技术方法对制备的支架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浆料的最佳球磨时间为120 min;采用油酸作为分散剂,羟基磷灰石采用15 wt%的纳米羟基磷灰石+85 wt%的微米羟基磷灰石的粉体配比可获得最佳的流动性,以此光固化3D打印后烧结制备的HAP支架材料具有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性颌面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笥颌面骨的制备工艺对其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采用注浆法,热等静压-后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抗折强度高于人体致密骨指标的羟基磷灰石颌面骨。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作为磷酸钙的一种,它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热稳定性及离子交换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多功能材料.随着对羟基磷灰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得以大幅拓展.文章就羟基磷灰石理化性质和结构组成作以综述,阐述了其制备工艺以及在力学、生物医学,吸附、催化剂、载体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PVA/H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微孔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制备了聚乙烯醇/微孔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和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测试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微孔结构,复合水凝胶含水率可达到60%以上,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可用于人造软骨,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球形和针状的羟基磷灰石(HA)粉体作基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出高孔隙率的三维网状HA生物陶瓷支架,并研究粉体形态的不同对网化HA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备工艺以改善网化HA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抗压强度.运用SEM、XRD、FTIR以及抗压测试考察了不同粉体对网状HA陶瓷支架的微观结构、相成分、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球形粉体可以显著改善浆料的性能,影响浆料在支架上的涂覆量.因此球形粉体所制备的网状HA陶瓷支架的烧结性能和抗压强度明显优于针状粉体所制备的网状HA陶瓷支架,同时保持支架的贯通性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羟基磷灰石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较好的生物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现已形成多种制备羟基磷灰石粉末、块体材料及多孔材料的方法。但是,由于材料本身力学性能较差制约了羟基磷灰石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提高及制备综合性能优越的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心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二氢钙等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与适当含量的镁粉烧结制备Mg-HA粉体.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为有机粘结剂控制合适的比例调和制备Mg-HA牙体充填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镁粉含量对其固化试样结构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了利用废弃贝壳制备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的工艺路径。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以贝壳粉为原料、磷酸氢二氨为磷源,尿素为添加剂,成功制备出高纯相、尺寸均匀可控的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表征产物的晶相组成及形貌。XRD分析结果显示:贝壳中的碳酸钙已经完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SEM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浴法合成得到的羟基磷灰石为纳米级别的带状结构;FTIR表征检测到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进一步验证产物为羟基磷灰石。本研究解决了废弃贝壳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1.
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DMTA技术研究了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的储能模量、阻尼和力学状态转变点有明显影响,有助于提高PMMA材料高温段动态力学性能和扩大力学状态稳定区间.这表明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这一新的表征手段,能更有效地表现出纳米粒子对聚合物基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和效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状磷石膏制备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经处理的原状磷石膏制备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测试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考察生石灰的掺量、水灰比以及成型压力对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石灰掺量为4%时,磷石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矿渣微粉对磷石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对于磷石膏-矿渣-炉渣复合胶凝材料,当成型压力超过3 MPa时,制备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同浇注成型试样相比较,在5 MPa成型压力下的压实成型试样,材料孔隙率提高,特别对于200 nm以上孔所占体积分数来说,其所占体积分数要远远高于浇注成型试样,导致了材料微观结构劣化,力学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3.
丝胶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氧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备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丝胶蛋白膜。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丝胶蛋白膜的聚集态结构;对丝胶蛋白膜的热水溶失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并探讨了交联剂种类、比例对丝胶蛋白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对丝胶蛋白膜的交联作用明显,引起了丝胶结晶形态的变化;并改善了丝胶蛋白膜的物理性能,交联剂PEGO10加入30%左右所制得的丝胶蛋白膜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镗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压电微位移作动器(Piezoelectric Micro DisplacementAc-tuator,PMDA)动态特性中的机械特性,相位滞后特性和迟滞现象,从机构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压电微位移作动器静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得到了相位滞后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非线性迟滞现象的本质分析,提出了非线性迟滞现象的一种广义模型。最后给出了压电微位移作动器在镗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中的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初始状态分别为轧态和退火态的Mg-2%Zn-1%Gd合金在360℃进行单道次66%大压下轧制和其后的退火加工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规律.通过金相观察、拉伸实验和杯突实验分析表明:不同初始状态Mg-Zn-Gd合金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其力学性能及演化规律也明显不同.这是由对应组织中的剪切带、孪生密度和晶粒尺寸共同决定的.初始退火态Mg-Zn-Gd合金经大压下轧制和热处理加工之后表现出了更优秀的机械性能和更小的各向异性,其最终伸长率可达289%.初始为退火态的Mg-Zn-Gd合金板材最终制得的薄板在室温下的成形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岩石三轴应力试验及其压实效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部地层5种有代表性的岩石(砂岩、灰岩、白云岩、石膏、花岗片麻岩)应力进行了三轴试验,测得了不同条件下岩石的声波速度、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5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声学性质随围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岩石,埋藏深度(围压)不同,其力学和声学特性也有很大差别。钻头对岩石的破碎效应除了受岩性的制约外,因埋深而产生的压实效应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无溶剂法制备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PDI、聚酯/聚醚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为主要原料,乙二胺为扩链剂,采用无溶剂法成功制得分散良好、贮存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FTIR及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软硬段比例、软段结构对乳液胶膜机械性能、胶膜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比例的上升,链的柔性增加,耐水性提高;随着软段中加入聚酯含量的增加,机械强度提高,耐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缩二乙二醇改性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在此基础上用改性酸酐增韧环氧树脂.用扫描电镜(SEM)、材料试验机、DMA等对固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一缩二乙二醇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摩尔比为1:1.25时,制备的改性酸酐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当改性酸酐的加入量为15%时,固化产物的增韧效果最佳,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窝状且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环状碳酸酯共聚改性聚乳酸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甲基-5-苄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MBC)与左旋丙交酯(LLA)开环共聚制备了乳酸-功能化碳酸酯共聚物(P(LLA-MBC)),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左旋丙交酯(PLLA)相比,共聚物的拉伸强度由原来的54.3 MPa(PLLA)下降到27.2 MPa(n(MBC)∶n(LLA)=34∶66),断裂伸长率由36%提高到350%,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共聚物结晶度有所下降,体外降解速率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二次开模注塑成型法制备了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微孔发泡塑料。研究了SiO2对微孔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丙烯中加入纳米SiO2可以使泡孔直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加;但对发泡材料与未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