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卫星城是缓解“大城市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许多大城市在建设卫星城过程中又往往面临许多问题。为此,从卫星城本质的再认识入手,分析了当前上海卫星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城市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快速增长使人们步入休闲时代,休闲型卫星城正在悄然兴起。完善休闲型卫星城发展要素及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不但可以使这些地区具有生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地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刘敔 《科技资讯》2004,(8):44-45
北京申奥成功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给昌平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昌平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卫星城的各项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昌平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承担北京城区人口疏散的重担,昌平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毗邻卫星城老城区东部的南邵镇地区开辟为昌平卫星城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将区政府东迁.……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4,(1):40-41
2003年12月5日,“昌平卫星城东扩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新闻发布会”在昌平召开。这标志着“概念新颖、结构合理、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环境良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特色魅力”的昌平卫星城东扩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全面展开。新闻发布会当天,昌平卫星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首都  相似文献   

5.
常华 《科技智囊》2008,(10):16-18
生态立县是密云的发展之魂。多年来,密云人民在努力寻求“保水富民强县”之路的过程中,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的构想。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08年5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密云县成为全国首批、北京惟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相隔不到三个月,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密云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  相似文献   

6.
兴平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兴平的有名不仅因为它是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具有厚重的文化沉积;兴平的有名。更在于它依托关中平原腹地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奋力搏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实绩。今天的兴平。流光溢彩、活力四射、商贾云集、名企林立。已经成为西部境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世人注目的“卫星城”。为了让世人对兴平有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我刊将以系列专题报道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展现兴平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展示,将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词汇:兴平。一个令人向往的魅力城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南昆铁路广西段沿线城镇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南昆铁路广西段沿线的城镇建设滞后,针对 南昆铁路广西段沿线城镇建设的状况,研究和分析了沿线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沿线城镇发展的措施与对策:(1)对铁路沿线城镇进行科学规划 和管理;(2)城镇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凸现城镇自身的特色;(3)强化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4)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用科技进步 来促进城镇的发展;(5)改革户籍管理,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村经济能人到城镇发展;(6 )注重城镇环境保护、使城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部县定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南部县定水镇人民政府南部县定水镇是国家级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距南部县城仅10km;国道212线,省道成南公路横贯境内,区位优势显著;西河、宝马河流经本镇,水源充足;是南部县工业基础最好的城镇.远景规划为南部县工业卫星城...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者出游半径、旅游企业区位成本、旅游相关产业配置以及城镇体系与布局等。我国旅游产业布局在大尺度范围内,由东南向西北和西南地区转移;在中尺度上,由中心城镇、旅游热点地区向旅游温点或冷点地区转移;在微观尺度上则向城市郊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城镇是主体、农村潜力巨大;旅游消费总量有所提高.,但是人均消费额偏低。为此,我们应根据城镇和农村两大旅游市场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制定合适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中小城镇避难场所系统布局优化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卫星城镇避难需求与避难场所系统层次性特征,利用P-中位数与MCLP模型确定了一套适用于卫星城镇避难场所系统优化布局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短临避难阶段疏散距离最短与中长期避难阶段覆盖最大需求综合目标,结合规定疏散距离及实际设施容量,以典型卫星城镇为实例进行了分级分步计算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方法确定的避难场所系统设施层次更为丰富、备选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且应急疏散效果相对高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居民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态度尺度,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古镇旅游的正面影响以及社区参与旅游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社区居民对洛带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态度尺度并对古镇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且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给个人和古镇带来的经济利益、古镇长远的规划以及游客满意度4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量化分析比较了北京市、上海市、东京都、大阪市、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的道路网,考察中国城市与日本城市的街区结构特征以及道路(街区)与地址标识系统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街区面积最大;中国城市的街区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日本城市的街区强调建筑物的独立性;中国城市在总体上采用道路方式的地址标识系统,而日本城市采用街区方式的地址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旅游经济不仅是眼球经济、知名度经济,更是品牌经济。安徽省拥有着丰富的古镇旅游资源,但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以关注游客的体验为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镇旅游品牌化营销的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安徽省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怀柔区雁栖镇与渤海镇民俗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怀柔区雁栖镇与渤海镇民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应用ArcView软件的空间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景区影响范围,发现雁栖镇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大大促进了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而邻近的渤海镇资源与雁栖镇类似,但旅游业欠发达.通过运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理论分析发现,两镇旅游资源具有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上具有相互连接性,建议通过加强旅游廊道建设、资源优势互补等手段来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孝昌县小河镇发展旅游业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论述了发展旅游业对该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证小河镇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旅游开发可以促使一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良性发展.小城镇发展近乎“千镇一面”,形象塑造是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核心.根据城市形象设计学,小城镇旅游形象塑造按照分析——定位——表述的技术路径来进行,文章以山西小城镇旅游开发为例对小城镇形象塑造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