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所载导航相机于2014年4月3日拍摄的一幅火星表面照,显示出火星表面的一处神秘闪光。有人声称这可能表明外星人在火星地下使用人造光,还有人说这可能是火星人的汽车头灯。但科学家指出,这种光亮并非人造光。宇宙空间充满辐射,而火星的稀薄大气意味着高能粒子(被称为宇宙射线,来自于太阳或深空)不可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20,(9):6-10
正火星,这颗赤色星球,古往今来都充盈着迷人色彩。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从1961年至今,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4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一共仅有22次。火星距离地球的最远距离为4亿千米,最近距离为5 500万千米。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转周期不同,两个行星大约每两年"相遇"一次,即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较近。在"相遇"期间,从地球上发射火星探测器可以缩短抵达火星耗时,节省燃料,从而降低"探火"成本。  相似文献   

3.
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着手制定一项近期空间任务:把从四个不同彗星上收集的彗星的尘埃和气体的样品送回地球.美国的"取回多彗星样品"飞行将是美国首次广泛利用空间站回收能力的深空任务.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站的回收能力可以做到把从D'Arrest,HMP,Giacobini-Zinner和Tempel-2彗星收集的物质取回来.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不久前,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首次进行了远程操控地面机器人的试验,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在机器人探索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上的可行性。6月17日,通过视频实时传输,宇航员克里斯托弗·卡西迪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地面遥控机器人"的操作——指挥一个名为K10的四轮机器人开展地面勘探以及模拟部署天线。进一步地测试,将重点对天线的部署情况和人机交互过程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5.
布什总统想要到2019年将美国人送到火星上去,可是国家宇航局发现1990年送他们到德国都是够困难的.国家宇航局本打算派60人赴德累斯顿国际宇航联盟年度会议;经费的困难只派了10人.在大多数研究中——包括国家宇航局的研究——火星任务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到火星再返回地球,一个太空船得携带大量燃料,它得放在一个空间站中发射.它太大不能着陆在火星上——而让它围绕火星运行,派一些小的着陆器到火星表面上去,就像一艘船的救生筏带乘客上岸."火星直接"计划(Mars Direct),要求一个大而新的助推火箭,称之为Ares,能传送一  相似文献   

6.
天问·火星     
正在经历了漫长的飞行后,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按照预定计划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天问一号"负责执行的任务充满艰辛和挑战,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祝融号"火星车(由"天问一号"搭载)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于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当时,远在3.2亿千米外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指挥大厅顿时掌声雷动,大厅中的一名女调度员激动之余仍不忘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播报着:"根据遥测判断,着陆巡视器转入无控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准备发射猎户座飞船前往火星,在飞行去火星之前,猎户座飞船进行了它的第一次探索飞行试验,它于2014年12月首飞,这对未来的载人深空探测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設計理念"萬金油"大量航天实践表明,就当今技术水平而言,载人飞船比已退役的美国大型航天飞机更可靠、更便宜。所以,美国现在正积极研制新型载人飞船。这些新型载人飞船不仅保留了目前载人飞船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还具有用途广泛、运输能力强和可重复使用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动态点击     
<正>我国探测器有望在2021年到达火星据悉,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现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首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在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2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同时,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在实施。  相似文献   

9.
林巍 《科学通报》2020,65(14):1295-1304
临近空间指海平面之上20~100 km高度的空间,包括大部分的平流层、整个中间层和少部分热层.临近空间是生物圈-大气圈-电离层的多圈层耦合区,是保护人类和地表生物圈免受太阳风和宇宙辐射侵蚀的重要屏障,上接外层空间,下临各国领空,战略地位突出.临近空间独特的高辐射、低温、干燥、低气压等复杂极端环境条件是实验室无法模拟的,可以类比早期地球的高辐射环境和现代火星的表面环境,使其成为开展地球生物学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研究人员相继在临近空间20~41 km高度发现许多微生物,表明临近空间中存在着一个未知的生物圈.随着浮空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验载荷和方法的研发,临近空间的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临近空间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这为更好地认识地球生物圈上边界、生命生存极限、类火星环境生命、生命星际传输、行星保护等天体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与近地轨道空间中开展的生物实验具有很好的衔接和互补,随着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以及"登月探火"等深空探测计划的逐步实施,临近空间生物学研究不仅可以为未来空间站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撑,而且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天体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我国深空探测发展的需要,上海天文台组织中国VLBI网对欧空局在轨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进行了测定轨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具有频谱高分辨率的VLBI软件相关处理机及高精度多普勒测量系统,在国内第一次获取到了距离最远至3.6亿千米的火星探测器VLBI和多普勒测轨数据,并利用自主研发的定轨软件系统对测轨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已经初步具备对火星探测器的测定轨能力,5s积分三程多普勒测量噪声约0.3mm/s,与欧空局水平相当.利用约一个圈次8h三程多普勒数据定轨,定轨结果与欧空局重建轨道位置差约几百米.分析结果还表明在当前测量精度水平下,定轨精度主要取决于多普勒数据.由于"火星快车"目前的下行信号为窄带信号,所以VLBI的时延测量精度限于纳秒量级.要提高VLBI数据对千米量级定轨精度的贡献,其测量精度需提高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1.
火星新探     
<正>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和24日,美国"曼文"探测器和印度"曼加里安"飞行器分别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它们为什么会几乎同时到达火星?它们的探测任务又是什么?火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迄今已达到什么程度?未来人类可能以什么方式登陆火星?2014年9月,火星探索掀起新高潮。9月21日,美国"曼文"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24日,印度"曼加里安"(印度语,意为"火星飞船")飞行器也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4,(4):4-4
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轨道器最近成功实施了对火星的卫星福波斯(火卫一)的飞近探测。为了精确测量这颗火卫的引力场,任务期为10年的“火星快车”被送至距离福波斯的尘埃表面仅45千米的轨道,这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探测器与这颗火卫之间的最近距离。飞越过程中,“火星快车”传送的无线电波穿越2。08亿千米的空间,到达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美国宇航局“深空网络”,该网络精确跟踪这艘轨道器的信号。  相似文献   

13.
"天宫"奇迹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天宫,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妙的仙境.随着各类空间站的建立,总有一天,普通人上天宫的梦想也会成真. 当今太空科技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空间站的伟大设想.今天,国际空间站用科技和理想照亮了太空,各国科学家正在设计、发射和建造各种空间站,作为人类登陆月球、火星和小行星,进入宇宙空间发展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拉曼光谱是激光激发物质产生光子非弹性散射形成的分子振动光谱.作为矿物和有机物识别的“指纹”光谱,拉曼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和地外样品研究中,以获得矿物种类、矿物化学、空间分布、岩矿成因等关键信息.在深空探测任务中,拉曼光谱通过采用主动激光激发获取光谱,在光谱信号获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可有效突破行星光照条件等环境的制约,因而被推荐用于月球、火星、小行星、金星、冰卫星等重要探测任务.我国嫦娥7号任务也将搭载拉曼光谱仪在月球南极区域开展就位物质成分探测.本文从拉曼光谱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技术特点出发,阐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月球和火星样品中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主要组成矿物的拉曼光谱特征;梳理了拉曼光谱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现状,简介了目前国际上主要拉曼光谱仪载荷设计情况,并分析了深空拉曼光谱探测中存在的难点约束;最后,对拉曼光谱技术在深空探测应用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相关载荷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一直以来都梦想着登陆火星,并为此雄心勃勃地制定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的计划。不过,如果宇航员真的到了火星,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又需要哪些技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麻烦呢?且听美国科学作家斯蒂芬·奥恩斯(Stephen Ornes)一一道来。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星际航行显得特别简单:宇航员跳上宇宙飞船,点火起飞,穿过太空(冬眠或者不冬眠,一切顺利或者出现问题),然后在外星球地表着陆。但深空中  相似文献   

16.
沈志强 《科学》2013,65(3):15-20,2,4
正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射电天文观测与国际前沿的接轨,提升我国天文观测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将提升我国深空探测的定轨能力,为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更遥远的深空探测提供精确定位和定轨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欧阳  木马 《科学之友》2010,(4):36-37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员佩蒂特最近说,他和两名同事在国际空间站上长达161天的工作生活经历证明,人类能够胜任从地球到火星的长途星际旅行。 佩蒂特在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举行的会上表达了以上观点。作为国际空间站第六长期考察组成员,佩蒂特和同胞鲍尔索克斯、俄罗斯宇航员布达林于2002年11月23日搭乘美国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科学家首次证实火星上存在流动液体一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首次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流动液体的证据,但是,这个人们梦寐以求的新发现,可能给那些希望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人泼了冷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地质学家霍夫曼说,他最近研究火星全球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时,发现在靠近火星极地地区有溪谷和河道形成。霍夫曼说这些流动的液体极可能是冷冻的二氧化碳,而不是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水。他解释说,自己所研究地区的记录温度低至-130 ℃,水在这么低的温度下不可能流动。这对正在进行的火星生命研究是一个严重打击。国际空间站外壳上出现不明原因黑斑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空间辐射生物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涛  周光明 《科学通报》2019,64(36):3824-3829
<正>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天宫系列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再次引发航天潮.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等计划(NASA Strategic Plan 2014, www.NASA.gov),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也不甘落后,欧洲甚至提出移民火星.但是,外太空是个混合辐照场,空间辐射的能量高、富含高能带电(high atomic number and high energy,HZE)粒子,对航天员的健康威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存在,是任何空间探索任务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登陆火星和月球殖民等长周期深空探索任务而言,航天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空间辐射诱导的肿瘤发生、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