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松鼠王”     
正animal动物日前,美国威斯康辛州一名男子在树林里发现5只尾巴互相缠绕在一起的"连体"小松鼠,当地人称其为"松鼠王"。该男子把"松鼠王"带往当地的野生动物康复中心,兽医将这些松鼠麻醉后解开了它们的尾巴,并把尾巴毛中夹杂的干草和松鼠筑窝所用的塑料条也一并去除。兽医认为,"松鼠王"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松鼠在拥挤的窝里互相推挤,身体扭来扭去,导致尾巴缠在一起;二是用于筑窝的材料把已经缠住的小松鼠尾巴缠得更紧。  相似文献   

2.
记忆妙法     
米勒(Miller)认为,一个约7个目标的绝对判定广度可通过所谓组块的过程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即把一定项目组合成数量大约为7的组块。把项目结合为组群来学习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如把诗写成7字的短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或把电话号码编成7个数字一组,读起来顺口又好记。6个或5个编组来学习也容易记忆,  相似文献   

3.
组块破解是把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完整的认知组块分解成基本元素并加以重组和利用,它是一种能够获得顿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自从理论心理学家Ohlsson S.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组块破解概念以来,关于组块破解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已经开展了30余年.迄今,组块破解形态顿悟的脑认知机理已经基本被探索清楚,主要发现有:(1)组块破解具有"突发性"、"直指性"等典型的顿悟属性;(2)组块破解是在知觉水平上发生的特殊形态顿悟,初级视觉皮层和高级视觉皮层的活动存在"失协性",背侧视觉通路和腹侧视觉通路的活动具有"协同性";(3)阻碍组块破解形态顿悟发生的障碍有多重,多重障碍源还会产生"叠加放大效应",不仅增强了腹侧视觉通路和背侧视觉通路的调控连结,而且也增强了腹侧视觉通路终端到背侧视觉通路终端之间的调控连结;(4)组块破解形态顿悟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作用的产物,"蔡格尼克效应"存在右半球偏侧性;(5)组块破解形态顿悟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体,或许新颖性加工是无意识的、有效性加工是有意识的,又或许酝酿期是无意识的、而顿悟期和验证期是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4.
如今互联网文化发展迅速,国民阅读、娱乐的方式更加依赖网络。与此同时,快餐式消费与阅读盛行,板起面孔教授知识的科普传播方式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相反,以娱乐、轻松为基调的科学网站更易打开市场。"我不想把自己拔得太高,我做这些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姬十三笑着说道,"我认为科学这事儿不该那么沉重,它完全可以很轻松,只要我们一直怀着对科学的兴趣。"作为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本名嵇晓华)自2004年起开始为各类大众媒体撰写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科学家观察到一只野生的雄性戈氏凤头鹦鹉(取名费加罗)使用木条取石头。于是,他们把一个干果放在鸟笼外它够不着的位置,同时也给了它一块木头。费加罗从木头上咬下一根木条,用它把干果耙进了鸟笼。之后,科学家让6只凤头鹦鹉观察费加罗啃下木条用于取物的场景。结果,它们都学会了使用木条来帮助取物,其中两只甚至学会了怎样自己制作木条。但是,他们发现,没见到费加罗用木条取物的鹦鹉,则都不会这样做。科学  相似文献   

6.
这是汉普夏学院里一个普通的春日,唯一特别的是这只发出警告的松鼠是电动的,并不吃松果。这只以卡通片中的角色"洛基"命名的机器松鼠正在努力融入汉普夏学院中的真松鼠的行列,而它是由几米之外的研究人员用手提电脑和望远镜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飞猫东南亚和地中海地区的丛林中,有一种飞猫。它有狐狸似的面孔,外貌俊美,毛皮有斑纹,喜食鼠类和植物果实。它捕食总是在夜幕和树丛的掩蔽下,不声不响,以如闪电般的速度飞捕食物。这种飞跃能力证明它是猫科动物中的捕猎能手。飞鼠哺乳纲鼯鼠科,体形与尾酷似松鼠,脸面如狐,双眼似猫,尖嘴类鼠,耳朵像兔,脚爪若鸭,善于爬树攀崖,这种"六不像"动物因产于神农架林区。又被称为"神农飞鼠"。它的尾巴一般长约10~18厘米,像一把雨伞反扣在背上。它的肢间有发达的薄膜,滑翔飞行时体态轻盈、迅疾如风,每次都能腾空滑翔20多米远,大尾巴是它的  相似文献   

8.
灵仙的狐狸     
狐狸,很少有人把它当做宠物饲养起来,像狗那样带出来遛的.这与它们的天性难改固然有关,但也与人们对它们的传统认识不无关系.狐狸这种珍贵的皮毛兽,现在还是普遍饲养在动物园或养殖场里,而它们作为宠物,只有极少数富豪们,才侍候得起.世界上的名贵狐狸,主要有蓝狐、雪狐、银黑狐、石狐、赤狐等几种.其中雪狐又称北极狐,皮毛更为厚实,显得极为珍贵.武侠小说中的"雪山飞狐",应该是这种狐.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童话作家比特里克斯&#183;波特(1866年-1943年)的作品《松鼠纳特金的故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顽皮的红松鼠纳特金在捉弄了森林之主——猫头鹰老布朗之后,遭到报应,它自己的尾巴全掉了。而如今,英国的红松鼠又遇到了新的灾难。但是这次灾难的祸首不是猫头鹰,也不是狐狸和黄鼠狼,而是灰松鼠。自波特写了《松鼠纳特金的故事》后,一个世纪中,逐渐增多的灰松鼠已经将红松鼠挤出了它们在英国的栖息地。据专家预测,再过20年,英国的红松鼠可能在英国消失。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16,(4):76-77
正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的电脑硬盘里存满了电子书和电影,但其实没看过几部;喜欢囤积生活用品,最后可能放到过期……如果你被不幸言中,那么你很可能患有"松鼠症"。就像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最后实际很少吃。其实,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这种病症很容易让人的生活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在人类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顿悟问题解决则是创造性的关键方面.组块分解是通达创造性顿悟的一种机制.其假设认为组块分解的难度取决于被分解组块的紧密性:紧组块涉及移除无意义的知觉元素,而松组块涉及移除有意义的知觉元素,紧组块分解比松组块分解更难.考虑到组块分解也受其他因素如空间关系的影响,基于元素类型假设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排除这些因素.本研究在控制了混淆因素后检验组块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特别是在控制了空间关系这一混淆因素后,基于元素类型的组块分解是否能引发P300效应.被试在两种条件下从一个源汉字中移除笔画(紧组块条件)或者汉字(松组块条件)从而得到另外一个汉字.保持两组条件下源汉字中的被移除部件和剩余部件都是上下关系,同时记录这个过程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行为结果显示,紧组块分解比松组块分解耗时更长.脑电结果显示,基于元素类型的组块分解引发了P300效应:紧组块条件比松组块条件引发了更大波幅的P300.研究提示,元素类型是组块分解的困难源之一并且组块分解可能涉及知觉转换过程中的表征更新.  相似文献   

12.
<正>鳞尾松鼠是非洲特有的一种啮齿类动物,它们神奇而又迷人。已经发现的鳞尾松鼠有三个属,七个种,成员大多色彩鲜艳。鳞尾松鼠通常在白天时栖息在空心树中,每棵树上可多达几十只。除异鳞尾松鼠外,所有的鳞尾松鼠在前后肢之间都有翼膜,就像飞松鼠,但它们和松鼠科的飞松鼠关系可没那  相似文献   

13.
海盗  晓红 《科学之友》2013,(10):48-49
对人类而言,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是男性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但是也有个别对家庭不负责的男人,把操持家庭的责任推给配偶,自己做甩手掌柜。这一点,还不如一些野生动物物。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经过科学家研究评选出的野生动物界最称职的父亲。红狐狸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在一对雄雌狐狸有了幼狐的头一个月,雌狐必须待在自己的窝里喂养幼狐和给它们取暖,因此食量增加。雄狐的工作是每隔4~6 h给雌狐提供一次食物,直到它可以离开幼狐走出巢穴,开始捕猎为止。对于幼狐来说,它们可以让父母抚养约90天,作为父母的雄雌狐狸要满足它们的需求。经过3个月的时间后,便对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童话作家比特里克斯·波特(1866年-1943年)的作品<松鼠纳特金的故事>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顽皮的红松鼠纳特金在捉弄了森林之主--猫头鹰老布朗之后,遭到报应,它自己的尾巴全掉了.而如今,英国的红松鼠又遇到了新的灾难.但是这次灾难的祸首不是猫头鹰,也不是狐狸和黄鼠狼,而是灰松鼠.自波特写了<松鼠纳特金的故事>后,一个世纪中,逐渐增多的灰松鼠已经将红松鼠挤出了它们在英国的栖息地.据专家预测,再过20年,英国的红松鼠可能在英国消失.  相似文献   

15.
正在非洲塞伦盖蒂草原的南部栖息着100万多只角马,面对鬣狗、豺狼、猎豹和狮子,这些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的角马是如何把这一片水草茂盛的草原变成自己的王国的呢?它们的生存策略被动物学家称为"哺乳动物界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蟋蟀的声音清脆动听,像乐曲一样.当雌雄相处时,那轻悠的声调犹如情人窃窃私语;独处时,又会发出强音招引"朋友";在相互格斗时,则以高亢的叫声来壮胆、助威. 雄海豹用大声咆哮来表示它们保卫自己领土的意图;松鼠则发出啁啾的声音和颤鸣来宣布它们的领土权.至于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等也都是动物信息或情感的交流.一般说来,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交配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苦感伤时,又会发出哀婉悲凉的鸣声.  相似文献   

17.
鼯鼠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飞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鼯鼠科,由于它的外表和松鼠很相似,有人曾试图把它划入松鼠科.在国外,被称之为"飞松鼠".鼯鼠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它的前后肢之间有一层带有软毛的皮褶--飞膜,鼯鼠的"飞"也并非是像鸟儿那样展翅自由翱翔,它只能从比较高的地方向低处滑翔,常常是从比较低的地方爬到高处,例如树顶,然后猛地往前一跃,同时将四肢伸直,使皮膜张开,像滑翔机一样,慢慢地从高处"飞"向比较低的远方,一般飞行距离为60~80米,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一次可以飞1000多米远,它那条又长又大的尾巴具有舵的功能,能灵活地改变方向,降落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它的飞膜刚劲有力,据说在飞行时如果碰上藤类植物,可以将其割断.  相似文献   

18.
我们看书时经常会看到"子时"、"寅时"等,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记时方法,和现代所说的"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相似。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鼠排在第一,猪排在最末.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认识,把十二时辰配上十二种动物,用动物的特性来给时辰命名。子:子夜11时到第二天1时,这时候,老鼠最为活跃,"子"与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王国中,有些"聪明"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伪装技术:把自己伪装得普通些,可以躲过动物的眼睛;使自己长得恐怖些,可以吓回要伤害自己的动物;把自己扮得像昆虫,吸引昆虫来授粉.  相似文献   

20.
萌态百出的松鼠是摄影师的最爱之一,但当松鼠自己对照相机产生浓厚兴趣,逐渐靠过来并摆弄起相机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英国诺森伯兰郡的摄影师温宁顿最近抓拍到了这样一组照片:松鼠在偶然发现相机后,竟然用小嘴咬起了相机,试图想品尝一下相机的味道。很长时间以来,温宁顿和当地许多摄影师经常到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