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西北羌塘高原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260种,隶属于31科、108属。在区系组成上,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华夏成分占显著地位;组成群落的优势植物为青藏高原或青藏高原—帕米尔—亚洲中部高山成分,且为适应高原隆起发展起来的年轻成分。该保护区由于地处极端的高寒位置,故蕴育出了耐高寒、抗干旱及抗紫外线的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花卉及谷类作物野生近缘种等极端环境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杨永平 《大自然》2010,(2):10-14
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提到青藏高原,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它那傲视群峰的高度以及空气稀薄、天寒地冻的严酷自然环境。在许多人的想象中,高原是“生命的禁区”,乃荒芜之地。而实际上,青藏高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那里不仅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同胞,还有体形大小不一、种类缤纷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也是如此,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植物正是凭借自己的独特本领,在高原顽强地生存和繁衍着。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20,(1)
正青藏高原,山高路险,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遥远和难以到达的。然而青藏高原又是很多人向往的,寄托着人们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对于从事青藏高原植物研究的人来说,那里最吸引他们的是生机勃勃的高原植物世界。  相似文献   

4.
分子谱系地理学是研究物种或近缘物种遗传谱系地理格局和历史成因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重建物种进化历史过程可探讨以往地质事件、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形成、分化和扩散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所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探讨了高原特有植物谱系地理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冰期高原植物微型避难所分布格局、居群各分支分化时间和冰期后回迁和扩散模式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冰期避难所分布格局和历史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子谱系地理学是研究物种或近缘物种遗传谱系地理格局和历史成因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重建物种进化历史过程可探讨以往地质事件、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形成、分化和扩散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所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探讨了高原特有植物谱系地理结构,分析和总结了冰期高原植物微型避难所分布格局、居群各分支分化时间和冰期后回迁和扩散模式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冰期避难所分布格局和历史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环境特征,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保护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高山植物生理特性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高原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适应西部开发和青藏铁路西时,本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青藏高原气候与高原(山)病情况做了概述,以了解高原(山)病的地域流行学,掌握高原各地区的气候等特点,对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山)病防治有指导意义,有助于高原医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不稳定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第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Tibet Plateau Experiment, TIPEX)当雄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的湍流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不稳定大气边界层的高度;结合低空探空获取的温度随高度的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高原边界层演变规律,以及实验站干季、雨季不同时期的高原边界层发展规律异同;讨论了高原边界层厚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得到高原边界层演变规律及高原边界层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在广义上讲其范围除青藏高原主体外还包括帕米尔高原、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的山地高原等地区。它东西长约三千二百公里,南北宽一千五百多公里,面积大约有四百八十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雄伟壮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深刻的改变,许多新的物种或受遗传基因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或因形成较晚,迄今仅在高原分布,形成了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其中还包括多种独有的珍惜濒危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野耗牛、雪豹、斑榛鸡、西藏山溪鲵等动物物种,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大黄、秦艽雪莲等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3.
正青藏高原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深刻的改变,许多新的物种或受遗传基因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或因形成较晚,迄今仅在高原分布,形成了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种,其中还包括多种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如藏羚羊、藏雪鸡、野牦牛、雪豹、斑榛鸡、西藏山溪鲵等动物物种,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大黄、秦艽雪莲等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一个山地型高原,加之复杂的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苋科植物的分布较多.通过对甘肃苋科植物资源的考查以及对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现有苋科标本所做的整理和鉴定,得出甘肃苋科植物有3属11种(包括3种栽培种),研究分析了其属种组成、生物学特征及经济价值,对其以后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40 Ma B.P."原青藏高原"的提出使得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向东的延伸情况不明。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和四川盆地有机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原-山-盆体系,成为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的理想场所,而位于高原内部若尔盖地块的红参1井更为此提供了宝贵素材。基于红参1井的构造恢复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上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和古高程数据,提出青藏高原东缘在早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之前就已形成了高原,称之为若尔盖古高原,并从基底构造属性、构造变形、地壳缩短与增厚、沉积记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红参1井钻井剖面构造恢复结果揭示所钻遇7 000余米的三叠系复理石层系实际上有46%的厚度是由构造重复所致,连同广泛发育的晚三叠世埃达克质花岗岩以及利用中性岩浆岩Sr/Y比值估算的地壳厚度,共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地区在晚三叠世就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地壳加厚。红参1井多重低温热年代学[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测试结果揭示若尔盖地块分别在白垩纪中期(约120 Ma B.P.和约80 Ma B.P.)经历了2次快速的冷却事件,累计剥蚀厚度达5 km,之后转入极其缓慢的冷却过程,暗示其已进入高原化阶段;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处于近乎"零"剥蚀的状态而被动地抬升到现今高度(不同于常见的山脉隆升,地块隆升代表了一定范围的区域整体抬升)。因此,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地块最晚在白垩纪末期就已形成高原,即若尔盖古高原,其范围可能包括三叠系复理石层系覆盖的大部分松潘-甘孜地区,并可能向西与羌塘古高原相连,构成羌塘-若尔盖古高原。若尔盖古高原的形成不仅造成四川盆地西缘在白垩纪中期出现了重要的物源转变,更重要的是加剧了青藏高原东缘白垩纪气候干旱化,出现了大量沙漠沉积和膏盐沉积。若尔盖古高原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过程的理解,也将引发对青藏高原形成机制的重新思考以及对其气候-环境-资源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复杂,在959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包括了从海拔10米以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左右,因而、我国地形上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高原较多。研究、了解并掌握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的人体生理特点和机体对高原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持续抬升对高原的地形地貌甚至河流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高原河流网络显现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色。为揭示青藏高原河网的发育规律和研究高原抬升对河流网络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该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分析技术,从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数据中系统提取了青藏高原雅鲁藏布、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和黄河上游这6条大河的河流网络,分析其典型河网参数,如河网分支比、长度比、面积比及坡降比等。通过与Horton定律描述的一般性河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网在高原内部的1到6级河流很好地符合一般性河网的规律,而处在高原边缘的最高级河流较大地偏离Horton定律,高原边缘的差异抬升和断裂构造是影响河网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学校开发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受竞技运动体系的影响,有着独特优势的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并未在学校得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这不仅导致大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进程以及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同时针对性地对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S(GIS,RS,GPS)技术的特点及最新进展,总结了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设计了3S技术在高原研究中的集成框架.并指出基于GIS的高原研究数据、资料、成果的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共享,高原三维地形模型建设及古地形的三维再造,高原地区的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是当前3S技术在高原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以其240余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幅员和高峻的地势,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横亘于高原之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等世界著名山脉,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东西连绵数千千米,海拔高达七八千米。许多亚洲的大河,如长江、黄河、湄公河、依洛瓦底江、印度河、普拉马布德拉河等也都是从这里发源。一千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地装点在高原上。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极其强烈,昼夜温差很大,因此,白天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夜里的凉爽又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变得微弱,这样就为植物果实的干物质积累带来良好的条件。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