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2017,(6)
正一年中,海藻最繁茂的季节是春季,岩礁上仿佛铺着一层厚厚的"海藻毯",深水中的马尾藻则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底森林"。南麂列岛是我国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的地区。在"贝藻王国"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藻类有着怎样的风姿?又面临怎样的危机?大型底栖海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多细胞植物,根据所含色素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红藻、绿藻和褐藻,目前,全球已发现约2万多种。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07,(7):83-83
日前,长期从事底栖生物生态和珊瑚、水螅刺胞动物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和浙江省苍南县水产研究所前所长、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建章,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的存在。南麂列岛造礁石珊瑚的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7,(6)
正南麂列岛是一个以海洋贝藻、海鸟和野生水仙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在一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里,陆生植物水仙有着怎样的魅力,竟然也成为主要保护对象呢?浙江省的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这里有大小岛屿52座,南麂岛是其中最大的一座。20世纪80年代末,专家在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发现了大  相似文献   

4.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又是岛礁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其保护对象是海洋贝、藻类资源及海岛、海域生态环境。该保护区位于浙江平阳县东南约55公里处,由大小23个岛屿、14个暗礁、21个干出礁、55个明礁及周围海域所组成,总面积201.06平方公里,其中海域190.71平方公里,陆地10.35平方公里。最大岛为南麂岛,面积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南麂列岛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与开发条件,对南鹿列岛进行了生态旅游分区,并提出了南鹿列岛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今年暑假,浙江省教委教研室和省动物学会,联合举办了赴南麂科学考察的活动。7月13日,80多名会员和教师,在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裘明华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温州港码头,登上了直达快艇,沿着浩浩荡荡的瓯江,驰向浩瀚无垠的东海。阵阵海风,激起了一个又一个海浪,快艇乘风破浪地在大海中搏击了一个半小时,突然有人叫起来“快看,到南麂了……。”我们涌向窗口望去,果然,南麂岛就像一头矫健的麂,出现在东南面辽阔的海面上,它的四周,散布着一长串明珠般的小岛和明礁、暗岩,仿佛璀璨的翡翠项链,金光闪闪,银光熠熠。啊!我们终于来到被世人誉之为碧海仙山的南麂列岛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作者1983年以来对南麂列岛所作的海洋生物、潮间带生态调查的资料,对过去没有报道的39种双壳类的形态作了记述。其中8种为国内首次记录,16种是东海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进行了北麂山列岛岩礁相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研究,经整理、鉴定,共得出相潮间带贝类86种,其中多板类8种,双壳类27种,腹足类51种,主要经济种类21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定量样本的出现频率、采样断面的种数分布、各断面不同季节不同潮区(站点)的贝类种类、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定量样本中的出现频率来作为群落生物优势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17,(6)
正在中国海域,海葵物种数量呈现"南海最多,黄海次之,东海最少"的分布格局。这一结果与通常认识的中国海洋生物种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分布格局迥异。为了探究其中缘由,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四次探访南麂列岛。海中的太阳花顾名思义,"海葵"即"海中的葵花或太阳花",其名称源自海葵圆形的口盘和着生其上的触手。广义的海葵包括海葵目、角海葵目和群体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6)
正人类对神秘莫测的海洋从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世界地理大发现开辟的新航线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也离不开海洋。加强对海洋的认知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得到共识的重要保护举措,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作为同类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7,(6)
正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浙江省南部和东海沿岸中部海域,是我国于1990年9月首批建立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于1998年12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政府"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示范区,2014年又成为东亚海计划中国第  相似文献   

14.
交流电作用下鲫鱼麻醉、击昏反应的时间特性蔡厚才(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平阳325400)池弘福,钱小荣,陈志远,吕炜泓       (浙江水产学院舟山316101)          TIMECHARACTERISTICS       ...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是赤潮频发的显著地区之一。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利用世界首个海色静止卫星COMS(communication, 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上搭载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传感器数据,分析了2016年5月洞头和南麂列岛附近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生消过程。根据现场调查浮游植物绝对优势种东海原甲藻细胞丰度,将现场调查区域爆发的东海原甲藻赤潮过程分为生长阶段(5月9日至5月12日)、维持阶段(5月13日至5月18日)和消散阶段(5月19日和20日) 3个阶段,赤潮维持阶段现场叶绿素a(Chl a)浓度显著高于生长阶段和消亡阶段。通过GOCI卫星反演的Chl a浓度、赤潮指数(red tide index,RI2.8定义为赤潮爆发面积),显示了赤潮的发展趋势,即从洞头群岛的东北方向逐步向南麂列岛西南方向迁移。另外,从5月12日Chl a日变化图像分析结果来看,东海原甲藻赤潮日变化主要中由潮汐和藻类本身垂直迁移共同决定。因此,根据GOCI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可以有效地监测东海原甲藻赤潮的短期(日变化)和长期(赤潮的整个过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6)
正谈起线虫,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大众最熟悉也最为臭名昭著的线虫非蛔虫莫属了。其实线虫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无用和恶心,南麂列岛最漂亮、数量最多、齿最多和最凶猛的线虫长什么样?线虫又有什么作用呢?庞大的线虫家族线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多细胞动物大家族,可以说自然界中每5个多细胞动物就有4个属于线虫。线虫的物种多样性极高,保守估计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资源现状,并探讨了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相似文献   

19.
黑麂,是一种小型的鹿。它的眼后额顶上长着一撮冠毛,角比较大,还会分出一个小叉来,足的基部靠蹄处有白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习惯上,称小型的鹿为“麂”。成年的黑麂重21~26公斤,长0.9~1.2米。黑麂全身青灰色,所以也有人把黑麂叫作“青麂”、“蓬头麂”。黑麂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较窄,只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4省的39个县市内,占地约7.65万平方公里。据调查,浙江东自天目山,南  相似文献   

20.
春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4月、8月南麂列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春夏季甲壳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夏两季共捕获甲壳类43种,分属3目18科,其中虾类19种、蟹类22种、虾蛄类2种.其中,春季捕获19种,夏季共捕获32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长角赤虾、鲜明鼓虾、口虾蛄、葛氏长臂虾等,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等.南麂列岛海域不同季节甲壳类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而言,夏季属于多样性较高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夏季较高,春季较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也是夏季高于春季.春夏两季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13.36 kg/km2和40.87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03x103 ind/km2和6.97×103 ind/km2.从站位分布来看,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