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过程中,核素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行为对核废物安全处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高放废物处置场花岗岩裂隙填充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实验和微观表征技术研究了复合胶体作用下Sr在花岗岩裂隙填充物中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腐殖酸胶体与针铁矿胶体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方式,主要依靠针铁矿胶体中所含羟基与腐殖酸胶体中所含羧基发生配位体交换反应,复合胶体以针铁矿胶体为主导,腐殖酸附着在针铁矿胶体表面;pH和固液比对复合胶体体系对Sr的吸附行为影响较大;通过改变溶液中Sr离子初始浓度进行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表明,该吸附体系的吸附为单层吸附且反应更快.结果可为放射性废物处理场中Sr的吸附行为提供科学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3.
4.
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最具有活性的组分,可以与重金属发生吸附、解吸、络合等一系列作用,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等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吸附和迁移的影响。吸附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r、Cd在土壤中吸附能力是不同的,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PbCuCrCd。土柱实验表明,重金属Cu、Pb、Cd、Cr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相似,均为前期淋出液重金属含量较低,后期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吸附饱和后浓度趋于稳定。但不同重金属迁移速率各不相同,这与吸附实验结果相符。溶解性有机质的存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迁移速率上,其穿透时间比去除有机质的情况短,有机质的存在有利于重金属离子向下迁移,但当达到饱和后对重金属迁移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Cs,Sr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铯、锶在砂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和滞留因子Rd。静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核素浓度较低时,铯、锶的分配系数Kd基本保持不变;核素浓度较高时,分配系数Kd随浓度增加而减小; Kd值还随pH升高而变大,随溶液中其它阳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小。动态模拟试验表明:铯的迁移速度小于锶的迁移速度。虽然动态试验与静态试验的分配系数有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渣油馏分在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胜利油田孤岛减压渣油(GDVR)及其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SFEF)得到的若干窄馏分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渣油馏分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和温度以及加入稀释剂可显著影响渣油馏分的吸附特性,渣油馏分存在饱和吸附状态;渣油馏分中的大分子可强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并构成吸附炭;根据燃烧难易程度可将吸附炭分为低温型和高温型两种,前者燃烧放热集中在350℃左右,后者在480℃左右。本文还提出了吸附炭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8.
用微分电容曲线研究了1.4-丁炔二醇在镍电极上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它的吸附与汞电极上的有所不同。它有一种更为平卧的吸附排布,在镍上具有中强的吸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加,吸附由服从Temkin等温式变为服从Frumkin等温式,吸附自由能和吸附作用系数基本与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碱金属钠原子在二维碳材料M-石墨烯上的吸附、迁移和存储.计算结果表明,钠原子在M-石墨烯上吸附的最佳位点为M-石墨烯的7环中心,M-石墨烯具有迁移势垒低、存储容量大、平均开路电压值低的特性.因此,M-石墨烯可作为钠电池的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algon活性炭对醋酸甲酯的动态吸附行为,从穿透时间、穿透吸附量以及穿透曲线的形状等方面,考察了初始浓度、气速和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另外选择3种不同产地的国产活性炭在相接近的吸附条件下与Calgon活性炭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活性炭的微孔分布是与其吸附性能相关性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铜、锌、铅和镉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研究了铜、锌、铅和镉等四种重金属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研究发现淀山湖沉积物对Cu、Zn、Pb和Cd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沉积物对重金属饱和吸附量和重金属在沉积物-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大小顺序均为Zn>Cu>Pb>Cd,表明锌和铜比铅和镉更容易迁移入沉积物.  相似文献   

12.
以探寻氢在碳基材料上适宜的存储条件为目的,在温度区间113~293 K、压力范围0~13MPa测定氢在活性炭LY-1上的平衡吸附数据,应用格子理论导出的通用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吸附平衡态的能量分析、等温方程的线性标绘以及10-4-3吸附势函数的迭代求解,确定氢分子在吸附表面的最大密度、受到的壁面吸附势以及氢分子间作用能.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子在吸附空间以压缩气体的状态聚集,温度和表面遮盖率对氢分子吸附行为的影响明显;温度升高将使氢分子问作用能受压力和表面遮盖率变化的影响加剧;较高的表面遮盖率也使吸附氢分子间作用能随温度、压力以更高的速率变化;改善材料结构和降低储存系统温度可提高碳基材料的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采用静态间歇实验和动态土柱实验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在饱和黏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MTBE在不同黏土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方程描述,黏粒含量是土壤对MTBE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动态迁移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化思路,提出利用实际渗流速度v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DL和阻滞系数Rd的方法.与间歇实验相比,动态土柱法得到的Rd较小,仅为1.004,预示受到污染的土壤对MTBE几乎没有任何截留和净化能力.由此确定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为今后MTBE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微分电容曲线研究了1.4-丁炔二醇在镍电极上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它的吸附与汞电极上的有所不同.它有一种更为平卧的吸附排布,在镍上具有中强的吸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加,吸附由服从Temkin等温式变为服从Frumkin等温式,吸附自由能和吸附作用系数基本与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天青I在蜡浸石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测出吸附常数βi=3.0×102KJ/mol,吸附自由能△G=-30.3KJ/mol.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用HPLC法测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Uocatechin-3-gallate,EGGG)和咖啡因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茶多酚含量,研究了几种天然材料对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吸附与分离特性.谷壳和丝瓜络对茶多酚的吸附率分别为65%和62%,稍低于最佳吸附大孔树脂DM130(73%)和最佳分离树脂聚酰胺树脂(81%)的吸附率;对咖啡因的吸附率分别为24%和18%,介于DM130(68%)和聚酰胺(15%)之间.红砖粉、矿石粉末和河沙对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吸附率都很低,分别为38%,29%,3%和24%,15%,15%.用1 BV水、20%乙醇、40%乙醇和3 BV 80%乙醇梯度洗脱,测定了它们对EGCG和咖啡因的柱层析分离效果.DM130不能将两者分离开,94%~96%的EGCG和咖啡因同时存在于40%和80%的乙醇相中.聚酰胺树脂能够很好地分离这两种成分,90%咖啡因在水和20%E,醇洗脱相中,而90%EGCG在80%乙醇相中.谷壳和丝瓜络对EGCG和咖啡因的分离效果介于DM130和聚酰胺之间.谷壳为吸附剂时,92%咖啡因在水,20%和40%乙醇相中,84%的EGCG在80%乙醇相中.丝瓜络吸附剂时,87%咖啡因在水,20%和40%乙醇相中,76%的EGCG在80%乙醇相中.调整和控制好洗脱条件和洗脱剂用量,可较好地分离EGCG和咖啡因.结果表明,谷壳和丝瓜络可用作EGCG和咖啡因的吸附分离材料,具有对环境和健康安全、廉价易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降解等行为对饱水带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的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根据线性等温平衡吸附理论,建立了地下水流动方程与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迁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中的分配系数及溶解项、吸附项的一阶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改变对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大,有机污染物因固相介质的吸附和截留而被限制其随地下水迁移;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速率的改变,污染物在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迅速改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描述溶质迁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中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失重法和塔菲尔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盐酸介质中咖啡因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咖啡因对冷轧钢在0.5moL/L盐酸溶液中的腐蚀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缓蚀率随咖啡因浓度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在冷轧钢表面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咖啡因对钢在盐酸中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主要是通过抑制阴极反应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过滤分析技术测定高岭土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特性,并研究了细小纤维含量、浆料温度、剪切力、助留剂、混合时间和浆料pH对高岭土在纤维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过滤分析法可以正确地评价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特性;吸附是填料助留的重要机理之一;纤维的比表面积对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率有很大的影响;助留剂的使用及其添加顺序明显影响填料的吸附率。此外,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填料在纤维上的吸附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一维紧束缚模型和单电子化学吸附理论.在平均 T 矩阵近似下,研究了CO 和 O 在 AgPd 合金上的化学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 在 Pd 的浓度低于85%的范围内,O在 AgPd 合金上的吸附随 Pd 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 AgPd 浓度比率为15:85时吸附最强;Pd 的浓度高于85%时,随 Pd 浓度的增加。O 在 AgPd 合金上的吸附略呈减弱趋势.(2) CO在 AgPd 合金上的吸附随 Pd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