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运动与寿命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障;另一种观点认为千年神龟靠静养,磨损不停的机器一定会首先坏掉。有人还以著名运动员很少有长寿的为理论依据,轻率否定运动的意义。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运动医学博士唐纳德·科斯梅尔的一项研究表明,奥运会奖牌获得者的人均寿命比其所在国的人均寿命要长3年。著名运动员不能长寿的说法完全是臆断,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曹天钦 《科学通报》1965,10(9):753-753
分子生物学,与其说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毋宁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在对生命物质运动特殊规律与生物高分子结构和功能两种水平研究之间开始接壤的广阔领域;是用基础学科的技术与观点谋求深入了解生命现象本质的一种态度和趋势;是生物学的一个生长点;是现代化学、物理学和数学向生物学渗透的一种必然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的观点主要是分析。在生物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多进行一些分析是必要的,但停留于此是不够的。事实上,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中综合的过程也随时在进行着。学科的互相渗透串连,意味着科学的成长与  相似文献   

3.
卓然 《科学之友》2011,(1):22-23
关于广袤太空是否存在智能生命,科学界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和人类都是浩渺宇宙的普通成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孕育智能生物的地球上的物质元素,与遥远星球上的物质元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至少说明诞生原始生命的基础是十分接近的.  相似文献   

4.
谁动了我的生物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100多种。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说欧洲名酒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王宫来吃喝玩乐,对其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刚退休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这与生物钟的突然改变有关。荷兰莱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控制人睡眠和清醒的生物钟设定会因人而异,差别最多的可达到数小时。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测量人体体温的微小变化来研究不同人内部生…  相似文献   

5.
衰老与长寿     
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代偿能力及抵抗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衰老与长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但人的寿命不是永无止境的,通过各种方法,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推迟衰老,将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70岁左右),接近和提高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新观点:物质中最根本最微观的键能是正负电子吸引键能,而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正负磁极存在着磁键,磁键是电子运动产生的键;电子键是电子静止产生的键。如果破坏磁键,例如切割磁力线可产生电子移动,以下称为 A 效应。长寿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愿望,生命自古以来的最大之谜。如果发明一样东西可使人多活  相似文献   

7.
食鱼利弊说     
B 不少科学家认为,多食鱼有 益无害。这是因为鱼是一种最容易消化的肉食品。鱼不但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而且还含有相当多的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既能提供其它肉类少有的一些维生素,又含有益于血管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老年人来说,鱼类还是长寿食品,多吃鱼有更多好处。 伦敦动物园比较医学研究所的克罗福德教授认为,最有益于大脑的食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在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社会人人都渴望健康长寿,可怎样才能获得长寿呢?人体内有一样东西,与长寿密切相关,这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它就是肌肉!人的体重由三部分构成,包括水、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肌肉。肌肉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持、运动和协调,它连接骨头、支撑人体,对保持姿势起着重要作用,任何身体活动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9.
外星智慧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几乎与科幻小说的历史一样古老。总体来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星生物与人近似,因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很难为智慧生物再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方案;另外一种则认为它们应该完全不像人,因为人体是千百万次进化选择的偶然结果,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其他世界的智慧也会具有人形。当然这些还是基于生物学的讨论,更前卫的观点则认为;脆弱的有机躯体只是生物进化链条中的一环,智慧的载体早晚会为无机材料所取代。最远离现有科学体系的观点则是:智慧的最高形式很可能不再需要物质载体,而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著名科幻大师A.C.克拉克在其(2001:太空奥德赛》中曾以大量篇幅对此进行了讨论。 那么当人类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外星智慧遭遇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会不会像威廉·戈尔丁(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科幻短篇《大蚂蚁》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会因恐惧和厌恶对方那与人类相距甚远的形象而对这种善良的生命无所顾忌地杀戮呢?在《嵌合体,早上好!》中,似乎上演了同样的悲喜剧情:“嵌合体”是一种与人类毫无共性的智能,其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由于这种距离的存在,导致了人类开始时的误杀;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互助,双方终于实现了交流……具体故事  相似文献   

10.
雷钧 《世界科学》2006,(6):21-22
人人都希望长寿。节食以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减少年老疾病,但你是否愿意为了长寿而天天挨饿呢?最近,科学家发现植物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可能激活人体的防御机制,为研制理想的抗衰老药物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分子进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对综合进化论的发展。生物分子顺序的分析,可以重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密码的发现,证实了所有物种基本的生命机制的统一性。所有物种和个体的遗传和形态发生,都可归诸于基因组的信息。基因组的信息也是自然选择得以作用的唯一信息。核酸遗传信息向蛋白质传递的顺序的不可逆性,证明了“获得性状”是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表明,生命体具有一种结构和机制以保证一模一样地复制自身结构以及复制在这个结构中发生的突变类型。由此可见,生命的特权是保守,进化不是生物的一个规律。有三类与选择进化论格格不入的理论:一是认为物理规律不能说明生命的存在和进化的活力论;二是认为进化不仅是生物的规律,而且是整个宇宙向上渐进的规律的泛灵论;三是以某些热力学家为代表的、主张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进化的必然性的泛灵论。如果接受选择的进化论,必须认为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任何物种以及人类、社会的存在,都是在整个宇宙中只发生一次的事件,是完全不可预言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是否还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呢? 科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使得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阵营。其中一个争辩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在旋转,而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因此既然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则智慧生命在宇宙中一定是比比皆是的了。这一推论和“地球寻常原理”的观点是并行不悖的,该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普通,以致可以作为宇宙中生命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与长寿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才能长寿。但不等于长寿就一定健康,也不等于健康就一定长寿。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14.
谈吃零食     
有人认为,只要一日三餐吃饱,不必吃零食,爱吃零食的,嘴不闲,胃肠也不闲,长期下去容易患肠胃病;有人却认为吃零食可使人更加健康,甚至有助于减轻体重。两种说法让人如何适从?笔者认为,吃零食对人体有害还有利,贵在注意"得当"二字。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调节有着一定的规律,不可能100%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在最佳条件下钙的吸收量难得超过50%,铁的最大吸收量只有5—15%。有时候从饮食中摄  相似文献   

15.
人体生命节律活动的奥秘,及其对医学的影响已成为中医和现代医学共同探求的内容。由于都是以人体做为研究对象,两种医学在研究中所采取的某些方法和得出的部分认识紧密相关,已表现出一致性。然而,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不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也有相异之处,加之研究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上的差异,中医时辰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又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有别的现象有必要加以探讨,以便二者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深化对人体生命节律的认识,并促进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09,(7):80-80
问:打哈欠是因为困倦,还是让人更清醒? 答: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打哈欠是睡眠的信号,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打哈欠是人体冷却大脑、保持警觉的一种机制。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它对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的供氧,  相似文献   

17.
人体经络的秘密何在?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生理学家和医学家,他们认为这是"人体生命中的秘密网络",对这个疑难问题的彻底研究,将有助于告诉人们生命构成的秘密信号是什么. 传说唐朝有一名老中医,生前靠一根银针为百姓治病,无论什么病,经他的银针一扎,针到病除.老中医死后,百姓特为他塑一尊石像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18.
氧作为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对人体具有提高抗病防病能力的保健作用。用氧达到保健的目的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借助有氧产品增加氧吸入量,从而提高氧含量;二是借助运动提高吸氧量,进而改善人的身体素质。不过前者曾在一些大、中城市流行过,后经众多医学工作者反对,才使得这项"保健"方法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最近称,太空中新发现的一颗超新星有可能揭示地球生命形成的秘密。 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与人体骨骼内钙元素形成之间的联系。一种被称作"SN2005E"的新型超新星有可能是宇宙中和地球上钙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一直想方设法永葆青春。然而,尽管取得了医学的巨大进展和饮食的显著改进,人的寿命目前只能达到70岁左右。大部分专家认为人的寿命至多为120岁。因此科学家并不徒劳于延长自然寿命,而致力于改善生命质量,控制衰老和防止老年性疾病。一项新的鼓舞人心的发现是,蚯蚓某一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60%。美国基因学者希望能发现同样的人体基因。但其它学者认为人体只是由某一基因控制的设想过于简单。事实上,人体是处于生命基因,而不是死亡基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