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模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模型,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型分析了1998年至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内在机制。提出政策建议:继续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改革监管体制,增强货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鼓励银行业合理竞争。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模型、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模型,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型分析了1998年至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内在机制.提出政策建议继续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改革监管体制,增强货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鼓励银行业合理竞争.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对于具有综合味感的食品,都讲究味之“谐调”或“协调”,如若“恰到好处”,便难能可贵了。对于酒,更是如此。凡名贵筵席,没有不用酒的,所谓“无酒不成席”是矣!因此,在酒质的要求、评价上,自古有讲究。早在1200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赞誉过当时宜宾的郡酿“重碧酒”;北宋元符年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又极口称颂“荔枝绿”:“……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宋朝时代的“荔枝绿”就是唐朝时的“重碧酒”。可见这种酒味道很好,清、厚、甘、辛,俱表露适度,诗人为之倾倒,有诗云:“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三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  相似文献   

4.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80,25(23):1094-1094
味受体分布在味细胞膜的某些板块之上,当受体块为适当刺激物的量子交换所激发而跃迁至一定的振动能级后,由于共振原理,膜中所有尺寸相同、组成相似的板块均将随之作频率相同的共振,由是味信息乃传送到味神经末梢。板块相变及其媒介也能用以阐明许多生物膜的特性,诸如麻醉作用、蛋白-脂质相互作用、成帽、通透、粘接、融合、分裂、吞饮等等现象。在这些过程中疏水桥键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5.
《无定形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导》一文描绘了无定形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传导的一般图像,并阐明了离子电导与温度、压力、食盐浓度、分子量、粘滞系数等的关系,是对物质的微观认识,令人“洞幽见微”。  相似文献   

6.
Alder  J 田伟芳 《世界科学》1991,13(4):53-54
随着对传导聚合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已将它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保暖窗及光计算机等领域. 几年前,在纽约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无机化学家A.G.麦克狄米德(AlomG.Mac-Diamid)用两根金黄色塑料带连接灯泡,灯泡居然亮了.他声称:“不超过十年,用这种传导聚合物做成的塑料电池将会有许多用途.例如:作钟表动力源;代替飞机中的铜线;取代普通电池,甚至能用这种电池驱动电车.  相似文献   

7.
味觉传导机理及味觉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燕  刘清君  徐莹  蔡华  秦利锋  王丽江  王平 《科学通报》2005,50(14):1425-1433
在人类的敏感器官方面, 味觉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 针对酸、甜、苦、咸、鲜等多种不同味觉, 人类及动物的味觉细胞内存在有多种不同的传导感受机制, 但由于缺乏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效的研究手段, 有关味觉的研究仍在探索中.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味觉细胞的传导编码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结合我们实验室多年来在人工嗅觉与人工味觉和细胞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基础, 对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味觉的传导机理和细胞芯片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们当前的研究工作, 重点介绍了细胞芯片这一生物学与微电子技术交叉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味觉细胞芯片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仿生味觉芯片和味觉细胞芯片的研究方向, 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味觉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震动来传导声音到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  相似文献   

9.
夸克模型     
按照这种模型,夸克是按所谓“味”和“色”来分类的。现在公认有四种“味”的夸克,即up-quark(上夸克),down-quark(下夸克),strange quark(奇异夸克),charm quark(粲夸克或魅夸克),分别以第一个字母来表示:u,d,s,c。每种“味”的夸克各有三种“色”:红(R)、兰(B)、绿(G),分别以下角  相似文献   

10.
先前我们曾提出, 在已知的CNTF信号传导通路上游可能存在新途径介导其神经保护作用. 运用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活细胞连续照相、活细胞计数、活细胞内游离[Ca2+]测定及gp130免疫组化等方法, 以Glu离子型受体激动剂L-NMDA诱发海马神经元损伤为细胞损伤模型, 用JAK/STATs阻断剂PTPi-2阻断CNTF已知的经典信号传导途径, 观察CNTF非经典信号传导途径的神经保护功能,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L-NMDA可引起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反应, CNTF可有效抑制L-NMDA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使用PTPi-2阻断已知的CNTF经典信号传导途径中JAK/STATs后, CNTF保护海马神经元抵抗L-NMDA的损伤作用仍然存在. L-NMDA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迅速升高, CNTF可显著减弱L-NMDA引起的[Ca2+]i升高, 阻断CNTF的经典信号传导途径中JAK/STATs并不影响L-NMDA引起的[Ca2+]i升高, 表明除了已知的经典信号传导通路, CNTF发挥保护海马神经元作用还有其他信号传导途径, 这一途径与胞内[Ca2+]有关.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0年第6期第29-31历载吴章平先生的《脚下的地在走》一文内,有明民的史实性措误。该文提到“魏格纳指出”或“魏格纳学说”时。有8处都写成“大陆板块漂移”、“大陆板块”,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史。据《中国大目科全书地质学卷》第11页“板块构造学”条目所写:旧12年德国学者魏推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60年代奶,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提出海底扩张说,随后得到英国学者凡门和马修斯进一步论证ZI拓5年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转换断住概念,并划分出全球刚性板块;ito7-lops不法肉学沓勒度雄们美国学者麦肯齐最终们立了板块…  相似文献   

12.
“核”驱动BRDF模型反演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驱动BRDF模型目前是多角度卫星传感器MODIS用于计算全球半球反射率的首选模型,该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方法选择最佳的“核”,在小样本情况下,反演结果很不稳定,文中对此进行了改进,利用信息反演理论,考虑了模型及测量误差等影响因数,提出了“最小方差”反演准则。经检验,在产本情况下该方法较原“最小二乘”方法更为可靠并较少地依赖于多角度观测数据的方位。  相似文献   

13.
陈海泓 《科学通报》1992,37(6):537-537
在“华南中生代造山作用”这一设想中,华南主要存在三个岩石圈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前中三叠世处于分离状态,其间可能存在一洋盆,许靖华等曾称之为“板溪洋”。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科学预见,作者于1989年10月与12月,在分属于扬子板块的四川省武隆县附近与华南板块的广东省连县附近分别采集了下三叠统古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中期,作者由于研究药物设计和味觉的“构-性”关系,当时感到还没有一个化学受体膜模型能阐明味觉的机制。为了推理的需要,作者根据此时生物膜模型的最新成就,用有机结构理论加以对比和归纳,并以进化论观点进行推敲,提出板块振动的生物膜模型。这模型中包含有原核生物膜所缺乏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1981年5月号日本《自然杂志》曾以黑体字标题刊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人首先发现超高速兴奋传导——在对虾巨大纤维上的发现》的文章。作者渡边教授是日本著名神经生理学家,现为日本的生理学研究所神经细胞生理研究室主任。作者高度评价了我国生理学研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发现,光照可以显著影响人类健康.光敏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现将研究者的关注点从传统的视觉信息传导通路转移至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即将光照信息传递到非形觉相关的大脑功能区,如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进而调解昼夜节律、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这条通路生理功能的发挥与光照强度、性质、时间等有着密切联系.年龄相关性因素对实际入眼光照产生各方面的影响.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光照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昼夜节律调节作用,学者开始关注光照对警觉度的影响.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课题组的研究成果:(1)对比了传统的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与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总结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在哺乳类动物生理及行为节律调控中的重要作用;(2)汇总了光照强度、作用时间、波段等因素对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功能的影响——调解昼夜节律、认知功能、警觉度;(3)分析了老龄化群体入眼光照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后果、以及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益处;(4)总结了脑电图技术作为一种评价警觉度的指标如何客观地反映光照对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葹 《世界科学》1989,11(9):8-13
关于强作用的各种理论中,最受人重视的是量子色动力学,它是在1964年盖尔曼(M.Gell-Mamm)和奈曼(Y.Ne'eman)提出夸克模型之后建立起来的。该模型假定,强子皆由夸克构成:重子是由三个不同“色”的各种夸克构成的色单态,而介子是由正反夸克构成的色单态。这就表明,夸克除有“味”量子数(区别夸克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3位神经生物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慢突触这种大脑神经元间的信号传导形式。 英国生理学家谢林顿早在1897年就首次提出了“突触”的概念: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就发生在突触。这个神经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发现,荣获了193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20世纪50年代末生理学家们发现,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把"嫦娥"系列卫星比作是天上"仙女",其飘飘然的"身姿"、绝妙的"舞步"已经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膜拜和沉醉。而如果细细品味,评选"嫦娥"在月球上最美、最有"味"的"舞姿",估计要算是即将"落月"的"嫦娥"了。她轻盈的"步伐"将会让人在感受到如梦幻般美妙的同时,又会感到震撼和惊叹。品味"嫦娥三号"背后的"辛勤味"。  相似文献   

20.
吴春生  王丽江  刘清君  赵鲁杭  王平 《科学通报》2007,52(12):1362-1371
嗅觉对所有动物而言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理感觉. 近年来, 人们对嗅觉传导机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是嗅觉受体基因超家族的突破性发现推动了国际上嗅觉研究的快速发展. 随着嗅觉传导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加上仿生嗅觉传感器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对仿生嗅觉传感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同时, 该研究对于嗅觉传导机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嗅觉传导机理和仿生嗅觉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嗅觉信号传导的神经通路、嗅神经元对气味分子信号的转导机制、嗅球对嗅觉信号的编码和处理、嗅皮层对嗅觉信号的感知以及仿生嗅觉传感器进行了综述. 最后也介绍了我们在仿生嗅觉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