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造隆长的性质及方式、夷平面的演变、沉积响应、隆升的幅度和速率、水系结构以及河流阶地,对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总结研究,并提出了加强对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研究是解决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历史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地区新生代地层沉积相研究,划分出7个沉积旋回;盆地沉积与高原隆升的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29Ma以来先后经历了初期隆升至稳定阶段(29.0—21.4Ma)、中期随升至稳定阶段(21.4—6.25Ma)、后期逐步隆升阶段(6.25—3.58Ma)和晚期急剧强烈隆升阶段(3.58—0Ma),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3.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气候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演化效应作了简要地分析,并得出其对环境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河流阶地是地表侵蚀与堆积过程中出现的最普通的地貌形态.但仔细分析,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段,因构造、地形起伏的程度和气候变迁的影响,沉积物变化很大.本文根据这一特点,研究了临汾凹陷中阶地堆积与构造运动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堆积物普遍反映的构造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是20世纪地质学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创新的话,那么,进入到21世纪,国际地质学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即由过去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多学科交叉的"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而且这样的融合并不仅仅局限于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而是包括了与大气学、海洋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更加发展壮大了"地球系统科学"。事实上,发生在地球上的许多重大地质或气候事件,特别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更是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层圈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如果还只是以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审视高原隆升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很难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地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张宣热隆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张宣地区中生代的热演化历史、变形构造与裂变径迹研究联系起来分析,取得以下认识:该区140 Ma经历了以幔源岩浆侵位为标志的底侵作用,130-110 Ma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岩浆喷发和侵位,80-10 Ma期间,与相邻的太行山、燕山一起同步经历了隆升过程,并且伴随隆起形成一系列向张宣隆起四周下滑的构造.张宣热隆结合华北盆地保定坳陷存在的晚中生代的大型拆离滑脱构造,证实此时华北存在一个更大范围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张宣热隆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张宣地区中生代的热演化历史、变形构造与裂变径迹研究联系起来分析,取得以下认识:该区140Ma经历了以幔源岩浆侵位为标志的底侵作用,130—110Ma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岩浆喷发和侵位,80—10Ma期间,与相邻的太行山、燕山一起同步经历了隆升过程,并且伴随隆起形成一系列向张宣隆起四周下滑的构造。张宣热隆结合华北盆地保定坳陷存在的晚中生代的大型拆离滑脱构造,证实此时华北存在一个更大范围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麓柴达木盆地内甜参1井晚新近纪以来的砾岩层特征的研究,并结合砾岩层年代分析,初步探讨了砾岩层反映的青藏高原隆起信息:新近纪晚期青藏高原经历了一系列的隆起阶段,隆起频度较大;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以较短时期的相对隆起;中更新世高原进入强烈隆升时期,尤以晚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两次隆升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史、油气充注过程及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推进的关键难题。研究在构造地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元素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哈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历程,认为该区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拉张伸展期、晚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期、三叠纪冲断叠加期、侏罗纪-白垩纪振荡隆升期和新生代左旋走滑调整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利用油包裹体荧光特性、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确定了该区的3期油气充注,并确定其时间分别为距今250 Ma、200 Ma和130 Ma。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多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的充注成藏过程,指出研究区存在3个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期,为探索研究区油气成藏演化规律和深化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鼻凸—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延部分,主力烃源岩为腐泥型的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暗色灰岩,储集岩为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根据原油性质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寒武系主生油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为海西期—燕山期.油气主运移期分别为晚古生代晚期—早侏罗世,早中新世—第四系.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结合构造运动期次,划分出深部海西早期油气系统(∈-D1 2)、晚燕山期油气系统(D3-J)和上部喜马拉雅期油气系统(K-Q).  相似文献   

13.
青海唐古拉山北藏麻西孔岩浆活动与铜银多金属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唐古拉山北藏麻西孔铜银矿区喜马拉雅期斑岩体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斑岩体与铜银多金属矿的形成关系.斑岩体内,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与重稀土之比值较大,为10.87~14.23,说明由下地壳局部熔融形成;形成年龄为38 Ma,属碰撞后造山碱性花岗岩类.成矿与斑岩体关系密切.斑岩体中富Pb,Zn,Ag,Mo,Cu等,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既晚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又晚于斑岩体的侵入时间.在斑岩体的影响下,成矿元素向深部具有富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田湾河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基本构想,其中包括生态旅游主题定位、设计原则、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等,最后,提出了该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基本构思 ,其中包括生态旅游主题定位、设计原则、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等 .最后 ,提出了该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之间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较小空间尺度上的山前褶皱冲断带变形与地表过程耦合关系研究方面,提出了横向河流的切割作用影响背斜构造变形的新认识,改变了构造变形对地表作用单向控制的传统认识.背斜变形样式受地表过程和构造变形共同影响,背斜变形与横向河流切割之间存在双向耦合关系.山前带...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北坡风景区游客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历年游人数量资料和景区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旅客流量的时空特征、景区压力、旅客的季节分布特征,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对策,并初步分析了长白山景区承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华山北坡植被的现状。笔者认为,华山北坡植被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丰富的植物种类;过渡性的植物区系;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华山北坡的植被可以划分出山地落叶阔叶林(海拔1650米以下)和山地针阔混交林(海拔1650米以上)两个植被垂直带,并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内进一步划分出8个亚带。  相似文献   

19.
三葛庄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柴窝堡盆地,夹持于博格达构造带与伊连哈比尔尕构造带之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三葛庄凸起的构造演化对区域构造的研究有积极作用。通过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演化剖面制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三葛庄凸起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认为三葛庄凸起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抬升,与前人对博格达山的多期隆升研究有较高的匹配。结果表明:三葛庄凸起经历三期构造运动,受构造运动控制,三葛庄凸起形成三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包括三叠系底部不整合,侏罗系底部不整合以及古近系底部不整合。三葛庄凸起是博格达山向西的延伸段,其演化受到博格达山的控制。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初次隆升,三葛庄凸起随之抬升,造成三叠系底部不整合。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博格达地区晚三叠世又遭受了强烈的挤压运动,在三葛庄凸起表现为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新生代时期博格达山及北天山的持续隆升导致三葛庄凸起南部发生挤压沉降,沉积新生界将博格达山的西段掩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