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历史名城西安市,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简称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科学技术大学。 著名学府独具特色 西北工业大学于1957年10月由著名的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学院是1938年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合并而成;西安航空学院前身是设在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是1952年10月由原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合并而成,这三校所属的航空工程系,均始建于1935年前后,解放前三校培养的航空专业人才约570名,约占全国各大学航空工程毕业生总数的一半。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内迁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时代冶金物化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冶金物理化学是一门将自然界中的矿石或其他返回料,根据物化原理提炼出具有一定成分和性能要求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学科。作为一门工艺冶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只是在第一次世界...  相似文献   

3.
马建民  王志明 《科学通报》2022,(24):2821-2822
<正>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56年由原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电讯工程相关专业合并组建;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于1961年被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88年正式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并在2001年迈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 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相似文献   

4.
座落于风光秀丽的开放城市大连的大连理工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大连大学工学院,是1949年春为迎接新中国建设高潮由中共中央批准创办的。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消,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改现名。学校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时称赞这里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艰苦创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5.
鄒元爔 《科学通报》1956,1(1):58-58
我國發展國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劃已經公佈。在这个計劃中,首先提到以重工業为主的基本建設;在重工業建設中,又以鋼鐵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居首。鋼鐵和有色金屬都是冶金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依本門学科的性質,冶金学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冶金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7,(12):F0002-F0002
上海水产大学创建于191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国际盛名的水产高等院校。95年的发展,上海水产大学已经成为水产、海洋、食品、渔业经济管理等学科为特色,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特色大学。95年来,上海水产大学磨砺奋进,上下求索,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相似文献   

7.
华中理工大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大学。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喻家山麓,校园面积270公项,园内树木葱茏,生机勃勃,30万株树木与数百栋楼房辉映交织。这所凭靠新中国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大学,现在以其年轻而又充满朝气著称于全国高教界,是有志于读书治学的青年向往的现代大学城。 实现“三个转变” 华中理工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1988年1月改现名)创办于  相似文献   

8.
前程似锦的电荷转移配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青松 《自然杂志》1998,20(3):160-162
电荷转移配合物(charge transfer complex,简写为CTC,又称电荷转移复合物)是由电子给予体D(donor)和电子接受体A(acceptor)组成的分子配合物.电荷转移配合物早已被人们认识,但作为一类功能材料并产业化,则是近20年的事情.目前,电荷转移配合物已广泛地用于电子、电器、仪表(如发热面膜、导电薄膜、微型电子元件的抗干扰屏蔽外壳等)、电致发光彩色大型显示屏、红外成像材料、太阳能电池、存贮材料及飞行器隐形材料等.据报道,不久的将来,电荷转移配合物在分子开关、分子存贮材料及分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中将起重要作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从事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研究,如美国的Allied公司、Hexcel公司、IBM公司以及Bell公司,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等;此外还有美国Callfornia大学、New Mexico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以及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著名研究所和大学.可以看出,有关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且应用前景广阔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成为全面学习苏联的两所高校之一,1954年首批全国6所重点高校之一,此后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特别是1999年成为"985"工程首批9所高校之一,2017年"双一流"A类高校之一。如今的哈工大已成为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开放式、研究型、多学科的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0.
正峥嵘岁月,薪火相传.经历一甲子的沧桑与洗礼,北京化工大学迎来了六十华诞.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8,23(6):383-383
由湖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夹江水工机械厂、湖南省临湘县龙源水库工程指挥部、华中工学院等单位协作,于1973年开展以调压阀代替调压井的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设计制造了龙源TFW-400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54,(4):49-49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器工業管理局於2月下旬召開了電瓷專業會議。参加會議的有電工局所屬各電瓷工廠、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等單位的代表。會議的中心是電瓷的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的合作問題。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届组合数学学术会议于5月7曰至13日在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联合主办,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04,49(24):2619-2619
冶金分析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它以解决冶金过程及材料研究、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和性能判据为目标,伴随冶金及材料科学的技术进步,冶金分析所面临的课题已从化学组成的测定,扩展至状态分析、过程响应、统计分布以及与冶金过程控制及材料性能相关的参数的分析.本书对15个冶金分析专题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全苏冶金工作者工程技术学会(ВНИТОМ)与苏联科学院 A.A.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于1953年10月12——16日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科学技术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综合苏联先进冶金工厂的经验和讨论钢的熔炼与结晶过程的基本理论问题。苏联科学院、乌克兰共和国科学院、有关的工业部、全苏工程技术学会、全苏冶金工作者工  相似文献   

16.
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1999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做美国南卡大学工学院煤科学方向访问学者二年,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行。长期从事煤化工研发工作,是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对煤化工利用中的主要过程煤的气化建立了可模拟工业条件的高温高压多气氛差热测试方法,获得了多种煤种在不同压力和气氛下的气化动力学规律,建立了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的定量关系,为煤热解和气化新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7.
自一九七○年九月伦敦东北工学院创立系统工程学系之后,鉴于对系统工程学的关心,与一些工学院和大学进行了接触。我们很快就了解到英国在系统工程学这个领域内的思想还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只是美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曾两次访问美国,目的是想全面了解一下美国系统工程学教育的情况,并希望能对以后英国设立这种课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借鉴。从两次考察访问中,对美国的系统工程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有了一个总的印象。这种印象希望能在下面的对几个参观单位的介绍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从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对大学的参观访问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的系统工程学现已正式确定为一门专门学科。系统学的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时发展是缓慢的,这或许是因为确定“系统”这个术语有疑难之处的缘故吧!由于本文的目的所要求,这里所述的系统学学说包括了系统工程学、系统科学和控制论。最早开设专业课程的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1953)和亚利桑那大学(1959)。它们的这些课程基本上是研究生一  相似文献   

18.
东华大学地处中国上海,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的高度概括分离技术的全面总结陈敦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川成都610012)分离技术在化学、化工、湿化冶金、药物及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乃至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或子学科,如《湿法冶金中的溶剂萃取》、《化...  相似文献   

20.
编后记     
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方正知先生在《X射线物理学的新发展》一文中详尽回顾了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94牛间X射线物理学的迅猛发展历程。阐述了X射线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一直处于尖端地位,对近代科学和近代技术的发展都有着极广泛的影响,为近代等离子体X射线学、离子碰撞X射线学、粒子沟道X射线学、异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