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难题之一在于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但目前的培训工作存在培训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不力、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培训条件和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对此认为,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行为,加强教育服务富余农民工作的领导;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搞好部门联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构成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从市场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生成的原因,并从结构排斥、制度排斥和功能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约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丽琴  建立黄 《科技信息》2011,(18):I0045-I0045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面临着劳动力总量过剩、素质偏低等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转变观念,广开渠道,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就业岗位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经营困难,必须切实加强农民的培训、引导、服务和管理,多层次、多方位提升农民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培训工作概括来说是树立一种观念,实现两个目标、突出三个原则,包含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吴晓岚 《遵义科技》2007,35(2):28-28
目前,农广校正有计划地进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而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同农广校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增强农广校办学吸引力,培养大批农民工适用人才,我们每一个农广校教师都必须要有所深思,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现就新形式下农广校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思考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之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快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使培训成为农民增加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立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政策,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我省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启动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推进我省"双转移"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创业,如此重大的系统工程,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科技团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围绕宿豫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领导重视、抓青年学生培训及在乡农民培训3个方面探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村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拓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积极展现其化民、安民、育民和富民功能;同时构建和选择具有较好适宜性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几个主要转移渠道(包括向大中城市转移和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等)的有限性,根据我国城镇化滞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实际,指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突破口和理想集聚地。对小城镇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模式选择、资金的筹集渠道、经营小城镇和政府援助机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呈现出新的特点.但由于存在农村劳动力技能低、农民进城务工具有较大盲目性、政府职能缺位等现象,又加之部分农民还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阻力很大.当前,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健全劳动力市场职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模式的基本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探讨加快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的措施.农村劳动力本地化转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上要有通盘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银川市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失地农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也相应增多。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是“大银川”建设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夏区委、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需要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06,(12):5-6
吴敬琏指出,国内民企目前面临诸多新挑战。第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形势正发生变化。现在,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转移出来了。过去,民企享受到了“人口溢利”,吃苦耐劳,低成本,守纪律的进城民工,配合企业家精神,产生出了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