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蚜、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对捕食者─十一星瓢虫进行了虫态和年龄结构划分,用来模拟不同虫态和年龄结构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十一星瓢虫与蚜虫数量关系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与蚜虫相关调查和实验数据,按照种群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阶段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探讨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内禀增长率越高,则蚜虫种群增长速度越快,峰值越大且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着棉珠的单株最大容蚜量的增大,棉蚜爆发的时间不断推迟.而温度对瓢虫的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使得蚜虫爆发的时间和峰值有明显的区别.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变化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生防生产中七星瓢虫的存活率与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以实验室自繁的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蚜虫单次饲喂和两次饲喂(间隔7小时)两种模式,对七星瓢虫的种内捕食行为进行研究.在单次饲喂试验中,七星瓢虫在二龄与三龄期未发生种内捕食现象,但在四龄期发生了种内捕食行为,其捕食发生率为38.8%,其原因为单次饲喂无法满足四龄期幼虫的食物需求量.在两次饲喂试验中,同龄七星瓢虫在各龄期均未发生种内捕食行为.本研究表明,同龄七星瓢虫在足量饲喂蚜虫条件下不会发生同类捕食行为,为七星瓢虫在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食物供应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七星瓢虫在亚致死剂量百草枯作用下的捕食和限域搜索行为进行了测定.毒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常用百草枯体积比(20 mL/L)低于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死亡率为95.7%.捕食速率测定结果显示,LC20剂量的百草枯会对七星瓢虫尤其是其幼虫的捕食速率产生显著影响,24 h七星瓢虫幼虫、雌成虫、雄成虫的捕食速率分别下降了31.32%,23.47%和25.60%.此外,百草枯对七星瓢虫的限域搜索行为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百草枯处理后七星瓢虫搜索速率降低,搜索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5.
新疆吐鲁番棉区自然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地区棉花苗期至吐絮期施药棉田和不施药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天发生动态,结合投影寻踪回归分析结果评价棉田中自然天敌 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药棉田中草蛉和瓢虫对棉蚜有着良好的自然控制能力,施药棉田中常用的化学杀虫剂虽能短期控制棉蚜种群数量,但同时也严重杀伤了其天敌,不能达到长期控制蚜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为明确棉蚜捕食性天敌之间集团内捕食水平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不同虫态之间40个处理组合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出现不对称捕食,高一虫态处于优势;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呈现单向捕食;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长,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当广谱捕食性天敌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集团内捕食水平与双方发育阶段有关;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取决于物种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调查及横带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孪斑瓢虫、多异瓢虫、横斑瓢虫、纵条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斑菌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十三星瓢虫共12种。其中优势种为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分别占41 25%、27 90%和14 9%,其他种类占16 5%。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维随机非线性捕食系统即Gilpin-Ayala捕食系统的渐近动力学行为,主要是系统种群的静态分布的存在性.通过构造适当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利用伊藤公式和随机微分的分析方法得到了随机系统静态分布存在性的充分性判据.最后用数据模拟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毒素影响下具有阶段结构的食饵-捕食种群系统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虑了毒素影响下的食饵-捕食数学模型(食饵具有阶段结构,捕食种群仅捕食幼年种群).讨论了系统解的有界性,得到了系统持久、灭绝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了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证明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棉蚜种群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种群增长随时间而变化.棉蚜种群在数量变动的过程中,分几个小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其数量的变化可以用Logistic方程与反Logistic方程来描述.介绍了棉蚜种群模型的便于使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得到棉蚜种群模型的参数估计,为研究棉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比较定理给出了具有时滞的捕食-被捕食模型的有界性和一致持久性的充分条件,利用Matlab软件给出了种群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六斑月瓢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进行了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也增大,平均处理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检测棉田蜘蛛捕食棉蚜的免疫电泳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免疫电泳法是一种灵敏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而应用免疫电泳法以棉蚜抗血清来检测棉田蜘蛛捕食棉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宁夏枸杞主要天敌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中华草蛉(Chrysopa intima)四龄幼虫、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成虫、凹带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e)四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最大,然后依次为中华草蛉、多异瓢虫、黑点食蚜盲蝽,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35.6,116.6,98.6,82.3头;多异瓢虫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效率明显降低,黑点食蚜盲蝽与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多异瓢虫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大,干扰系数为0.813,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小,干扰系数为0.689;枸杞蚜虫的分布对中华草蛉与凹带食蚜蝇的影响较大,对多异瓢虫和黑点食蚜盲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亚洲地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从上个世纪起,异色瓢虫在遗传学、进化论学说、种群动态学、生物防治等多个领域被人们广泛研究.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为科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色斑变异主要是其黑色部分(含黑色素)和非黑色部分(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分布范围与布局发生了更动.同时,不同色斑由一系列复等位基因所控制,表现为镶嵌显性遗传,镶嵌显性是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起支配作用;另外,外界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样,例如鞘翅色斑的频率可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对引起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变异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是高粱蚜发生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物种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均表现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类季节交替下带有一般功能反应的捕食-食饵模型.基于季节环境变化,将模型分为2个过程:第1个过程中种群间存在捕食关系;第2个过程中种群间无捕食关系.利用分析手段及比较定理等方法研究模型的有界性和持久性等动力学行为,并给出了具有积分形式的判定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对深点食螨瓢虫成虫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的研究,比较了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深点食螨瓢虫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的捕食量大于土耳其斯坦叶螨。深点食螨瓢虫对2种叶螨的捕食率均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下降。在2种叶螨共存的条件下,深点食螨瓢虫对截形叶螨明显喜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棉田捕生天敌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39.3% -63.0%,农田生态系中龟纹瓢虫、食虫蝽发生消长与棉铃虫之间相关性较强,分别组建了棉田、玉米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及其它非寄生因子的排除控制作用指数为62-106。  相似文献   

20.
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II型模型 ,其模型分别为 Na=0 .835 0 N/(1 0 .0 10 4 N)和 Na=0 .92 2 6 N/(1 0 .16 0 1N) ,瓢虫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 2 .0 9、38.6 7头和 7.75、7.31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 ,雌、雄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372 9P-1.612 3和 E=0 .36 80 P-1.57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84 6 6 P-2 .1892 、E=0 .7377P-2 .2 785和 E= 0 .6 118P-2 .173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